望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直接受益群众10万余人,文艺志愿服务之花 [复制链接]

1#

极目新闻记者夏雨

通讯员王旭

将文艺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在最容易滋生希望的乡村尽情绽放。

12月5日,湖北省文联“五个一”文艺工程惠民演出走进赤壁张司边村。暖阳之下,由湖北文艺志愿者带来的精品演出,让平日辛勤劳作的村民们因一个“文艺的周末”而笑逐颜开。

这场张司边村的演出,是年全省文联系统场文艺惠民活动的其中之一。就在不久前的11月23日,湖北省文联同样带领志愿者们,走进秭归县西陵峡村,把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却难得一见的文艺作品双手奉上。

文艺走进基层,让人人享有了文化滋养,而当农产品插上了文艺的翅膀,百姓也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蜜”。

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小分队走进农家小院

文艺的“橙子”助力返乡创业

11月23日,先于湖北省文联“五个一”文艺工程惠民演出在西陵峡村拉开帷幕前,湖北青年词作家谢怡站在链子崖前,向极目新闻记者吟诵着西陵峡村村歌《我从没想过离开你》的歌词——“枕着波涛入眠的你,是那么旖旎;一声声汽笛回荡天地,是那么熟悉。月亮下,站在望江楼上,我把你的柔情悄悄装进梦里……”

橙林满山,碧水东流。谢怡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她说站在父老乡亲的角度创作歌词,更能共情。

年,湖北省文联在全省选定10个美丽乡村(镇),开展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五个一”工程:为每个乡村(镇)培育一个文化品牌、创作一首歌曲、打造一个文艺采风创作基地、每年组织一次文艺辅导、每年举办一场文艺惠民演出。《我从没想过离开你》正是“五个一”工程在西陵峡村的实践,也是对返乡创业的80后田良顺和妻子姜红娟“我从没想过离开你”的深刻注解。

位于西陵峡村龙舟广场的演出现场

年9月,湖北省文联大力支持,带动前置管理的湖北画报在西陵峡村打造漫云基地,通过文化的附加值,把当地文、旅、农三产经济结合。年,奔波于全国各处工地打临工的田良顺回乡,成为漫云基地受益者之一。

“我们打板后,带动周边村民建起民宿,也带动包括农家乐、餐饮等周边产业的发展。”湖北画报副社长史东梅带极目新闻记者参观他们在西陵峡村打造的文化样板民宿,而田良顺与辞去了在宜昌市工作的姜红娟,也在不远处开办了民宿。“我们现有5间客房,自带的餐厅可一次性接纳人,每个月的收入能有1万多元。”田良顺感叹,民宿带来了可观稳定的收入,当然,最大的好处是与家人团圆。

史东梅表示,西陵峡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他们正在逐步挖掘它的文化附加值。漫云基地主打的“橘颂原橙”就充满文气,其标题灵感取自屈原的《橘颂》,包装上印制的标语,“喜欢橙子,是从喜欢上那个叫橙子的女孩开始”“橙子这么好吃,我们说句甜行不行”则来源于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的小说《一棵树的爱情史》。“怎样提高品质,在激烈地竞争中胜出,是每个橙农们担心的问题。我们通过场景式营销,把产品变成精品,有效地把西陵峡区域的脐橙,以每个高于其他地区至少5毛钱的价格销售出去。”此外,史冬梅透露,正在规划中的漫云基地二期“3.3公里马路工程”,将吸引多个艺术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落户,用文化的方式继续为西陵峡村引流,助力乡村振兴。

名家课堂把文艺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

12月5日,湖北省文联“五个一”文艺工程惠民演出来到咸宁赤壁张司边村,湖北文艺志愿者们用扎根于人民创作的作品,服务于人民,点燃近名当地村民的喜悦与激情。据湖北省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演出的节目不少都是依据当地群众填写心愿卡,‘点单式’定制的,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村民郑玉敏带着三个孩子,和婆婆一起前来观看演出,女儿余诗韵、余若彤说她们最爱看器乐三重奏,6岁大的小儿子余君喆跳起来笑道,他爱看杂技《力量》。他们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幸福感满满。

省书协主席孟庆星现场开展书法培训

乡村文化氛围愈加浓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多彩。年以来,湖北文艺志愿者协会、及各省级文艺家协会、文艺社团组织足迹覆盖全省52个县市,直接受益群众10万余人。作为湖北文艺志愿者协会的一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谢东升,在当天湖北省文联走进赤壁的“乡村艺术小课堂”,为当地官塘中学的学生和乡亲,分享了干货满满的朗诵技巧。课堂上,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官塘中学九(四)班学生丁子豪认真记着笔记,他说课后“会用谢老师教的技巧朗诵课文”,并对朗诵艺术萌生了兴趣。

“乡村艺术小课堂”是为解决当地“上艺术班难”、“学艺术贵”的困难,按照规划,由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三级文联分别组织艺术家入驻张司边村对当地开展的常态化艺术辅导。在近期开设的课程除朗诵外,还有美术、书法等课程。

在结束完张司边村的授课后,谢东升与其他湖北文艺志愿者于次日赶赴恩施,应湖北省文联的“金种子”计划,给当地基层文艺骨干做培训讲座。“上山下乡走基层,把我们的一些心得,一些艺术的形式,带给大家。一方面这是交流,另外一方面,是满足老百姓对文化更进一步的需求。”

学时文艺课堂扩展至3个文艺乡村

以点向面,多点开花,三级联动。按照湖北省文联规划,到年,助力乡村振兴“五个一”文艺工程将在10个试点基础上,扩展至17个,实现全省17个市州全覆盖。截止年年底,拟开办“乡村文艺小课堂”3个,开设艺术门类9种,聘请乡村文艺辅导员18位,全年累计授课课时学时。挖掘乡村文化“自我造血”能力,在全省成立个乡村文艺人才联盟,预计吸收乡村文艺能人近5万余人。此外还将在全省10个“五个一”文艺工程试点成立40个书法工作室,在11个乡村开展“书写新时代·助力乡村美”活动,为当地书写牌匾、春联,用书法富裕乡村文化内涵。

看到演出后,感受到文化真正走进了我们基层。虽然它是一台晚会,但是它后面可能带来了很多东西:大家通过晚会知道了我们西陵峡村。将来可能会有更多游客来我们这里品尝我们的脐橙、欣赏我们的美景、住我们的民宿、吃我们的农家饭,最后带走我们的农产品。

——秭归县屈原镇向桂林

文艺志愿者在行动,我们受到启发。我也成为了一名赤壁的志愿者,哪里有服务需要我就去,帮着打扫卫生,搬搬东西。我们村因为文联的活动,生活环境和村里人的思想都有蛮大的改变。希望文艺志愿者多多来我们这里。

——赤壁市张司边村叶桃香

乡村文艺静水流深

艺术不止*钟大吕,文化不应高居庙堂。走进村户,走下田间地头,文艺便有了烟火的温度。如若老百姓喜欢,这些扎根人民之中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叫做生命力。

基层百姓不仅仅需要物质的丰收,也需要精神的丰收。尽管城与乡的界限在一次次走进来与带出去中逐步消解,但乡村毕竟是乡村,这里比不上大城市有颇多的音乐厅、剧场、livehouse和美术馆。如何满足他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更进一步的需求,则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实施文化惠民,覆盖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具体切实的文艺难题,走到更多人的身边。

或许文艺的力量不比修好一片砖瓦,铺就一根水管清晰可见,但它所带来的影响一定犹如静水流深:文化自觉渐渐形成,也在文化作品中感知正能量。

行走在被“文化赋能”的小径上,我看到西陵峡村显然有种别样的文艺气息:葡萄长廊下是涂鸦修饰过的粉墙;敞开的农家院落,男人和女人还会晒晒谷子、晾晾菜干,只是他们开始在门前种花了,阳光下的月季和三角梅早已准备好陪他们迎接新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