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一直都是倍受国人推崇的文学大家,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为人洒脱,是宋词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其一生在宦海沉浮,不改鸿鹄之志。
诸城超然台苏轼像
苏轼出身名门,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史称“三苏”。三人都是文彩匪然的文学大家。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但其生性乐观豁达,每到一处都能随遇而安。也正是奔波四方的经历,让他对人和事物都能有独到的见解,也为他所作的诗词积累了生活基础。
超然台苏轼雕像
过多的逆境,让苏轼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
人们大多都知道,苏轼被贬谪的经历。是从他暮年所作的《自题金山画像》。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笔者觉得,这首诗是苏轼在自我调侃而已,也说明苏轼在什么时候都乐观派。其实苏轼也曾在阀州,徐州,密州做过知府,而且都是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的两首著名的词作,看看苏轼与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的不解之缘。
晴空下的超然台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是苏轼从杭州调任密州,在清明时节登超然台所作,站在超然台上,环观密州美景,不禁勾起思乡之情,惟以茶解之。
超然台
密州是一座古城,三皇五帝中,以孝悌传天下的舜帝就出生在密州的诸冯村。当年苏轼在密州任上,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也深得民心。在这期间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有传世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超然台望月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这首词作者的自序,可以看出苏轼在密州任上是快乐的,而且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
诸城常山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豪气冲天的词作,是写苏轼在密州常山附近狩猎时的场景。时年38岁的苏轼正值壮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自请外放。但其内心还是渴望,朝庭能委以重任,让其率兵抗击西夏和辽国的入侵。
空中看常山
在这首以景言志的词里,给大家呈现了一幅盛大的狩猎场面。从千骑紧随的将士,和全城百姓随行,这种万人空巷的场景。充分体现出苏轼,在密州是怎样被百姓所爱戴。
除了以上三首词外,苏轼还写下了文学史上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些传世精典,都是其在密州为官时所作。
常山日出
苏轼在密州任上只有两年时间,但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却在这里创作了诗歌首,词18首,文59篇,共计篇,平均每3天即有一篇作品问世。这两年,是他文学创作的转型期、成熟期和辉煌期。
离开密州后,他又写下了有关密州的作品27篇。累计有篇。虽然苏轼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最具代表性的4首代表词作中,悼亡词、中秋词、出猎词均创作于诸城,其中《水调歌头》,令世人公认:“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超然绿柳
可见苏轼在密州做知府其间,是他一生为官生涯中,比较惬意的时候。也赋予他很多创作灵感。
以上种种,足以看出苏轼与密州的不解之缘。至今诸城市(古密州)东武小学的墙上,还题有“东武遗风今犹在,十万人家读书声。”
夕阳下的超然台
笔者认为,虽然苏轼只在密州任上只渡过两年时光,但这也一定是他一生最难忘的岁月。在这让他有了“会挽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雄心。也有“诗酒趁年华。”的豁然开朗。更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的良好愿望。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还有多少东坡先生的奇闻轶事?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