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重庆南岸区南滨路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烟雨公园、长江索道、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弹子石老街、国际马戏城等南滨路景点、节点逐一被串起,码头文化和人文故事,也在重新梳理。
近日,位于南滨路大佛寺长江大桥下的一处亭台,被巧匠修旧如旧,并对外开放,引来不少游人驻足。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从南岸区房屋管理局弹子石房管所了解到,它建于元末,根据该区地方志有关记载,该亭台称之为望江亭。
推开窗门便是大佛寺大桥
八角欲飞形似伞状
我们从南岸区文管所得知,望江亭实际上并不属于文物范围,但却享受到文物保护待遇。年,弹子石房管所对该亭台楼阁、顶棚、地面等结构破损、垮塌严重的区域进行仿古重建,一来确保使用安全,二来保护历史文化遗迹。
八角欲飞、形似伞状,韵味独特。望江亭顶部,八根亭脊。
来自梁平的老木匠段代录,是参与修复的巧匠之一。他说,欣赏这座亭台,要从上往下看,立木撑顶、八角欲飞、形似伞状,就是它独有的韵味。“从事这行多年,从单亭大小来看,这是我见过最高最宽的,很可能是重庆之最!”段代录第一次到现场,就吓了一大跳,一量,更是一惊——高9.7米,宽6.6米。而一般来说,普遍单亭高度为5.5米,宽在3.6米。段代录说,在修复望江亭的48天时间里,6位老木匠、工匠精力高度集中,身上绑着安全绳,无论是边修边还原,还是做防水、施工混凝土,都是小心翼翼操作。“修复难度太大了,造价也太高。”他反复这样说。
修复后的望江亭
据了解,修复望江亭均采用高等防腐材质,包括最适用于室外、且造价颇高的印尼菠萝格防腐木材。
它身上有大夏国的痕迹
南滨路北段,屹立江边的大佛寺,其内包括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殿、毗卢阁……这座古寺,守望重庆数百年。根据弹子石房管所资料搜集,望江亭或曾是大佛寺重要组成之一。
据南岸区地方志有关记载,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占领重庆,自称帝,建立大夏国。元末战乱,重庆城损毁严重,要重新修建,明玉珍把国都定在江北城。
木栏石砌
相传,当时江北城有一大弱点,江水从城边往下流,为避免财富和运气流逝,明玉珍便在江北城下游不远处的长江南岸,修建了大佛寺,乞求神灵给予保佑。
资料图
除供给老百姓朝拜所用之外,其内大佛在数百年的岁月里,还肩负着水文标示的重要作用。相传,每年春夏洪水上涨,佛脚浸入水中,当地人称它为“大佛洗脚,大佛洗手,大佛洗脸”,来表示洪水上涨的水位。对此,段代录认为,望江亭作为大佛寺重要组成部分,除祈福之用,也曾被视作镇江之宝。
“你看,亭檐雕饰为蚩吻,龙生的九子之一,好水。从行业经验来看,它寓意一保风平浪静、消灾避火。”段代录说。
亭内有石碑亭外有古树
弹子石房管所夏工程师,今年45岁,也是望江亭的守望人。90年代那会,还是小伙子的他,负责管理望江亭一带的房屋安全工作,那时的亭台已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垮塌、损毁程度明显。
夏工说,实际上,亭内石碑是一大亮点,据有关记载,亭内碑刻字迹被人为凿除,后辨别困难。但好在,石碑碑身时至今日仍得以保留,这次一并得以修复。
亭子底部的石碑字迹已有些模糊
“两棵数百年的老树,就是望江亭的见证。”夏工说。果然,亭旁左右各有一株高大的黄葛树和银杏树,挂上了市级二级保护树的标牌,编号、,如今仍然向上生长。
保护树标牌
56岁的冯贵云是附近的老居民,望江亭焕了新颜之后,他时常在悠闲的下午,邀约几个哥们喝茶聊天,生活越显惬意。自小就住在望江亭旁的他,曾是当地皮革厂的老工人,记忆中,80年代时期,这一带生活气息浓厚,南岸皮革厂的宿舍和厂房都设在附近。
冯贵云和街坊在亭边打牌聊天
“那年代,望江亭旁有露天电影院可以看,小朋友躲猫喜欢往亭里面钻,还被作为居民代表开会的场所,它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很珍贵。”冯贵云还记得,亭台前,曾是人潮鼎沸的水码头,人来人往,饱含着几代人的记忆。
我们从弹子石房管所获悉,这里将作为南滨路一景,免费对市民和游人开放,目前正对外招商,倾向于引进老茶馆,为人们新添一处慢生活。
与大佛寺呼应的亭子角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首席记者李琅/文李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