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个传错千年的俗语,最后一个很危险 [复制链接]

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人口众多的国度,也因此在数千年的变迁历程中产生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充满民间智慧和精神的俗语。但在俗语流传的过程中,有诸如口误听差等原因导致的误传-让后人不解,今天小编整理了四条俗语的由来,和大家唠唠。

一,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我们平常形容一个人被冤枉而无法辩解的时候,就说他“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可是黄河本身就是又黄又脏,本来就洗不清呀,可见这话是传错了。其实,这句话的原版是一句歇后语:跳进黄河-洗不清。这样说,意思才通。只是不知后来是哪个文盲在讲话的时候讲的快了些忽略了停顿,又学文人一样之乎者也的加了个“也”字,结果变成了谬语,在民间广加流传,原版反而被人们淡忘。

二,无毒不丈夫

这也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著名俗语尤其在各大电视剧里常被反派用作口头禅,仿佛男人心狠手辣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这句话也是传错了。大家只要看看元朝关汉卿《望江亭》就知道这句话最早的版本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说男人大丈夫应该大度些,这也更符合我们常规的看法。可是古代文化普及水平不高,八九成的平民都不识字,在听说书或者看戏的时候听见了一句感觉挺有文化的话,却不知道是哪个字,加上口音差异这才在民间酿成大误会。

三,无奸不商

这句话的原版其实是“无尖不商。”古代老百姓买米都是用升斗当量器,所以叫“升斗小民”。老板在量米时用一把戒尺削平升斗内米尖,然后算银子,等交钱以后,再把米加进去又形成尖堆给买主(就是古代的优惠促销)。老百姓都爱贪小便宜,所以这招大家很受用,成了米商的必用手段,这才有无尖不商之说。后来贫富差距拉大,商人和百姓的矛盾激化,才变成了“无奸不商”。

四,为兄弟两肋插刀

这句话没有男人不知道,正因为这句话,《天龙八部》里的乔峰自己代叛乱的长老兄弟受罚,自己插自己。虽然是很英雄快意啦,不过相信现实为朋友两肋插刀内力再强也会死吧?其实这句话有个故事:隋末英雄秦叔宝最早在县里当捕头,奉上头命令围剿响马(山东的强盗)其中就包括秦叔宝早年结识的好兄弟。于是秦叔宝为了让兄弟逃脱,就偷偷派人通知,在追剿经过“两肋庄”时故意带人走岔道。这就有了“为兄弟两肋岔道”之语,后来传误变成了两肋插刀。

古人的俗语是几千年祖先们积攒下的生活智慧,寻根溯源搞清楚古人的本意,更有利于我们传承先辈们的文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