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仲夏,在高土镇薛山村一户农家发现并征集到一件精美绝伦的战国时期甬钟。据当时收藏者介绍,这件青铜甬钟是他在年一次开拓荒地时发现的,与它同时出土的还有几十枚铲形布币,皆因锈蚀严重,未能保存下来。当时看到甬钟,并不知是何物,只是觉得造型奇特很好玩,于是便将它留下来了。该甬钟,上窄下宽,中间空心,上端有桥形钮,并有穿孔,钟身星合瓦形,下部呈月牙形,上部有排列整齐的乳丁纹,下部为素面,青铜质地,通高12厘米、口径6.2厘米、钮高2.5厘米。整个甬钟的造型、比例得当,小巧玲珑,显得典雅有致,曾经有关专家鉴定,根据其所具有的特征,应属战国时期的一件乐器,尽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出土后仍然完整无损,其色纯润,如翡似翠,亮丽悦目,敲打起来还是那么余音绕梁、娓娓动听。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据考证,从前些年出土的王孙钟上的铭文:“用字以孝,于我显祖文考……用宴以喜,用乐嘉实父兄,及我朋友。”可以证明甬钟是宗庙祭祀及宴会款待客人时的一种击乐器。它的发明,最初是从商代的饶发展而来的。当时的甬钟形制有两种,一种是举高的筒形钮,钟的下口两边突出如月牙形,另一种上端的钮是扁形,有的作伏兽状,钟的下口是平的,一般上面纹饰两边相同,有排列整齐的乳丁纹。有乳丁纹的点缀,是甬钟区别于缸、饶、铎、铃等的特点。另外,甬钟还有特钟和编钟分,特别大的钟叫特钟,能单独地悬在架上。编钟是成组地依大小次序悬在一个架上,大小和它的高低音有关系,有的十六个一组,大都流行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可用木槌敲击演奏,其声娓娓动听,令人心醉。
因此,甬钟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我国乐器发展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