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湖民俗正月里来舞龙灯 [复制链接]

1#
太湖家园爆料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个地方都有舞龙灯的习俗,我们太湖县也不例外。每年春节刚过,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一条条“龙”活跃在城乡,为老百姓的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中国是龙的故乡,在很早以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根据所见的飞禽走兽的形象,创造出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形象———龙。龙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产物。从此,炎*子孙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中国也被称为“东方巨龙”。随着*的富民*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今农民的日子好过了。近些年来,太湖县徐桥镇南庄村、晋熙镇观音村、大石乡熙湖村相继组织了龙灯队,从正月初二开始就走村串乡,人们敲着欢快的锣鼓舞起龙灯。舞龙队伍约有几十人或上百人组成,所到之处鞭炮不断,烟花弥漫,围观者拥挤得水泄不通,龙灯在鞭炮与焰火余光中飞舞,十分壮观,给节日的太湖县城乡增添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人们为了迎接龙灯进屋,门前稻场上排列大花筒炮,万响鞭炮。从初二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太湖县甚至望江县许多乡村都用上等佳肴款待这些农民舞龙队伍,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过去舞龙灯,在民间传说中,龙是司雨之神。中国人祭祀龙,崇拜龙,是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祈求吉祥,古人制成了龙形的灯笼,里面装上蜡烛,在节日期间燃放。到汉代,又出现了用竹、木、草扎成骨架,在外面用纸或布包裹并进行彩绘的“布龙”。逢年过节,人们挥舞布龙欢度节日,这就是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龙灯。舞龙灯是舞蹈、音乐和美术结合的艺术。制作龙灯是民间艺人独有的手艺,他们能扎出大小、颜色、神态各不相同的龙灯,特别是龙头,更是做得生动传神。舞龙灯时,由一个人舞动彩球,逗引巨龙,巨龙随着锣鼓和音乐的节奏上下翻腾,仿佛翻江倒海一般。舞龙的动作难度是很大的,舞龙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娴熟的技艺,还要密切配合,才能使“见首不见尾”的神龙体现出真正的神采。

太湖县一些农民舞龙队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初二出灯,十五结束。“龙灯”由九节组成(意为:老龙被斩为九节),龙头用筋条扎成架子,扎上红色、*色纤维布,做成各种颜色,形态逼真,有角、有嘴、有眼、有胡须。龙身各节用筋条扎成圆筒形,外糊清明纸。龙尾亦用细扎成鱼尾形,用红布带将龙头、龙身、龙尾连接起来,并在龙头、龙身、龙尾各节内点一蜡烛灯,似为灯笼。舞龙灯时非常热闹,前有二至四对排灯开道,标明此龙灯是哪个村寨或街道的巨龙,在锣鼓、号角声中晃头摆尾,畅游各村头巷尾。玩龙灯的动作有*龙下海,金龙抱柱,二龙抢宝,老龙翻身,金龙过海……等。

现在农村富裕了,有的人家为了迎接龙灯进屋,门前排列大花筒炮36对,鞭炮数万响,望胆大者进院一试。龙灯进入院内,四周门外的花筒炮、鞭炮腾空爆炸,焰花四起。此时除龙灯各节有灯光外,其它灯光全熄。龙灯在鞭炮与焰火余光中飞舞,十分壮观。舞龙灯者,大多衣裳单薄与巨龙翻腾融为一体。灯不熄,龙不停,鞭炮不断。如果舞龙者胆小,怕焰花、鞭炮,到门前龙灯抬头敬礼则退场,就得不到主人的彩头,品尝不到上等佳淆。所以,舞灯龙者,都是眼快手快舞技高强的能手。龙灯进院,尽管焰火横飞,都烧不着龙身和人体。舞技不强者,也有舞着巨龙进院,光着龙骨出院落的情形,不过现在的龙灯是用防火布料做成的,不易损坏,也不容易燃烧。

龙灯玩到农历正月十五日结束,按过去的规矩,从正月十三至十五是烧龙日。烧龙,是在溪河边或有水的沟边进行,烧龙时,把龙放在地上,众人把事先准备的花筒炮、烟花和鞭炮等火花直对龙身喷去,待龙燃烧完后,众人“啊”声连天,尽兴跳跃一阵,将灯龙残骸送入水中,浇水冲去,意为送龙归海。为什么龙会动呢?因为舞龙师站在龙头前,手持龙珠,像乐队的指挥那样做出各种动作,舞龙的人们齐心协力地扭、挥、仰、俯、跑和跳,跟小兔似的,所以龙就动了起来。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布龙不用烧了,只需清洗晒干或缝补一下,然后收藏起来,待来年再用,这样还节省了一笔钱。

自五十年代起,太湖县山里山外就有正月里舞龙灯的风俗。龙灯随着锣鼓、鞭炮的节奏上下翻腾,预示着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里有着自己独特而又浓郁的民情风俗,尤其是在逢年过节时,玩龙灯就成了民情风俗的一种最好表现形式。所以,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的舞龙灯活动,便成为农村最精彩的文娱活动。每年进入腊月,田里的庄稼活已经忙完了,这时,除了置办年货外,太湖南庄等村那班舞龙灯的高手便天天在晒场上操练。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一天天敲浓了过年的气氛,以前,过年那些天是属于休息的日子,那些日子人们一个个都忙着走亲戚拜年,喝酒吃肉,没功夫玩。等差不多酒醉饭饱了,大约是元宵节的前两天,渐渐地就有村庄开始舞龙灯。于是,元宵节的序幕也正式拉开了。仪式多半是从晚饭后开始的。这时,往往夜幕还未遮得严实,家家户户的香案神龛就摆了起来。村祠堂前的稻场是最热闹的地方,村里的男女老少蜂拥而至,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在一阵震天撼地的鞭炮声中,唢呐锣鼓吹打起来,经过一阵跪跪拜拜后,就见一条金光灿灿的长龙腾空跃起,或盘旋,或逶迤,或抖擞,舒卷自如,伸屈有致,在这黑黑的夜里,灯光闪闪,金光灿灿,仿佛正霭然行云,霈然作雨,使人似乎看见了闪电,感到了雷声,甚至觉得天空里确确实实飘起了濛濛细雨。

徐桥镇王启平老人介绍说,舞龙灯很有讲究,尤其是舞龙头的。龙头舞得好,一条龙便活了。那步伐里有跳、趋、蹉、趁、趱、踅、蹑、跃,舞法也有闪、耍、折、穿、交、旋等,难度甚大,需要有较深的功力,所以搬舞龙头的人,多是二三十岁的壮实汉子,有多年舞龙搬灯的经验,舞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远远看去,扎有灯光的龙头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翻飞盘旋,伸伸屈屈,隐隐现现,腾云驾雾般地飞舞扑腾,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看了无不叫绝。

据了解,近些年在太湖乡村舞龙灯的高潮不仅仅在乡村表演,他们不再是走村串店,甚至进县城机关舞起了龙灯,也只是图个迎春接福的吉利,图个元宵节的热闹和快活。在乡村舞龙灯往往是你村的龙灯舞到我村来,我村的龙灯舞到他村去,于是一路上锣鼓大作,唢呐齐鸣,鞭炮阵阵,一会儿功夫硝烟便弥漫了村村户户。这时刻,家家户户屋门洞开,“龙”便挨家挨户地到每家门前昂头甩尾地欢舞着,送上大吉大利,送上幸福与祥和,平安与吉利。这时刻,户主们笑口大开,只管使劲地燃放鞭炮,有钱的人家还会递上一个红包,或斟上几杯美酒……于是,舞龙灯的汉子们便闹得更起劲了,他们不但狂舞不已,而且还要大声吆喝。于是,龙灯火,喝彩声,把整个乡村的元宵节闹腾得无比热闹。

订阅太湖家园

■回文章顶部,点“太湖家园进行订阅

■更多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