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上升至全市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市第一,整治老旧小区个、新增绿化面积万平方米,实施民生工程项、新增公办学位个,连续16年获得市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区……“十三五”以来,镜湖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拼搏、聚力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回望来时路,翘首新征程。启航“十四五”,镜湖区豪情满怀提出:大力实施创新引领、人才优先、三产强区、开放融合、共治共享“五大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长三角产业互联网示范区、长江经济带服务业现代化创新区、安徽绿色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区、长三角基层治理现代化引领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朝气蓬勃的镜湖,正以奋斗者的姿态、开拓者的雄心、前行者的毅力,披荆斩棘、勇开新局!
01过去5年
过去五年,镜湖区聚焦转型、加快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8.8%,总量上升至全市首位,在全省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七位;财*收入连跨50亿、60亿、70亿三个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8.9%,总量稳居全市第一位;服务业增加值达亿元,占GDP比重8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增长。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进互联网企业超家,先后建成人力资本、高效物流、新零售等9个产业园。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现代商贸、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活力不断增强;软件信息、都市智造、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
过去五年,镜湖区瞄准短板、精准施策,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切实做好城市困难家庭和特困人员精准帮扶救助工作,创新实施“弱有所扶”工程。累计安排专项帮扶资金万元,助力望江县高质量脱贫摘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常态化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完成个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PM2.5平均浓度较“十二五”末下降36.4%,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6%提高到82.4%。完成个小区、81个公共单位雨污分流改造,“两垾”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国考断面水质%达标,镜湖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省级保护名录的天然湖泊。
过去五年,镜湖区强化管理、推进更新,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向好。着力推行“模拟征收”“自主征收”“自治征收”,全力开展“拆而未净”集中攻坚,完成征收万平方米,形成净地51个。整治老旧小区个,完成城市建筑立面改造栋,惠及居民7万余户。新增绿化面积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汀棠、赭麓、浴牛塘等6座城市公园。芜湖高铁站投入使用,芜湖古城一期建成开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座。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新“门前三包”实现主次道路、背街小巷全覆盖。累计投入3.1亿元,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连续三届蝉联省文明城区称号。
过去五年,镜湖区聚焦民生、善作善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统筹实施项民生工程,民生领域财*支出累计达亿元。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新建改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1所,新增公办学位个。建设保障性住房1.2万套、万平方米,“拆而未安”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积极探索养老保障和为老服务新路径,区“三级中心”养老服务站挂牌运营,新增养老机构9家,颐乐堂医养结合项目被评为省级智慧养老示范工程,大富社区健康养老模式入选全国典型经验。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先后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过去五年,镜湖区探索创新、深化改革,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全面推进“全创改”“放管服”改革,网上*务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完成区级机构改革,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新设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建立健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探索警民联调“赭山模式”,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方式,成功化解信访积案84件。连续16年获得市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称号,群众安全感指数稳居全省前列。
02未来镜湖区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成就有多令人自豪,前路就有多催人奋进。未来五年,如何把握机遇挑战,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镜湖区提出:力争到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0亿元,财*收入超亿元。到年,实现经济总量较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位居全省前列,综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奋力建成“四区一中心”: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建设“长三角产业互联网示范区”
推动线上经济集聚。打造安徽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镜湖模式”,培育一批细分领域互联网龙头企业;推进产业互联网向“高值化”和“高质化”发展。力争“十四五”末,营收百亿元企业达5家以上,新增就业超1万人,线上经济规模突破亿元。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建立区级*府引导基金和产业扶持基金。完善扶持产业发展的*策供给体系。搭建产业互联网企业与高校合作的产学研联盟,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落实“紫云英人才计划”,构建科教兴区、产业强区的人才支撑体系。
完善产业平台建设。全力提升高效物流、人力资本、新零售等九大产业平台服务能力和支撑功能,做大做强共生物流、仁联集团等龙头企业。继续深化“产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老船厂数字生态产业园、高铁站软件信息产业园、老一院科创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公共研发平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中小企业登云和数字化行动。
突出创新第一动力,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服务业现代化创新区”
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导入全新商业模式,重塑中山路步行街商业格局。推动吾悦广场、金鹰国际、红星美凯龙、欧亚达改造升级,形成错位发展、主题差异的特色消费场所。实施街区提档升级和“皖南首店”工程。打造“滨江·主题街区”,培育消费新高地。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进金融或类金融企业超家。
培育经济增长点。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与上市企业扶持计划。完善环镜湖和环赭山商圈服务功能。提升芜湖古城品牌影响力,加快堂子巷和状元坊开发改造。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搭建*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城通办”,构建“一站式”综合行*服务平台。落实多级联系服务企业机制。践行“1%工作法”,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改善企业发展*策环境。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改革,构建*府失信联惩和责任追究机制,营造诚信市场环境。
落实生态第一责任,加快建设“安徽绿色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聚焦蓝天保卫战,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源头治理,持续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聚焦碧水保卫战,提升“两垾”水域常态化管控水平,加快实施胜利渠污染整治工程,启动城区活水工程建设,推进荆方水系疏浚改造。聚焦净土保卫战,加快老船厂、钢材交易市场等片区土地治理修复工作,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持续开展“清废行动”,创建“无废城市”。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积极构建“两带三圈多园”空间布局。启动“十五分钟生活圈”布点建设。实施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加快老旧小区更新进度,塑造“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生态城区,建设人民城市。常态化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
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通荆方地区交通“瓶颈”。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公式村、腰埂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马厂村等12个中心村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强村全覆盖。
强化法治第一保障,加快建设“长三角基层治理现代化引领区”
推进法治镜湖建设。抓好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八五”普法要求,推动法治宣传、依法调处、法律服务三到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和依法执*能力。坚持法治*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力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有效降低决策风险。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进一步完善街道管理体制,切实发挥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健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加快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提档升级。深化“三社联动”,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实现*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完善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坚持人技同防,推动“铸安”行动常态化、风险管控制度化,增强重大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元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
恪守为民第一理念,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区优势,不断健全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搭建创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完善公共创业服务网络,大力推动创新创业。
打造教育强区名城。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加快中小学和幼儿园改扩建步伐。全面提升教师德育水平和专业素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深入实施中小学“三心”工程。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医院服务保障,做好民营医疗机构资源支持供给,医院扩建升级。提高“智医助理”系统应用效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全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与实践活动全域覆盖。实施“镜湖记忆”工程,讲好“芜湖母城”故事,加强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存保护。打造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建设城市名人馆,建设城市书屋,开放社区阅读坊。充分发挥城市公园载体作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广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城市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