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县文联组织县美协书协艺术家考察遴选慈湖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县文联组织县美协、书协艺术家考察遴选慈湖书院文创基地

慈水湖山,归田听喜雨;艺海芳华,寻鹤望飞天。5月8日上午,县文联组织县美协书协檀明华、周选文、吴小为等有关艺术家9人,考察遴选慈湖书院文创基地。太慈镇慈湖村*总支书记汪爱斌等全程陪同。艺术家、会员们一是参观了武昌湖、太阳山一带风景;二是探讨交流了王幼学慈湖书院、李白读书台、值雪山、文殊庙人文事迹;三是在慈湖书院进行了实地书画创作。县文联、慈湖村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信心建文创基地振兴慈湖书院,让慈湖书院成为武昌湖畔、太阳山麓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据《望江县志》记载,王幼学(年~年)系元代学者。元大德三年(年)起,他耗费20年时间七易其稿,于仁宗延佑五年(年)编纂成59卷的《通鉴纲目集览》,后刊行于世。王幼学于元至元二年(年)返回故乡望江,于值雪山旁建慈湖书院,攻书讲学。年去世,享年93岁,葬于桃岭雄鱼山。

 古雷池新望江


  当前,全国乡村旅游正蓬勃兴起,如火如荼,势不可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的亮点。而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建议,望江县的乡村旅游,要紧紧围绕“雷池故地、三孝故里、*梅戏乡、挑花之源、廉*之邦”五大品牌,着力打造十大文化旅游,推动望江县乡村旅游与历史文化相融发展。


  (一)孝义文化


  古雷池一千八百年的文化积淀,孕育着崇孝尚义的淳朴民风。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中,就有孟宗哭笋、王祥卧冰和仲源泣墓三孝故事发生在望江。除此之外,望江民间还有许多孝义的传说故事和承载这些传说故事的地名。根据乾隆《望江县志》记载:“陈隋间,县有义士助国平时难,隋文帝旌为义乡。”隋开皇十一年()改名义乡县,以“义乡”作为县名,且皇上亲自改名褒奖,这在全国仅望江县所独享;又如驮婆嘴、望妹嘴、孝义墩、竹林嘴等地名,都有孝义故事传说。一个故事,一个传说,就可以建设一个景点。


  (二)遗址文化


  目前,望江已知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有汪洋遗址、*家堰遗址、戴家墩遗址、枫岭庵遗址、汪家山遗址、南庙遗址、狮子林遗址、狗尾山遗址、麻冲遗址、七星墩遗址、双墩遗址、章祠墩遗址等。一个县有如此密集的-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汪洋遗址和*家堰遗址,二者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汪洋遗址位于赛口镇汪洋村汪洋粮站处,出土器物主要是陶器、石器。此处遗址C14测定年代距今±年。*家堰遗址位于长岭镇*家堰村,面积0多平方米,距今年左右,先后经过两次发掘,仅出土的玉器就有余件,其数量之多,质地之精,制作之美,令人惊叹。从年代来说,汪洋遗址早于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数百年。


  对于这些遗址,专家建议:一是可以考虑整合县内遗址文化,整体打造申报古雷池文化遗址项目,由此国家级大项目推动望江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单项的遗址公园。借鉴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公园经验,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标准建设,重现望江先民生产粮食、雕琢玉器、养育后人的景象,构建集望江历史博览、考古现场体验、生态环境重建、玉器加工展示、现代商务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考古体验区。


  (三)理学文化


  王幼学(-),别号慈湖,元理学家,太慈镇桃岭人。元大德三年()开始注释南宋朱熹所撰《通鉴纲目》,历时二十年,七易其稿,将此巨著全部加以引喻释义,并于仁宗延佑五年()编纂成59卷的《通鉴纲目集览》,泰定元年()刊行于世,现存于国家博物馆。元至元二年()返回故乡望江,在值雪山下建慈湖书院,攻书讲学。年去世,享年93岁,葬于桃岭雄鱼山。后世称之为元代八大名儒之一。


  理学文化推动了望江书院的发展,慈湖书院、雷阳书院、莲花书院、坛山书院等书院,居安庆各县之首,培养了大批望江英才。


  倪模(~),望江雷港人。清藏书家、泉学家。嘉庆四年(年)进士。其极嗜藏书、古钱,尤以藏书为富,家有书楼“江上云林阁”(“二水山房”),所藏书达10万册,为安徽当时藏书之首。著有《古今泉略》等。倪模之后,倪氏家族又出了三位巡抚——倪良耀、倪文蔚、余诚格(倪家外甥)。半个世纪里,一个家族出了三位巡抚,这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的。


  其他的文化名人还有吉水老街的何氏家族——何俊、何芷舠、何世桢、何祚庥;新坝檀氏家族--檀萃、檀玑、檀球;城关龙氏家族--龙燮、龙光、龙培;凉泉陈冲陈树屏;太慈沈冲沈镐等。将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着力打造,彰显望江理学文化、书院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文化的灵*。


  (四)*事文化


  独特的地形地貌为望江留下了大量的*事遗存与古战场遗址,如连塘城、营盘岭寨、先锋寨、寨林庵石寨、关马楼、望马楼、陈氏宗祠等等。连塘城作为古城有多年的历史,比宿松县的白崖寨早了多年。*事典故——不能越雷池一步,闻名遐迩、如雷贯耳。马头山(今香茗山)之战,参战人数数万,旌旗蔽日,场面宏大。雷池之战,战舰千艘,蔽满江面,塞江而下,10万大*决战雷池。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战香茗山,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


  望江历史上曾有一个显赫的将*世家——江氏家族,自元以降年间,出了6位将*(其中1位元朝羽林千户,2位明朝浙江都指挥使),8位二品至五品的官员。江氏家族迁到望江的一世祖江茂德——宣武将*墓,位于君皇山。任氏家族迁到望江的一世祖任珉——明永乐年间驻皖千户,其墓位于桃岭凤形山。像江氏家族这样的将*世家,望江还有,有望挖掘整理。保护现有的*事遗址,有条件地分期恢复部分古*事设施,将*事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激发有识之士的爱国主义情操,百炼成钢报效桑梓。


  (五)禅隐文化


  西汉梅福曾在香茗山炼丹,山上有梅福炼丹洞。唐朝文学家罗隐在香茗山隐居,读书著述于香茗山莲花书院,走访乡里,研讨民间文学、工艺、地理、乐律,与群众密切相处,至今香茗山一带还流传关于罗隐的传说。李白在值雪山隐居读书。王幼学归居慈湖畈后建立慈湖书院。倪模隐居大雷岸。陶渊明为彭泽令时,曾舟渡过江于桃花滩赏桃花,并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桃花滩因而被后人改称陶寓滩。高士镇新坝的妙光寺,始建于梁元帝承圣元年(),是望江最早的寺院,传承了多年。鸦滩镇的朝阳庵,四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县“五·七”大学、教师进修学校、林业中学、望江师范、*梅戏培训基地曾一度设于此。庵门前古香樟树为庵始建时栽种,近年历史沧桑,见证了古庵的兴衰。有些传说与故事虽与真实的历史有出入,但乡村旅游毕竟不是历史考证,需要的是创意和卖点来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传说故事同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六)挑花文化


  望江挑花始于唐代,有多年的发展历史。相传唐朝著名的文学家罗隐为避战乱,几经跋涉,寻寻觅觅,来到香茗山中蛰居栖身,后教授乡民挑花之技,遂形成了独特的望江挑花,并传承千年而不息。改革开放以来,望江挑花多次进京,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鸦滩镇也因挑花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汪发根、帅根元、王世福、刘富强、茹占群、吴灿等为望江挑花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打造望江挑花展示厅:展示播种、采摘、脱籽、纺线、浆纱、织布、挑花全过程。游客在此可以亲手挑花、体验挑花,也可购买艺术品。


  (七)戏曲文化


  清朝剧作大家龙燮,县城人,其《江花梦》(一作《琼花梦》)、《芙蓉城》剧本,一版再版,影响深远。檀萃,新坝人,为徽班进京作出了贡献。*梅戏开山鼻祖蔡仲贤,鸦滩麦元人,据陆洪非先生《*梅戏源流》记载,蔡仲贤是*梅戏最早的艺人。陆洪非,望江雷港人,其编剧的《天仙配》《女驸马》等剧本成为*梅戏艺术经典。蔡仲贤、陆洪非是*梅戏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人物!一百多来,望江涌现出了一大批德艺俱佳的词曲作家、民间艺人,如胡玉庭、龙昆玉、龙甲丙、童国川、姚国林、李井泉、龙仲文、谢樵森、廖善友、王太权、方云从等,有力地推动了*梅戏的发展壮大。


  (八)农耕文化


  望江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区,农耕文化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农业上的鱼米之乡,在渔、猎、耕、酿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依托境内湖泊水域,可以打造渔猎体验:拉网、撒网捕鱼,骑马或徒步打猎。依托传统农耕,可以体验犁田、耙地、车水、耖地、播种、割稻、割麦、割菜籽;打梿仓、打禾戽、牵磨、牵砻、舂碓、筛筛子等。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的,饮食、酿造文化尤为发达,可供开发的特色美食非常之多。亦可展示农耕文明时期的望江老字号、影响望江乃至安徽百年的“陈德兴”商号,重建其标志性建筑—江山一览楼(一作盂山书楼)。


  (九)民俗文化


  望江地处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古皖文化的交汇地,多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得望江的民俗文化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既有吴越风情,又含荆楚风韵,又有古皖风格。典型的特色民俗有三月三小蒜粑、清明踏青、端午赛龙船、七月半祭祖及其豆子粑、中秋赏月、完年等年俗、正月龙灯、做平安等等,这些都可以结合望江特有的民间锣鼓音乐、民间山歌对唱、民间戏曲表演、民间大鼓说书等,开发成节、庆、赛、会。


  (十)廉*文化


  望江自古以来,就是廉*之邦。仔细梳理这方面的资料,可圈可点的人、事很多。


  沉鲊于江。孟宗任雷池司马期间,将鱼鲊——一种咸鱼送给母亲,母亲不接受;并怒斥儿子:身为监渔官,将鱼送母亲,有瓜田李下之嫌;孟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表达自己廉*的决心,将鱼鲊沉到江中。孟宗任雷池监3年,母亲3年不食鱼。唐朝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记载了这个故事。


  镇周赠帛。望江人张镇周,跟随李渊打天下,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他以开国功臣授舒州都督,上任之前,他遍邀亲朋故友,畅饮十余日,把朝廷赏赐的财物分给他们,并对他们说,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欢饮,明天上任之后,我们就是舒州都督与治下百姓,官民有别,若亲朋故友、乡里乡亲犯法,张镇周绝不徇私。他上任依法治理舒州,不偏袒亲族、不营私、不徇情,社会很快安定下来,农业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个故事,明朝蒙学丛书《龙文鞭影》收录了这个故事,作为为官廉*不徇私的典范。


  唐朝望江县令麹信陵,为官清廉,卒于任上,白居易为此作《秦中吟·立碑》称赞。


  据《安徽通志》记载,望江还有一连串的廉*勤*官员。他们是程翰、胡宏仁、方可选、陈登瀛、金继望、宋光恩、檀崖、倪世溥等。上述这些被历史认可,被人民认可的士宦,他们足以代表着望江士子的“当其*,则勤其*”的道德情操。翻阅史书记传,我们不难看出孟宗、张镇周的影子来。


  其他与望江人廉*自律、勤*为民相关的人与事还有很多,如:成语“不能越雷池一步”成为守规矩的代名词,名留明史正言敢谏的谏官王瑞等等。只要专家学者能够细心挖掘梳理,拂去历史光阴的积尘,让廉洁从*的百姓父母官放射出自己应有的光辉,望江完全可以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廉*文化基地。

在附文:

在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西北侧桃花岭上(原桃岭乡*驻地),昔日有一座斐声大江南北、香火鼎盛、颇具规模的文殊庙。追溯起文殊庙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悠久的轶闻传说——相传自我国历史元代理学家王幼学先生当年在其故乡——慈湖畈(在今望江县太慈镇湖村境内)创办“慈湖书院”之后,(“慈湖书院”系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当时的古雷阳地区、尤其是望江县城西北侧桃花岭一带,民智日渐开化,文风益显昌盛。其后,秀才、进士、举人连年迭出,使得昔日的古雷阳桃花岭一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之乡。元代未年,古雷阳桃花岭一带的文人学士们从弘扬、倡导文化教育,崇尚科举及第与孔孟理学等出发,动议发起由地方乡坤和广大百姓民众自发捐款、献物与募资,并选择在一座傍畈依水的桃花岭上,开始破土建筑起一座气势浑宏的“文殊庙”(寓意“宏开文运,及第殊荣”)“文殊庙”建成后,其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孟子、庄子与墨子等雕像与画像。在其开光布道之后,庙中香火连年鼎盛,善男信女纷至沓来,尤其是每年的科举开考之前,皆纷纷争相前往“文殊庙”朝圣拜谒,虔诚祈请圣人保佑自己科举及第,荣登榜首,折桂蟾宫。尔后,历经历史岁月的风风雨雨和历朝历代的兵火战乱,使得“文殊庙”亦屡毁屡建,且其规模格局愈益扩大,成为古雷阳大地一座规模仅次于“雷阳文庙”的“文殊古刹”,而其历史却远比“雷阳文庙”更悠久、更古老。惜乎,解放以后,由于极左路线和*的民族宗教*策被破坏歪曲,尤其是孔、孟、老、墨等历史文化圣人一个个被否定、遭贬斥。故而,古老的“文殊庙”亦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强行拆除,并用拆除后的砖瓦木料在其遗址上建成原桃岭乡ZF机关和桃岭信用社等。从而使这座名扬大江两岸的“只供圣人,不供神佛”的“文殊庙”再也不复重现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