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轼经典的六首诗词,写尽人生百种滋味,道 [复制链接]

1#

人生真可谓百种滋味在心头。

有的人只是随着时间的大流,糊里糊涂的过完此生;而有些人却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千百滋味,赋之于诗词中,最后成就了优美的诗篇。

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欣赏苏东坡诗词间人生的种种滋味。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这个词牌原本是出自唐朝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姬,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出现之后,马上成为了这个词牌的正统标准,这个词牌因此也有了两个别名:“大江东去”和“酹江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是个地理盲,他当时写词的地方,并不是历史上发生赤壁之战的地方。

但是这首词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于是在他的加持之下,这个地方也成了一个著名景点——文赤壁。除了这首词之外,苏轼的两篇经典散文《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也是在此创作完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是最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恪守的人生信条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在他的身上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这首词写自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和大家一起出行游玩,中途遇到大雨,同伴狼狈躲雨,却只有苏轼不以为意。

在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选择我行我素,有一种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因为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不同,都是一会晴天一会雨天,习惯就好

人生,就像泰戈尔一句诗:天空没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伤春悲秋,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来的传统,而苏轼却不走寻常路,上阙尚自伤感“烟雨暗千家”,但很快就把这种愁绪丢开,紧扣诗题“超然”二字,写出了一种豁达的境界:诗酒趁年华。

这一方面体现了苏轼的文字艺术功力之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心态和思想境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这个词牌,苏轼填了两首风格迥异却同样脍炙人口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大家熟悉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论知名度,“十年生死两茫茫”可能更高一些,不过小编更喜欢的是这首。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狂”态毕露,但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这首词并非苏轼晚年所写,而可能是他首次尝试写豪放词,在当时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

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

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既有范蠡泛舟西湖的旷达,又带有三分避世的消极,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所写。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人生和他一生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很多经典词作都是写于被贬黄州的这一时期。

从这首词我们隐约可以看到苏轼思想的转变。此时的苏轼已经习惯了被贬的生活,甚至开始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小美好。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但是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有时候,有些事,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难以消除。

很多事是无法控制的,那就控制一下自己。

每时每刻把这种情绪摆在心里,写在脸上,毫无意义。

因为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你我总得经历

对于我们来说,学习诗词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它能够实实在在的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

它的魅力就在于,它似乎能带你超越眼前的处境,到达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时空,仿佛能穿越千年,窥见当时诗人的思绪万千……纵跨越千年,后世人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美好。

我们不强求自己的孩子能够考清华考北大,但是我们应该要求孩子做一名有文化的人,这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多读书,培养内在的气质。

有人问我究竟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诗词或者文章?

我的回答是多读诗词,“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诗词有关,诗词让你温文尔雅、谦逊有加,诗词更能提升你的文化与素养。”

尤其是学生时代,积累了诗词就等于积累了加分秘宝。

诗词更能让你在学校在社会大放光彩,在同龄人中你会更早写出锦绣文章,在演讲时更能够出口成章。

诗词对于人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诗词里面,人们还可以找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人生的标杆。

就拿中南大学杨雨教授来说,她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评委,对诗词就颇有研究,他认为儿童时期就应该给孩子多读诗词。为此,他与同为评委的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一同推荐《中国诗词大会》这套书。

其实市面上有很多关于诗词类的书籍,但是他们之所以推荐这套,主要是因为里面诗词量丰富,趣味性浓厚,看完之后还能了解古代历史以及当时的地理环境,无形当中加强了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里面的诗词将一些常用的字放在一起,家长可以和孩子玩飞花令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诗词,是极为快乐的,孩子也不觉得无趣。

这套书一共8本,里面图文并茂,还将每句诗词的要点注明,怪不得深受好评。

读完这些书,你会发现自己谈吐与写作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如果你也喜欢诗词,不妨在闲暇之余,读一读古代的诗词,陶冶情操。书不贵,元8本

感兴趣的家长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