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小春联学问多专家历史上第一副春联诞生于 [复制链接]

1#

封面新闻记者陈荷

春联作为楹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到底什么是楹联呢?楹联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2月11日下午,四川省楹联学会秘书长李兴辉做客成都市文化馆“走近艺术”讲堂,为艺术爱好者讲解楹联的学问。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诞生于成都

讲座一开始,李兴辉首先给大家区分了“春联”和“楹联”的概念,他说,“历史上,先有对联,再有楹联。对联是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传统文学形式。而春联是楹联的一类,大多是5个字或7个字,是为迎春而写。春节前后挂在家中,是应景之作,因此有时效性;而楹联更多的是强调文学性,多为了篆刻,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上,可流芳百世。”

“楹联是中国古诗词形式的演变,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即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符合了这些条件才能称为楹联。”李兴辉解释道,“骈文与律诗是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楹联既是古典文学的一种,还跟书法艺术相结合,是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

李兴辉还兴奋地跟观众分享说,“史书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五代十国时期诞生于成都,而其作者一般认为是后蜀皇帝孟昶。”公元年除夕,孟昶让学士辛寅逊在自己寝宫门上的桃符板上题字,辛寅逊接到皇帝的命令当然不敢怠慢,大笔一挥,一蹴而就。但孟昶接过一看觉得不满意,又不好动怒,于是亲笔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意思是说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春联迎新春民俗进万家

据李兴辉介绍,对联、楹联既可以高雅,也可以非常通俗。而成都的楹联发展在全国来说都是领先的。“作为成都的文化地标,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等地,有很多经典的楹联。比如,杜甫草堂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短短几句,非常有文化韵味。”

楹联讲究文情并茂,神形兼备,是中华语言的独特艺术,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年,楹联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和弘扬楹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不少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做了不少努力。“平日里,我们会精彩举办类似今天这样的讲座,为市民普及楹联的知识。临近春节,也会到各个地方,为老百姓免费送上喜庆的春联。”李兴辉说。

讲座结束后,著名书法家欧阳明为现场观众手写春联数十幅,一副副苍劲有力、喜庆吉祥的春联让在场群众赞不绝口。“今天不仅学习到了春联的知识,还免费拿到了春联,太开心了!过年了,贴上春联才更有年味,今天这副春联的内容是我自己挑选的,让书法家帮忙写上,,韵味十足。”市民李阿姨兴奋不已。

是狗年,李兴辉也曾在家里挥毫写下了应景的春联,上联是“金鸡报晓梅花俏”,下联是“黄犬迎春柳色新。“横批为“春意盎然”。“如果大家是自己写春联,可以参考参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