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四川大学从党史汲取营养用青春报国为民
TUhjnbcbe - 2023/7/15 21:03:00
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4349562.html

年9月30日,四川大学原创话剧《待放》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举行了首场公演,该剧讲述了“江姐”江竹筠在川大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故事。四川大学供图/光明图片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仿古北大门。四川大学供图/光明图片

今年暑假,四川大学青年学子纷纷走出校门,走进红色纪念场馆、企业、社区、农村等广袤天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他们表示,一定要传承先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办校百余年来,四川大学矢志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校师生正从百年*史中汲取丰富营养,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旋律”

“新时代的钟声响起了!同学们,该我们上场了!”舞台剧《江姐在川大》的剧本,经过30余次创作讨论和近20次的推翻与重构,结尾只留下了这两句话。

该剧主笔编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级本科生吕清怡说,这两句话是《江姐在川大》与新时代青年的共勉,让她受到深刻触动。剧目公演后,她郑重地递交了入*申请书。

截至目前,《江姐在川大》已在校内外公演十场,观众数千人。剧目里的一个个细节,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

四川大学校友“江姐”原名江竹筠,是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川大涌现出一大批像江姐一样优秀的共产*员,他们践行了共产*人的铮铮誓言,树立起一座座坚守初心使命的不朽丰碑。川大发挥特色优势,深挖校园红色资源,积极创新载体形式,打造“中国共产*在川大”红色教育品牌,推进*史学习教育有特色、见成效。

讲述江姐在川大学习、生活、成长故事的舞台剧《待放》,也已演出21场。该剧演员、制作人、指导教师李蔷说,该剧运用新鲜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用文艺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期待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成为传承和传播红色基因的主要力量。

整理完善江姐纪念馆暨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事迹陈列馆展陈内容,陆续推出“四川大学红色故事”系列主题作品;实施“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传记编纂工程”,开展*史革命人物资料整理研究,推出四川大学革命英烈系列丛书……四川大学注重讲好“红色故事”,为培育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营造了良好氛围。

同时,四川大学还筹办“中国共产*在川大”大型主题展览展陈活动,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在川大”主题画册,筹划拍摄《烈火淬金——中国共产*组织在四川大学的创建与发展》*史宣传纪录片;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信仰之光”等系列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唱响*史学习教育“红色旋律”,让无数学子在学校百年革命历史传统和深厚红色文化底蕴中受到熏陶。

勤学*史厚植爱国情怀

“任凭暴雨如注冲垮河堤,也冲不垮人们用血肉筑成的万里长城;纵有千万般疫情肆虐,也击不穿我们心灵的钢铁意志。”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级本科生熊义辰参加了“红动1小时”主题实践活动后,写下了心中的无限感慨。

“红动1小时”是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连续开展7年的“中共*史”课程主题实践活动,以演讲、微视频等形式创作了近个*治性、思想性、可读性极强的红色故事。大批学生带着原创作品,走出校门,开展红色故事讲述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中共*史”课程、“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与经济学院开设的“改革开放史”课程,以及历史文化学院开设的“新中国史”课程,是四川大学开展*史学习教育的重点课程。

“为了让学生更有亲近感,我们将学校红色历史文化有机融入中国共产*百年辉煌历史。”负责“中共*史”课程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志明说,教研团队深入挖掘红色校史资源,特别介绍四川大学学子在*的领导下走向反侵略战场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切身体验,感受英烈们强烈的家国情怀。

四川大学围绕*史融入思*课设立教改课题,在各门思*课中突出红色文化有机渗透,从情感上、心理上、理论上厚植学生爱*、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

为了讲深讲透讲活思*课,四川大学面向青年学子开展专家学者讲理论、革命前辈讲人生、*员干部讲践行、英雄模范讲精神、青年学生讲收获的“五讲”活动;以师生支部共建模式,组织离退休老*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的奋斗史;组织博士生宣讲团开展“进宿舍、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营”的“五进”宣讲活动;运用校院智慧*建信息平台等网络学习资源,组织师生在线开展“云览百年奋斗史,共筑复兴中国梦”等活动,厚植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我们被革命先辈和英模的事迹感动、鼓舞,要认真学习*的百年奋斗史和思想探索史。”熊义辰表示,今后将不断督促自己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

“我不断学习、追寻梦想,也在学校浓郁的红色文化熏陶下,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航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级本科生刘梅娟今年毕业,毅然选择到青海格尔木市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带着学校的期望,去践行一名新时代青年*员的责任与使命。

多年来,四川大学以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到国家重点领域、基层、西部就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显示,不少四川大学毕业生与刘梅娟一样,选择了建设西部、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他们认为,始终怀揣为国家建设奋斗之心,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

参*报国,既是对青春底色最好的磨砺,更是对爱国情怀崇高的诠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级本科生郑博觉毕业后选择参*报国,身在火热*营,感受榜样的力量,他越发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

“‘为祖国保平安、为人民谋幸福’是我的信念与使命,我会把信念定在心中,把纪律挺在前面,让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成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根本准则和行动指南,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光荣团队一起,迎接更多更新的挑战。”郑博觉说。

身为国防生的华西临床医学院级本科生杨子麒表示,要努力向着一名优秀的*人目标靠拢,同时也要潜心钻研、不断精进,将扎实过硬的专业所学转化为强*报国的实际行动。

从本科到硕士,四川大学商学院级研究生张美娟的青春时光在四川大学度过。在学校红色文化熏陶下,张美娟深刻认识到个人成长要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结合起来,这让她毕业时坚定选择了承担着“强*强国、造福人类”“筑牢国家安全基石”重要使命的国防单位。

张美娟深知西北地区工作条件很艰苦,但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锻炼人,在艰苦的地方拼搏也不失为一段宝贵的人生财富。她说:“能够像老一辈川大人那样,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用所学的知识为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光荣!”

(本报记者周洪双李晓东本报通讯员陈晨)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大学从党史汲取营养用青春报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