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电视剧《清平乐》热播时,很多网友都有这样的感慨:剧中范仲淹、晏殊等人的形象,都跟咱们读书时想象得差不多。范仲淹刚正不阿,行得端、站得稳;晏殊是个太平宰相,为人很稳重。
但当欧阳修出来时,不少网友都纷纷表示:这个脾气大、说话犀利、喜欢谈风月之事的男子,真的是上学时语文老师嘴里的北宋文坛巨匠吗?
对于这个疑问,笔者后来查看了很多史料后,得到的结论是:《清平乐》真没演错,咱们这位六一居士真的有趣得很。
笔者第一次见识到欧阳修的与众不同,是上高中时语文老师的一次“善意”提醒。那次,我和几位文学社的同学们,一起从图书馆借了本欧阳修的词集,看得津津有味。结果我们那位50多岁的语文老师发现后,便顺手拿过去看了看,想知道这本词集都收录了哪些作品。
最后,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指着其中一首对我们说:“别的都好,这首就别看了!”当然我们几个同学都觉得挺奇怪的,但也没多想,既然老师不让咱看这首,那咱就读别的。直到上大学后,笔者才搞清楚老师这么说的原因:这首词算是有损欧阳修声誉的作品。我们来看看他写了啥:
《望江南·江南柳》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望江南》这个词牌,在两宋还是略显冷门的,欧阳修这首词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首。之所以出名,除了因为字句写得好之外,还因为这其中牵涉到一桩文坛大事。
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词是咏物也是咏人。词的上片,写的是一株刚长成的柳树。江南的柳树,刚刚长成,还没有到树叶成阴的地步。路上的行为都不忍心攀折,就连*莺也不忍心停在上面啼叫。只能静静地等着,等待春深时节它长大。
词的下片,很显然写的是一位14、15岁少女。她时常抱着琵琶,在台阶上玩簸钱的游戏。写到这里这首词人突然来了一句抒情“恁时相见早留心”,意思是:那时候我就留意到她的美。
就因为这首词,欧阳修被朝中*敌狠狠地攻击了一把。人家倒不是说欧阳修喜欢的女子年纪太小,毕竟在那时14、15岁已经能出阁了,当年杜牧的名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写得不也是13岁女子吗?
事实上,*敌们攻击欧阳修的理由是:他们认为词中所写的女子,是欧阳修的外甥女。一个大词人惦记着外甥女,那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
说起来,欧阳修的这个外甥女跟他并没血缘关系。当年,欧阳修的妹妹出嫁后,两家人感情很好。而妹夫一辈子也不止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外甥女正是妹夫与其前妻所生,因此这孩子就跟妹妹的其他亲生孩子一样,都叫欧阳修一声舅舅。
古人行事除了讲究血缘关系外,也讲究辈份、身份等。虽没有血缘关系,但论辈分关系你就是人家的舅舅。这一点,是赖不掉的。
当然,仅凭这一首词也不好确定词中女主到底是谁?于是,*敌们便细细地深挖这件事。最后事情闹大后,这外甥女居然还真的承认了自己跟舅舅有私情。
这可就不得了!就算皇帝再赏识欧阳修,也不好再保他了。于是,朝廷开始细查欧阳修家里还有什么问题。结果一查,又查出了他还有其它小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皇帝一气之下把欧阳修贬出了京城。
这件事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欧阳修是否是被*敌们设计的,现在仍有学者争论不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自此事后欧阳修的人生轨迹确实发生了改变。甚至,连他的文风都变得拘谨起来了。
在后来的《醉翁亭记》等文章里,欧阳修提到了很多人物,就是极少再提到女性。这跟他早期动辄写爱情的风格,还真的挺不一样。
上学时,老师曾跟笔者和同学们说这首《望江南》就别看了。结果,上大学后我们还是忍不住去探寻了它背后的这段往事。其实,笔者个人觉得:不少诗词作品背后,都有看上去不太光彩的创作背景。但如果作品真的不错,倒也不必特意让学生们避开。只要正确引导,相信学生们是能理解的。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