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宋代最著名的大文豪,苏轼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千古佳作。苏轼不仅是伟大的文人,还是一位出色的地方官。他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时,灭蝗救灾,抗洪筑堤,*绩显著,为百姓解决了很多实际性问题。
因为苏轼为人正直,敢说敢做,不随时俯仰,故而仕途非常坎坷,一生屡遭贬谪。也正是这样的坎坷人生,越发铸就了苏轼豁达超脱的性格,他在人生的逆境中,修炼成了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品格,成为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
在北宋词坛上,有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说和李清照为代表的“别是一家”说并立。苏轼写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有咏史怀古,有伤别悼亡,有谈玄说理,有赠答酬和,有山水田园,有豪情壮志。
春景,是古代文人都爱涉猎的一个话题。苏轼也写过很多关于春景的词,比如《蝶恋花·送春》,《望江南·暮春》,《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蝶恋花·暮春》,《南乡子·春情》等等,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蝶恋花·春景》了,这首词,几乎句句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这首词,写尽了春景呢喃,初读令人惊艳,再读却渐渐体会到作者心中淡淡的哀怨。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写出了最清新迤逦的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指的是杏花刚刚凋谢,枝头上长出了青色的小杏。燕子飞来了,一弯碧绿的清流,绕着村落中人家,缓缓流淌。浓浓的生机,就在这美丽的春景中,渐渐复苏,渐渐觉醒。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树上的棉絮,在春风的吹动下,已经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春天已经渐行渐远。但是,我们又何必因为春景即将结束而感到遗憾呢?天下之大,哪里美丽芳草萋萋?哪里没有明媚的景致?这一句词,再一次透漏出苏轼的豁达和超脱。
这首词的上阕,虽然写的是一幅暮春的景致,却也有无数生机,在词中流淌,有一幅美丽的春景,在苏轼的笔下,缓缓展开。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一道墙,隔开了墙内与墙外的两个世界。行人走在墙外的路上,耳边传来墙内女子的笑声。这几句词,使得整首词的意境忽然又明快欢愉起来,充满了青春的旋律。半遮半掩,错落有致,具有独特的韵味。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可能是墙内的佳人打秋千累了,回了房内,也许是墙内的佳人,被园内的某一朵花迷住了,只顾着欣赏精致,没有了清脆悦耳的笑声,而墙外的行人,心绪却久久不能平复。多情的是墙外的行人,“无情”的是墙内的佳人。张相在他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中解释道,“恼,犹撩也……言墙里佳人之笑,本出于无心情,而墙外行人闻之,枉自多情,却如被其撩拨矣。”
这一首词,从春天的景,写到春天的人,上下阕的衔接与过渡,自然而真切,将春天的景致也刻画的生动而流畅。这一首词,几乎句句都是尽人皆知的千古名句,成为后人争相赞叹的佳作。
然而,在这首词中,又隐隐透漏出一丝哀怨和悲凉,有学者认为,这是苏轼“谪岭南时期的作品”,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苏轼罢定州任谪知英州启程南下时的寄托之作。无论是什么时期,都是苏轼的人生不顺利的阶段,这首词的上阕,写残春景致喻托着对朝局变幻,元祐人士遭到变故的感叹,下阕中的墙外行人,墙内佳人,多情与无情,笑与恼,又是苏轼对朝廷忠心耿耿却有遭到贬谪的真实写照。
这首最美的春情词,初读令人惊艳,再读却能读出苏轼的豁达中,又隐藏着的淡淡的哀怨和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