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戏剧大师,关汉卿的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让世人由衷地敬服,但是,他的生平和事迹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检索众多史料,关于他的记述寥寥无几,少得可怜。这位戏剧艺术大师,在为世人留下大量珍贵的艺术作品的同时又带着一丝神秘色彩。
据《录*簿》所载,关汉卿是元大都人,号已斋叟,医院尹。
对于其籍贯,目前有祁州(今河北安国)、解州(今山西运城)等说法,均无定论。
戏剧早在唐朝时就已诞生,但一直发展较慢,内容单调,直到元代才繁荣兴盛起来。原因在于元朝的*策客观上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尽管这不是统治者制定*策的初衷。
元朝时期,统治阶级奉行民族分化*策,严格限制科举考试。当时,读书人地位非常低,很难通过科举步入*坛。为了生计,也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很多读书人逐渐和同处社会底层的戏剧人员为伍,并为他们创作剧本。
知识分子的加入,不但使戏剧舞台更加活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戏剧的质量,增强了其文学性和艺术性。当时出现了很多出色的剧作家和剧作,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戏剧宗师关汉卿和其剧作《窦娥冤》。
由于社会地位不高,剧作家们自然不会被统治阶级所重视,因此也就不会有史官替他们写书立传,关于他们的史料自然就不多了。
关汉卿长时间混迹于市集戏坊,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来往频繁,他目睹百姓疾苦,感受人间聚散离合、人情世故,体味出了百姓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丰富的阅历,帮助他创作出了一部部表现平民生活和感情的优秀剧作,从而使他成为一代戏剧宗师相传关汉卿玉树临风、才华横溢、智冠当世,他富于幽默感,诗词歌赋吹拉弹唱、舞蹈等样样皆精,甚至还喜好田猎。他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粒铜豌豆”,这句话也成为他挑战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宣言。他所写的剧本不但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实,而且还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关汉卿一生共写有杂剧六十余部,目前存世的仅十八部,其数量和质量皆为元杂剧之首。除杂剧之外,他还作有很多散曲,目前存世的小令有五十余首,完整的套曲有十二篇。他的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关汉卿的杂剧具有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在创作剧本时,他把全部心思放在舞台上,不管是素材挑选、剧情组构,还是人物塑造、语言运用,都以舞台演出效果和观众心理为中心,他从不在作品中故意耍花枪,卖弄文采,因此冲破了部分文人在这方面的局限性。
关汉卿作品的内容大都以百姓生活为主,注重表现他们的辛酸劳苦和悲欢离合。社会之于弱者,一直都是不公平的,关汉卿为弱者代言,表现了正在发展中的市民阶级对正义和公平的向往。
由于元朝腐朽的统治和历史的局限性,关汉卿在“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一问题上只能借助于幻想,盼望“王法”的公平或者寄希望于弱者利用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斗争。当诸多社会矛盾以戏剧这种最具表现力的文艺形式展现出来时,其效果让人十分震撼,也使人民大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就语言风格来说,关汉卿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其作品语言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和那时社会口语相近,更能吸引观众,也有利于加强情感共鸣但是,这种语言并非完全照搬生活中的口语,而是一种经过关汉卿巧妙的艺术加工后增强了艺术表现力的语言。王国维曾称赞道:“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由于成就辉煌,关汉卿被后世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其作品如今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各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享誉甚高,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它是一部令天地为之变色的悲剧,王国维认为它称得上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悲剧之该剧主人公窦娥心地善良,却命途多舛,受尽折磨和不公。她从小被卖做童养媳,却很早就守了寡;她悉心照料婆婆,却为奸人所害,无故遭受牢狱之灾;她寄希望于官府为自己做主,却遇上一位昏庸无能、贪赃枉法的太守。最后,希望变成绝望,她命丧*泉,其冤感天动地,致使”血溅六尺白这个结局跟人们平日所信奉的“善恶到头终有报”的信条大相径庭,在观众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作者对社会不公的谴责和控诉,是从窦娥临死前悲愤的哭喊声中迸发出来的:“有日月朝暮悬、有*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这番带血的控诉不仅揭露了当时元朝的腐朽统治,而且表明只要社会不公依然存在,那么窦娥式的悲剧就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