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江南,我们或许会联想到烟雨朦胧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青砖黛瓦的马头墙,身着旗袍细腰如柳的曼妙女子等等。这些本就入诗入画的题材,在我们脑海中很自然的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画卷。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因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声情特点,自创调之初就十分流行,成为长盛不衰的词调。在被人传唱、欣赏、接受的过程中得以流传到后世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别名。如白居易依此调作《忆江南》三首,因第一首首句云“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
〔唐〕刘禹锡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这首词写作者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因首句云“春去也”,故又名《春去也》。
〔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因词中云“独倚望江楼”,故又名“望江楼”。
〔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这首词描写旅客思乡之情。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因词中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梦江南”或“梦江口”。
〔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东坡艺术功力之深。
〔五代〕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这首词表面上看是写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托,着重表达如今处境的无限凄凉。
〔唐〕牛峤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
这两首词都颇具民歌风采。第一首词借物咏怀,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第二首词借对鸳鸯的咏赞与艳羡,表露内心对“薄情郎”的眷恋与怨恨。
〔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下片写渔家乐。天色已晚,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小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展现在我们眼前不是生活图景,简直就是一幅画,极言其美感。
〔唐〕崔怀宝: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
〔五代〕佚名: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宋〕刘辰翁:花几许,已报八分催。却问主人何处去,且容老子个中来。花外主人回。
〔宋〕欧阳修: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宋〕王琪: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
〔宋〕王安石: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宋〕戴复古:壶山好,博古又通今。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四海有知音。
〔宋〕戴复古:门外路,咫尺是湖阴。万柳堤边行处乐,百花洲上醉时吟。不负一生心。
〔明〕王世贞: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清〕纳兰性德: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