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新华
年5月8日,这一天,也许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对于潍坊市梨园界及原潍坊市儿童京剧演出队的老师和同学们来说,却是一个铭记一生,值得怀念的日子。
62年前的今天——年5月8日是潍坊市儿童京剧演出队(儿童队)成立的日子!
特写此文追忆当年儿童队的辉煌历史!
当年潍坊京剧市场
上世纪50年代潍坊市的京剧市场异常繁荣火爆,本地剧团主要有永乐、大同两大民营京剧团,全国各地的京剧名家名角也经常来潍演出。极大的繁荣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年8月潍坊市为了贯彻*的文艺方针,遵照中央文化部指示,将永乐、大同两个民营京剧团合并组建了国营潍坊市京剧团,由京剧名家胡廷焕任团长,郭文斌任*支部书记,宁顺来、*银发、徐韵声等任副团长。年潍县胜利京剧团也合并到潍坊市京剧团,其中有王再萍、常万仁夫妇、明毓璋等著名演员。一时间演员众多,名角荟萃,能演各种不同剧目,所到之处,观者如潮,奔走相告,名声在外,在山东省各地也是闻名遐迩。
年初昌潍专区又以益都京剧团为班底、结合各县京剧名角组建了昌潍专区京剧团,至此潍坊市城区就又有了两个专业京剧团。
儿童队应运而生
由于大多数演员是解放前的艺人,相对来说是老的老,病的病,青*不接,后继乏人,没有年轻演员有的剧目演出效果不佳。看到此现象,潍坊市京剧团*支部书记郭文斌和团长胡廷焕、副团长徐韵声向潍坊市委市府提出建议,抓紧培养京剧后继人才和新生力量,急需从娃娃抓起。当时的潍坊市委第一书记李惠民指示,由市*府文化科王振纶科长负责,由潍坊市京剧团代管主办,成立“潍坊市儿童京剧训练班”。(暂定名)
年4月在胡家牌坊街的“少年之家”(原县*府大礼堂),面向全市中小学招收具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学生,近千名中小学生踊跃报名,经过考试择优录取,最后录取了58人,最大的18岁,最小的9岁。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当年在东关居住的李国华自幼酷爱京胡,每天练琴不辍,达到了一定水准。他携带京胡高兴地前去报考,考官因他岁数已经18岁,大大超过招生年龄,未予准考。他情绪低落的走出报名场所,正巧碰上徐韵声团长,徐团长见他携带京胡就问明原因,当场让他演奏一段京剧曲牌后,立即拍板破格录取,成为众师弟师妹们绝对的大师哥。李国华后来不负厚望,以精湛的琴艺被评为国家一级琴师,成为京胡名家,留下一段佳话。
年5月8日正式成立“潍坊市儿童京剧训练班”。(以下简称儿童队)开学典礼上有多名市委市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参加,潍坊市委书记处书记武振圣首先讲话:要把学校办好办精,培养和造就既有一定文化知识又有艺术水平的新一代文艺工作者。市委第一书记李惠民和市府文化科科长王振纶也参加典礼并讲了话。校址设在城里大十字口东北角的原市总工会旧址,有练功房和宿舍,场地设施齐全。学员们食宿学习训练全部集体在校,每人每月助学金人民币八元。
师资力量雄厚
儿童队的老师由潍坊市教育局教育科周曼克科长与三名文化老师,以及潍坊市京剧团徐韵声团长与多名优秀演员组成。
儿童队*治指导员由市教育局教育科周曼克科长、潍坊市京剧团郭文斌书记担任,负责学员们的*治思想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徐韵声副团长总负责。
文武女老生徐韵声老师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解放前已是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城市、地区家喻户晓的名角。她嗓音浑厚嘹亮,字正腔圆,韵味十足,表演精妙绝伦,千角千面,栩栩如生,叹为观止。是潍坊市京剧团的台柱子,是舞台上的核心和灵魂,深得观众的喜爱。她不但负责儿童队的衣食住行等一切后勤管理事物,而且还负责生旦净丑全行当唱腔和表演的传授。徐韵声老师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教学上是标准的严师,对艺术的要求说是苛刻毫不为过。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做的不对,她也要让学员重复多次,有时还亲自做示范,直到合乎要求为止,毫不留情面。而在生活上她则像慈母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每一个学员,衣食住行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观察入微,体察到位。
唱腔老师谭资九先生是潍坊市著名的票友和琴票,他爱好广泛,犹喜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且古道热肠,慷慨仗义,广交朋友。曾拜梅兰芳大师的专用琴师徐兰沅先生为师,学习京胡演奏,并与京胡大师杨宝忠先生交好,互相切磋琴艺。京胡演奏技法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被誉为潍县城“琴棋书画”四大才子之一。他负责教授花脸等行当的唱腔和表演并伴琴。
乐器老师张继厚是潍坊市京剧团的主要琴师,他精研京胡伴奏,对京剧唱腔也颇深研究,精通乐理,是著名京胡大师李慕良先生的弟子。负责教授学员们的京胡、京二胡、月琴、笛子、唢呐等乐器课,也教授旦角的唱腔并伴琴,还教授京剧乐理知识。
鼓师杨培厚老师是著名鼓师周子厚先生的弟子,深谙鼓板演奏和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他负责传授鼓板、锣鼓、铙钹等技法;著名丑行演员双艺华老师负责传授丑行的表演艺术;武功教练有李芳筠、杨奎武老师等,他们从基本功开始教习,压腿、踢腿、开胯、倒立,再到键子、前后桥、小翻、旋子、空翻等,逐渐由简到难;文化*治教师有郭文斌(兼)、邢万喜、吴华英、王山云老师等,教授初中的语文、数学、*治、历史等课程。
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师在教学员文武基本功的同时,兼教戏曲理论、演员道德、戏剧音乐、*治文化及文史知识等。老师们有的专职在儿童队授课,有的兼职,剧团、儿童队两边来回跑,忙的不亦乐乎。
全方位教艺育才
老师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教文武基本功的基础上,再根据每个学员的身材、相貌、嗓音等条件,有的侧重于文戏,有的侧重于武戏,有的文武兼备。生旦净丑全行当,管弦弹拨、鼓板铙钹全器乐,都有配置。
学老生的有:杨永春、陈大奎、庄桂凯、谭宝昌
学小生的有:郎丰华
学武生的有:李新华、杨洪寅、韩建国、贾宝林
学青衣旦角的有:谭佩玲、鞠小苏、李桂兰、张兰香
学武旦花旦的有:张云霞、申希美、高素兰
学老旦的有:张凤英、胡汉华
学花脸的有:焦立清、王洪斌、于建滨
学武净的有:郑起升、汪家兴、王恒信
学丑行的有:沈得发、郭泽训
学乐队文场的有:李国华、张良君
学乐队武场的有:毕智耕、李国贵、仇建国、张良志
还有杨秀兰、孔令、谭昆、孙连升、焦友起、丁建忠等学员都有合适的安排。
老师们认真负责精心传授,严格要求,口传心授,从基础开始,说戏、吊嗓,念白等,一个字一个字的抠,一句一句的磨,逐句逐段讲戏,一招一式示范。从细微处入手,逐步展开拓深。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从理解人物性格和把握全剧美感上进行:手势动作的运用,眼神表情的使用,身段工架的变化,法度技术规程的处理,台步的形式等。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无一不教。深得学员们的喜爱和尊敬。
并且先后聘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武生厉慧良、裘派花脸方荣翔、文武老生白玉昆、名旦张春秋、尚长麟等大师不时来潍向学员传授京剧艺术。
条件艰苦领导关怀
从儿童队成立开始,昌潍专区和潍坊市各级领导,就经常到校探望师生学习、练功、食宿等情况。鼓励师生勤奋练功,刻苦学习,为繁荣文艺,提高文艺水平做出贡献。
当年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生活困难时期,学员们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因营养跟不上,致使身体瘦弱,没有力气练功,特别是练武功的学员,更是支撑不住,达不到训练要求。当时的*副市长了解到此状况,指示有关部门将普通学员由每月24斤粮增加到36斤,武功学员增加到48斤,并且每月保证供应足量的肉蛋蔬菜。
在各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从此学员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更加刻苦努力学习,绝不辜负领导和老师的殷切期望。每天早起晚睡,废寝忘食,练功吊嗓,不怕苦,不怕累,一刻也不懈怠,夏练三伏不怕热,冬练三九不惧冷,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京剧表演艺术之中。文艺水平和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雏凤展翅一飞冲天
经过徐韵声团长和老师们的精心调教和学员们的刻苦努力学习,短时间内学员们技艺大进,不到两个月就排练出了《女起解》《铁弓缘》《二进宫》等大戏。年7月1日在城里曹家巷原市府小礼堂,儿童队向市府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作汇报演出。
第一出戏是《女起解》,由年仅11岁的鞠小苏扮演苏三,她嗓音高亢圆亮中不乏柔美婉转。在幕后一声“苦啊”博到了满堂彩,随后一个娇美弱小,头、手带着铁锁链的苏三缓缓出场,一亮相,又得到了碰头好和掌声。后面的大段唱腔和表演给观众留下一个在旧社会含冤受苦、战战兢兢的女囚犯形象,唱出了情感,唱出了冤、苦、怕的感情层次。她的精彩表演把观众带入到悲痛的情绪中,有的还伤心的流下了泪水;崇公道由沈得发扮演,他把崇公道的插科打浑,诙谐幽默表演的活灵活现,丑而不俗,美妙绝伦,即为主角起到了烘托作用,又不喧宾夺主,恰到好处。不时获得观众的掌声和笑声,适度缓解了剧情的悲苦氛围。
第二出戏是《铁弓缘》,戏中张云霞饰演陈秀英,她嗓音高亢嘹亮,收放自如,表演大方活泼,不管是开铁弓,还是对打,都如行云流水,干净利落,把陈秀英活泼可爱、飒爽英姿的性格表演的异常精彩;饰演匡忠的是12岁的郎丰华,他扮演的匡忠形象英俊潇洒,刚劲挺拔,一招一势,起承转合都非常娴熟。略带童音的小生念白和唱腔,更是铿锵有力,刚健动听,真假嗓互换,龙虎音尽显,他的精彩表演获得阵阵掌声;高素兰饰演陈母,她把彩婆的诙谐幽默表演的淋漓尽致,获得了观众阵阵笑声;还有沈得发扮演的丑角石伦,把石伦的仗势欺人、流氓无赖、欺软怕硬表现的一览无余。
第三出戏是《二进宫》,由谭佩玲饰演李艳妃,焦立清饰演徐延昭,杨永春饰演杨波。三个十岁多的少年配合默契,珠联璧合,青衣、铜锤、须生均重唱工,繁重冗长,颇难演唱。三人联唱二*慢板“李艳妃坐昭阳”后的大段唱腔,尤见功夫。他们的演唱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步步紧接,丝丝入扣,声声入耳,非常动听。表演的严丝合缝,非常到位,观众听的如痴如醉;郎丰华在剧中饰演杨波之子小生杨四郎,把人物的庄严威武,雄健肃穆表现的恰到好处;徐小姐由申希美扮演,表演的稳重大方,中规中矩,为全剧增光添彩不少。他们精湛的表演得到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持续的叫好声,多次返场谢幕才得以退下舞台。
首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一炮打响,轰动一时。他们出色的表演,显示出了与小小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和大气,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老师领导的高度评价。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学员们信心倍增,更加刻苦努力学艺,一边学戏一边演出,演出效果越来越精彩,知名度越来越高,获得极高的
在徐韵声团长的带领下,儿童队与当时的潍坊市京剧团并称为“大团”和“小团”,“大团”人才济济,名角荟萃;“小团”新生力量雄厚,朝气蓬勃,初生牛犊不怕虎。两团在昌潍专区及济南、青岛、烟台、惠民、淄博等地区巡回演出。两团交相辉映、各显其能,各自演出拿手的曲目奉献给观众,出出精彩,场场爆满,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到之处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如潮。青岛日报、淄博日报均为儿童队做过专访报道,给与了较高的评价。儿童队还多次与青岛艺校、烟台艺校进行教学互动交流,同台演出,收获颇丰。
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当年杨永春的老生可谓名震一时,他嗓音高亢挺拔,韵味十足,说余音绕梁也不为过。他曾经饰演过《龙凤呈祥》中的乔玄、《群英会》中的鲁肃、《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等角色,都饰演的绘声绘色,异常出彩。年刚毕业不久就被武汉*区京剧团选拔为部队文艺演员。
陈大奎学的老生,他相貌堂堂,清瘦中透着刚毅,非常适合扮演老生角色。曾饰演《群英会》中的诸葛亮、《甘露寺》中的刘备、《除三害》中的太守王晋等。他还扮演过《海港》中的小强,表演的活灵活现,非常生动。他的演唱声情并茂,赏心悦目,个个角色都饰演的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庄桂凯学的老生,他嗓音高亢醇厚,演出了《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三家店》中的秦琼、《碰碑》中的杨继业等传统京剧,他的表演稳重大方,潇洒自如,演唱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炉火纯青,引人入胜。
李新华学的是武生,他身材修长,身体素质极佳,练功刻苦,成就一身好功夫,长靠短打俱佳,专演武功高强的角色。他在《一箭仇》中饰演史文恭,《三岔口》中饰演任堂惠,在《雁荡山》中饰演孟海公,他饰演《白水滩》中的穆玉玑(十一郎),身手敏捷,动作干净利索,把棍法舞的眼花缭乱,呼呼声风,单棍高高抛起然后单手背后接住,配以飞脚旋子等功夫,显示了他高超的武功。他与扮演青面虎的汪家兴配合默契,对打中二人长棍对双刀,配以摔叉、抢背等高难度动作。打的难分难解,天昏地暗,酣畅淋漓,无一丝破绽。
杨洪寅学的武生,他基本功扎实,一个键子带起后空翻,高高飘起,落地无声;能一气连续旋转近40个旋子,面不变色,气不大喘。饰演的武松、孙悟空、《嘉兴府》中的鲍赐安等角色形神兼备,武艺出众。在《闹天宫》中饰演的孙悟空,诙谐风趣,轻巧活泼,引人入胜。把棍法中的车轮花、皮球花等花式,舞的神出*没,炉火纯青。武打戏更是酣畅淋漓,气势如虹。再配以跺子跤柱,虎跳前扑,筋斗空翻等高难度动作。表现出孙悟空的武艺超群,凛凛神威,表演的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威而不恶,谐而不俗。
还有武生韩建国,他在《四杰村》中饰演濮天鹏,在《沙家浜》中饰演四龙等武艺超群的角色,特别是他在《智取威虎山》第九场《急速出兵》一场中,他扮演的解放*战士高波最后一个出场,在大雪中连续翻小翻(后手翻)三十多个,在舞台中央不足一米见方的地方上下翻动,不挪地方,远看不像在翻动,就像一条绸缎在上下舞动。
郎丰华相貌英俊儒雅,饰演的匡忠、赵云、杨宗保、周瑜等文武小生,或庄严肃穆,或威武霸气,或风流倜傥,异常精彩并各有特色。
谭佩玲的大青衣可谓典范,她嗓音委婉动听,表演稳重端庄,在《二进宫》中饰演李艳妃,在《贵妃醉酒》中饰演杨贵妃,在《望江亭》中饰演谭记儿,在《宇宙峰》中饰演赵艳容,在《红灯记》中饰演李铁梅等角色。特别是她扮演的赵艳容一角,表演难度大,唱念做非常繁重,由雍容端庄中转换于装疯病态,通过跌宕起伏的悲愤唱腔和多姿多彩的水袖表演,真实地刻画了赵艳容被迫装疯的难言之隐和悲愤、辛酸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瞬息万变的思想感情,将其情感波澜表现得淋漓尽致。
鞠小苏嗓音高亢圆亮,刚劲挺拔,甘醇味浓;行腔舒展流畅,抑扬顿挫有致;扮相俊俏妩媚,秀丽动人;身段利落干净,能文善舞,唱念做打戏路宽;表演洒脱,端庄大方,刚健柔美,功底深厚,有大家风范。善演《穆桂英挂帅》《雏凤凌空》《杨门女将》《苏三起解》等剧目。她扮演的穆桂英文武全才,威风凛凛,披蟒、扎靠、抱令旗、拿马鞭、持银枪,唱念做打舞,无一不精。在与番将对打中,一条银枪舞的出神入化,呼呼声风,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充分突出了穆桂英的元帅气概,智勇双全、刚柔相济的英武形象。表演到剧情高潮处,观众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张兰香学的青衣,她在《红鬃烈马》中饰演王宝钏,《游龙戏凤》中饰演李凤姐。每个角色都饰演的精彩纷呈。
李桂兰学的青衣,她在《铁弓缘》中饰演陈秀英,把陈秀英活泼可爱的性格、飒爽英姿的神情表演的异常精彩。
张云霞学的武旦,她嗓音甜美清越,身段优美。唱念做打俱佳,文武兼备,戏路很宽,既能表演武旦、花旦,也能表演青衣旦角,还能反串小生。在《穆柯寨》中饰演穆桂英,在《锯大缸》中饰演王大娘,在《杨排风》中饰演杨排风,在《群英会》中饰演周瑜,在《大英杰烈》中饰演的陈秀英,前饰花旦,后反串小生。她所扮演的杨排风活泼可人、婉丽飘逸,文武双全。既有轻盈俊俏之细腻,又有举重若轻之潇洒,既有花旦的灵巧,又有武旦的力度和劲道,一招一势都见其深厚功夫。每个角色都饰演的精妙绝伦,非常到位,是当年学员中的佼佼者。
申希美学的花旦,她在不同剧目中饰演了多个不同的角色,特别在京剧《锯大缸》中,前段部分饰演的王大娘风骚、妩媚。她口齿伶俐,声音清脆,语调明亮悦耳,唱念俱佳;后段部分改扮武旦,她动作娴熟,台步轻盈,全方位的表现出武旦的各种技巧,一招一式,干净利落。不管是单打或是群打都如行云流水,驾轻就熟,无一丝破绽,博得观众阵阵掌声;锯缸匠由沈得发扮演,他表演轻松幽默,口齿伶俐,吐字清晰,节奏鲜明,也获得好评。
张凤英和胡汉华学的老旦,她俩在《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钓金龟》《赤桑镇》等戏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老年妇女,表演风格沉稳大方、古朴,嗓音宽厚洪亮,苍劲挺拔,铿锵有力,略显稚嫩的唱腔中带有京剧老旦的“衰音”和“苍音”,很好的诠释了剧情中各种老年妇女角色。
焦立清的花脸是跟谭资九先生所学,他嗓音醇厚响亮,既有铜锤花脸的韵味,又有洪钟大吕的气势。他在《二进宫》中饰演徐延昭,《锁五龙》中饰演单雄信,在《群英会》中饰演*盖等角色,他的演唱饱满明亮,行腔流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韵味醇厚,感人至深。
王洪斌学的净行,他嗓音宽厚高亢,唱念俱佳。在《赤桑镇》中饰演包拯,在《穆桂英》中饰演孟良,在《群英会》中饰演曹操,在《除三害》中饰演周处等角色。每个角色都扮演的个性鲜明,各有千秋。
于建滨学的净行,他嗓音粗狂洪亮,动作豪放,表演出神入化。在《雏凤凌空》中饰演焦赞,在《打登州》中饰演史大奈,在《芦花荡》中饰演张飞,由于他扮演的张飞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当年被观众誉为活张飞。
郑啟升学的武净,饰演了多个武功高强的角色,特别是在《拿高登》中饰演的高登,他武艺超群,在剧中以一敌多名英雄好汉,依然不落下风,轮番打斗,各种兵器舞的眼花缭乱,密不透风,非常娴熟,显示出了非凡的武功。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汪家兴学的武净,他在《白水滩》中饰演青面虎,与饰演十一郎的李新华配合默契,对打中二人长棍对双刀,配以摔叉、抢背等高难度动作,打的难分难解,酣畅淋漓。在《打焦赞》中饰演焦赞,在《嘉兴府》中演过鲍赐安等。
王恒信的武净武艺超群,嗓音浑厚洪亮,饰演过《穆柯寨》中的孟良,《杨排风》中的反派花脸韩昌等角色。特别是在《智取威虎山》中饰演的李勇奇,他把李勇奇扮演的出神入化,每当唱“早也盼晚也盼”的“羞愧难言”时,总是入情入理,以情带唱,声情并茂,以他纯真憨厚的扮演,情牵全场,激情四射,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沈得发的文丑无与伦比,他念白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表演个性鲜明。饰演的崇公道、锯缸匠、石伦等角色,个个精妙绝伦,把丑行的诙谐幽默,插科打诨表现的淋漓尽致,精彩纷呈。
郭泽训学的文武丑,他口齿伶俐,吐字清晰,表情丰富,并且武艺超群,动作干净利索。在《三岔口》中饰演刘利华,在《群英会》中饰演蒋干,在《拾玉镯》中饰演刘媒婆等。每个角色都扮演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李国华原来就有京胡的基本功,经过张继厚老师的精心教习和自己的刻苦努力,进步非常快。很短时间就能担当京胡伴奏,并且熟练掌握如京二胡、月琴等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
张良君开始学的月琴,经过勤学苦练,逐渐熟练掌握其演奏技法,后又转习京胡,并融会贯通,其他乐器也能熟练演奏。
李国贵学的鼓板铙钹等打击乐器,鼓板是整个乐队的总指挥,经过潜心学习,刻苦努力,很快就掌握了演奏诀窍。
毕业进团成为骨干
经过近四年半的学习演出磨炼,年10月成功毕业36名学员,全部加入到潍坊市京剧团。(也叫大团小团合并)为潍坊市的京剧界增添了新鲜血液和后继人才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潍坊市京剧事业得以长足和持续的良好发展。
年12月昌潍专区下发文件,潍坊市城区内只能留一个京剧团体,就是昌潍专区京剧团,这样潍坊市京剧团撤销划归潍县,改名潍县京剧团,迁往潍县驻地寒亭。原儿童队的大部分学员也一块进入潍县京剧团,还有部分学员转业到了厂矿企业,其中李国华、杨永春、焦立清、谭佩玲等进入昌潍专区京剧团。此时儿童队的学员们已经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业务骨干。
当年潍县京剧团是省内第一个首演现代戏的院团,常演的剧目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海港》《杜鹃山》《红嫂》《节振国》等。他们随团巡演各地市,参加汇演,慰问部队,去厂矿,下农村,享誉全省。
潍县京剧团慰问演出,走遍了山东省内部队和沿海守岛部队,特别是去海岛慰问部队,装载几大汽车的服装、道具、行头等拉到海港后,卸车装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颠簸前行,多数人晕船呕吐,浑身无力,到海岛再卸船,拉到部队驻地再搭建舞台,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全身心的以最好的状态为战士们演出服务。他们精湛的表演得到了部队指战员的交口称赞和热烈欢迎,被济南*区首长称赞为“拖不垮,打不烂的潍县京剧团。”
由于学员们业务精湛,表现突出,被济南*区和山东省京剧团选拔招录多名优秀演员,有的还发展为著名的国家级京剧表演艺术家。为山东省的京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潍县京剧团的辉煌鼎盛时期。
(未完待续,敬请观看下集。)
本文在写作中得到了原潍县京剧团团长郎丰华先生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和全部图片。在这里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说明:1.作者李新华非儿童队的李新华
2.潍坊市京剧团成立于年8月,于年12月撤销,改为潍县京剧团,年撤销。
3.昌潍专区京剧团于年初成立,年7月撤销,改为潍坊地区京剧团,年10月改为潍坊市京剧团,年改为潍坊市京剧院,年7月撤销,合并归入潍坊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