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南边陲,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望江县腹地,武昌湖南岸,有一片濒水临湖的丘陵地带,这就是武昌湖南畔东北角的太慈镇割蒿嘴。而在割蒿嘴的怀抱里,就坐落着一个有着五百余年历史的古村落,即是今日的望江县太慈镇郭河村境内的被誉为——“湖畔明珠莲花塘”中心村。
说起莲花塘中心村屋场名称的由来,当地自古以来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着一个神奇美丽的民间故事——莲花塘中心村先民们由江西瓦屑坝几经辗转,于明朝“天顺”年间迁到望江县江家埠上首的司马三涧北岸一水口井旁择地而居(水井后称龙井,是望江十大名景之一的灵井浮英所在地,传说天将雨,泉中紫沫浮起,性温甘,可治病)。没过多久,一位妇女去井中担水,突然井中出现一条巨龙,女子受到惊吓,数日后,当她再次去担水时,神龙又再次出现,她随手解下围裙,抛在神龙的头部,顿时井中波浪滔天,一条神龙腾云驾雾飞向空中不知去向。晚间,这位女子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徐氏祖先告知她,真龙落在离此地不远的来白冲,为了后世子孙能出人头地,飞*腾达,尔等务必要寻得此风水宝地。女子第二天将此梦详情告知了徐氏族长,先民们按照梦中所说,来到了来白冲,并按照地理风水先生的指点,开荒造田,修筑塘堰。盛夏时分,天气炎热,徐姓先民们就在修筑的塘坝上乘凉休息。有一天午夜子时,塘中出现了七朵盛开的且颜色各不相同的莲花(七彩莲),一连几夜子时皆是如此,在月明星希之夜,朦朦胧胧隐约可见有两女子在水中围着莲花嬉戏,塘中莲花灵气十足,故名“莲花塘也”。
另有一支徐姓先民在来白冲修筑塘堰,此塘上接五冲之水,下有两山嘴护,有仙塘把口之说。塘中有“龙眼”泉两眼,干旱不断源,一眼维持全屋人畜饮用之急,另一眼能灌溉塘下之田地,盛夏塘中莲花朵朵,翠绿欲滴,屋场前有虎山后有象山,上有土地庙,下有本宗祠堂。祠堂左边护护坝上有樟树一棵(相传栽于清朝乾隆初年)就在村庄中修建了一口莲花塘。塘中栽植莲花,勉励子孙们,实属风水宝地。徐氏先祖为鞭策后人要有高尚品德,做到忠贞正直,流芳百世,就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虽远益清,亭亭净植,故取名“莲花塘也”。
现在的莲花塘中心村大屋场位于望江县太慈镇郭河村中心位置,由上屋、下屋两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户人。由于历史时代和区位因素影响,大屋场内房屋建筑杂乱无序、破旧拥挤,畜禽散养,粪屎遍地污水横流,道路泥泞,加上村民们思想因循守旧,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是太慈镇乃至望江县“脏乱差”最为“有名”的村庄。近年来,太慈镇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环境整治为契机,下大气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郭河村*总支部狠下决心、顺势而动,决定以全村环境最差的莲花塘为突破口,为老百姓呈上一场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视觉盛宴,以辐射带动全郭河村的村容村貌大提升,环境大改变。
组织抓“主导”,“三步走”敲定新里程——逆行而上,道阻且长。郭河村*总支部坚定“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理念。为此,村*总支部一班人一方面多次到莲花塘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走下去”宣传造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凝聚村民共识,推选成立了5人理事会和10人监事会,负责美丽乡村建设动员和协调。另一方面组织村“两委”、村民组长、*小组长等基层社会细胞“走出去”观摩学习,取经问道,解放思想,激发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自觉性。
莲花塘中心村是郭河村的一方风水宝地,该村山水兼容并蓄。村*总支部因势利导,与理事会就屋场建设方案反复协商优化,最终达成了“三步走”共识:第一步将屋场内最大的危房徐氏宗祠原址拆除重建,并以此为中心重新布局规划;第二步全面清除残垣断壁、塌房烂院、废弃圈舍、旱厕等无功能建筑物,拓展提升空间;第三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乡土文化为底色,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村“两委”成员更是时间精力“一边倒”,与理事会、监事会并肩作战,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分批次、分阶段,详实绘制了“路线图”,明确了施工“时间表”。
村庄当“主角”,“全域化”树起新标尺——徐氏宗祠拆除重建是莲花塘中心村几代人共同的愿望,受到徐姓群众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