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宴至味在西湖让外国领导人都吃过的
TUhjnbcbe - 2023/11/7 20:38:00

我们只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却不知苏杭的美食亦可与苏杭的美景相媲美。

古有乾隆6下江南,把江南的美食搬回皇宫,更有大文豪苏轼2次被贬江南,不觉得苦,反倒创造出了很多至今都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不管是才子佳人,还是皇帝,都无法抵挡苏杭的美景和美食。

所以,年在杭州举行G20峰会时,作为杭帮菜的头把交椅楼外楼,自然而然就承担起了接待外宾,用味觉了解中国文化的重担。

《国宴——至味在西湖》这本书的作者姜晟颖联合了楼外楼这家百年老店为我们呈现了视觉、味觉的享受,更难得的是每道国宴都附上了做法。

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

国宴上的每一道菜,是一段故事,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这道菜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且是真人真事。

宋嫂原是北宋汴京,以擅长制作鱼羹而出名的厨师。

北宋王朝在遭遇了靖康之变,赵构继位之后,就由汴京迁都到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宋嫂一家人,也随着国家迁都,一起来到了杭州。一日,宋高宗赵构在西湖游玩时,身边服侍的老太监,听见有人用汴京口音在叫卖鱼羹,老太监感到惊讶,便多看了几眼。宋高宗看见老太监的神态,在问清了缘由后便让人请宋五嫂上船,并且让宋五嫂做了一碗鱼羹。宋高宗吃到汴京口味的鱼羹,往事涌上心头,让这位被迫迁都的皇帝感慨良多。

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

因此对宋五嫂的鱼羹赞誉有加,就赏赐了宋五嫂一些东西。

这件事一传开,宋嫂鱼羹就名声大噪,人人争相购买。

这段故事,其实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里也写到过,更有后人写诗云:

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时人倍价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

本书的作者认为当时的鱼羹用什么鱼?用什么材料?怎样烹饪调味,已经无法考究。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绝不是我们今天所吃到的杭帮菜中的鱼羹。

因为杭帮菜中的鱼羹是楼外楼的创始人洪瑞堂,是从古籍、古人文字、民间故事里挖掘出来仿宋口味的菜肴中的一道。

“古菜新做,使得菜肴又养眼又美味。”

本书的作者,不仅对菜肴的起源和来历非常的清楚,并且在书中附上了做法和用料,想来也是非常的用心了。

图附上宋嫂鱼羹的做法:

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

完宋嫂鱼羹的故事,我们再来看看国宴上,也是杭州传统名菜之一的——龙井虾仁的故事。

二、龙井虾仁

作者说:“作为杭州人,龙井的香气是无可替代的记忆。微甘的单宁味加上豆奶花香,这种极为特殊的香味,这些年越来越少遇到。”

虽然我不是杭州人,也不怎么喝茶,但龙井茶闻名遐迩,还是令我心驰神往。

而龙井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

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

据传,俗名为徐无象的辩才法师,在元丰二年(年),来到狮峰山寿圣院隐居,他发现这里非常适合种茶。

于是,便开始开垦荒地,种龙井茶。

因为他的名气很大,种出来的茶的品质也很好,所以很快他的“龙井茶”便声名鹊起。

就连苏轼的弟弟苏辙都给他写过诗: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无风。行穷上下两天竺,望断南山龙井龙。

不仅苏辙给他写诗,苏轼自己也曾在离开杭州时,拜访过辩才。

两人煮茶论道,相谈甚欢。

这是龙井茶由来的一种说法。

在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相传,乾隆巡游到狮峰山观景时,看见几个村女从十八颗茶树上采摘新芽,觉得很新奇,便也学着采茶女的样子采起茶来。

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

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一听太后有病,心里着急,随手将茶芽放入口袋。

日夜兼程回到宫中看望太后,结果太后并无大病,只是积食而已。

母子见面,太后闻到乾隆身上有一股清香,一问,乾隆才想起自己将龙井茶带了回来。

于是,乾隆命宫女泡茶一杯,献给太后。

太后连喝了几杯之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身心舒畅,连连称道这茶是灵丹妙药的仙茶。

这个故事有夸张的成分,真伪也难辨,但乾隆对龙井的喜爱,简直是可以称得上是龙井茶的代言人。

比起龙井茶的有名,龙井虾仁这道菜,来得有趣又风雅。

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

全都是因为苏轼的一首《望江南·超然台作》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据说,有一位杭州厨子,受到这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的启发,将清明前后的龙井茶与虾仁结合相结合,发明了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杭州名菜——龙井虾仁。

一首诗,一句话,成就一道千古名菜,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图附上龙井虾仁的做法:

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

三、连丐帮帮主洪七公都恋恋不忘的叫花鸡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出了六月西湖荷叶荷花的美。

这美景不仅能入眼,还能入食,那就是带着荷香与酒香的叫花鸡。

“叫花鸡,江南名菜,又称叫化鸡、叫花童鸡,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乞丐流落到江南,因为好几天没有吃饭而昏倒在地。

他的朋友见状,便捉来一只母鸡给他充饥,但是因为没有锅灶,就没有办法煮。

无奈之下,朋友急中生智,想到用泥土把整只鸡裹起来,放到火中烤。

等到泥巴发*干透了,敲开表层的泥巴,鸡毛也跟着脱落,顿时鸡肉的香味便扑鼻而来。

这只鸡不仅味香,还肉质鲜嫩。

金庸小说中,*蓉做的叫花鸡,就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引得洪七公,垂涎三尺。

后来叫花鸡经过一代又一代厨师的改进,花样也越来越多。

而作为杭州的百年老店,楼外楼更是对这道菜进行了深度的研发,最终以“杭州荷香鸡”的姿态呈现在了国宴上。

作者在书中写道,“整只叫花鸡只取去骨的鸡腿肉,搭配国际化食材牛肉,用国际惯用的烹饪手法,最大程度地融合了鸡的鲜嫩、荷的意趣、牛肉的丰腴。厨师去骨、腌渍过的鸡腿肉,包裹住两面煎烤过的雪花牛肉条,再用玻璃纸和荷叶包裹好鸡腿肉,在蒸箱里蒸制。”

图附上叫花鸡的做法:

书中图片,如有侵权,可删除

正如有人说的:人生苦短,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而,吃,刚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们就是可爱的“吃货民族”。

外国人不敢吃的食材,我们变着花样吃。

外国人的食材,只有一种做法,而我们的食材做法有炒、蒸、煮、煎、熬,怎么好吃怎么做。

所以,吃货们,不要小看了《国宴——至味在西湖》这本美食书,不仅能学到国宴上的美食,还有国宴美食、楼外楼美食的做法。

对于吃货而言,是一本不可错过的美食书。

这本书也告诉我们,食之味,在艺而不在奢。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宴至味在西湖让外国领导人都吃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