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最重点人物与作品:关汉卿;王实甫《西厢记》;高明《琵琶记》;元好问、散曲创作、元代诗文第二编辽金元文学
第一章辽金文学一、金代文学的发展(分期:金初-国朝文派-金代后期)(一)金初主要诗文作家(借才异代)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①由辽入金的文臣:如韩昉、左企弓、虞仲文等;②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1)宇文虚中:金代文学的奠基者。(2)吴激:词情调悲凉,风格清婉。代表作《人月圆》。(3)蔡松年:词清丽闲雅,代表作《大江东去·离骚痛饮》。(二)“国朝文派”[重点名词/多选——名词](1)在金朝成长起来的诗文作家活跃于文坛,形成了有差别于宋的独特的风格,元好问称之为“国朝文派”。(2)“国朝文派”正宗者有蔡珪、*怀英、王庭筠、秉文。[多选](三)“国朝文派”主要诗文作家(1)蔡珪:雄健诗风,诗中常流露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又时常展现出豪杰之气。开创了与前期诗人不同的北国雄健诗风。如《闾山》。(2)*怀英:其诗精细工整,古朴自然,如《奉使行高邮道中》。(3)王庭筠:其诗多写景咏怀之作,清新秀丽。如《河阴道中》。(4)秉文:其诗学李、杜、苏、*。诗歌创作强调“师古”,但又提倡风格的多样化。七言长诗气势奔放,不拘一格,律诗壮丽,五言古诗则真淳简淡,冲和清远(四)金代后期主要诗文作家秉文、王若虚等主平易,李纯甫、雷渊等主奇险。元好问是金代诗文集大成者。(1)秉文:创作强调“师古”,但又提倡风格的多样化。(2)王若虚:论文强调“辞达理顺”和“以意为主”,论诗主张“出于自得”而本于自然。[考期多选](3)李纯甫:其诗险怪奇古,瑰伟纵放,有李贺诗遗风。二、元好问(一)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学观念[名词](1)以风雅为宗,要求诗歌回归“正体”。通过细评汉魏以下诗人,明辨诗史正伪清浊。(2)论诗推崇自然,标举清刚雄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3)在对唐宋诗的评价中,推尊李、杜,批评*庭坚和效法*庭坚诗形成的弊端。(二)元好问诗的特点
(1)金元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真实反映那个不幸和痛苦的时代。如《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岐阳三首》。
(2)诗歌风格:沉挚悲凉,[七言律诗]伤乱诗:接响杜甫的沉郁顿挫;伤乱诗风格-苍凉沉郁和骨力苍劲。(3)诗诸体兼善,七律与七绝成就最为突出。晚年所写咏物诗、山水诗、题画诗也有相当高的成就。元好问词作:金元词坛巨擘元词兼宋词豪放与婉约于一体。如词《摸鱼儿·问莲根》、《摸鱼儿·问世间》以豪放为主,能融汇婉约情词的韵致,形成清雄顿挫而深婉明丽的成熟风格。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极其动人,是中国词史的佳作。元好问的散文:其散文众体皆备,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为文取法欧苏,纡徐委备,平易之中又极有情致。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考纲]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由于是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因而称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一)《西厢记诸宫调》[名词]《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根据唐传奇小说《莺莺传》进行再创作。作者金代董解元。(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改作及艺术特点(1)董解元对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故事情节内容作了创造性的改造。(2)改动:将“始乱终弃”的悲剧结局,改为崔、张二人私奔出走“美满团圆”的结局。思想上摒弃了原作中表现的“女人是祸水”的道德说教;使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3)艺术上,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构成五万余言的鸿篇巨制。曲词优美。曲词特点:“精工巧丽,备极才情,而字字本色,言言古意,当是古今传奇鼻祖。金人一代文献尽此矣”[生僻考纲]辽代文学的创作概况:将课件笔记这块的知识点读几遍。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一、元杂剧前后期代表作家作品(1)前期:元杂剧鼎盛时期,中心在大都(今北京)。著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杨显之、高文秀、康进之、石君宝、纪君祥。“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内容:作品多悲剧、社会剧,著名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氏孤儿》。(2)后期:杂剧中心南移到杭州;后期逐渐没落。著名作家:郑光祖、宫天挺、乔吉、秦简夫等。代表作:郑光祖《倩女离魂》、宫天挺《范张鸡黍》、秦简夫《东堂老》、乔吉《扬州梦》。内容:与前期相比,作品内容有明显差别,后期多爱情剧、文人事迹剧、神仙道化剧。元杂剧兴盛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蒙古贵族的爱好;文人的参与创作和演出。《梧桐雨》:白朴;取材《长恨歌》;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孤寂落寞哀伤幻灭之感;沉雄悲壮,创造悲凉意境。《汉宫秋》:马致远杂剧;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对史事进行改造和虚构;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浓郁的民族情绪。马致远神仙道化剧:劝人出家归隐(人间隐士);宣扬愤世出世思想,现实批判精神;《*粱梦》《陈抟高卧》。元杂剧前期创作概况:纪君祥《氏孤儿》;郑廷玉《看钱奴》;康进之《李逵负荆》;石君宝《秋胡戏妻》元杂剧体制:组成:折楔子题目正名-四折一楔子;演唱:一折一套曲子,一韵到底,一人主唱;角色:旦末净杂。
元杂剧分类:五类-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公案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二、元代后期杂剧[简答、考期名词、/简答]郑光祖《倩女离魂》:取唐传奇《离魂记》;情节离奇、浪漫色彩[张倩女和王文举];笔触细腻,文辞秀美婉转。宫天挺《范张鸡黍》:范式、张劭、孔嵩、王韬四人友情及仕途黑暗的故事(王韬将孔嵩万言书冒为己作官);剧本道德批判色彩鲜明;歌颂人间友情的同时;抨击仕途的黑暗。乔吉《两世姻缘》:洛阳歌妓韩玉箫与书生韦皋相爱;前两折悲剧,后两折喜剧,悲喜连缀,贯通一体;最动情处在第二折,其中写玉箫思念韦皋的曲词既优美又极有感染力秦简夫《东堂老》:商人李实为人正直,帮助友人不肖子扬州奴悔过自新,重振家业;反映了对商人和商业的肯定,也表现了儒家伦理观念对商人职业道德的影响第三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一、关汉卿作品(一)公案剧:揭露社会*治黑暗,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绯衣梦》等。(1)公案戏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种种弊端,社会的黑暗。(2)如豪强横行、地痞无赖逞凶、官吏)赃枉法和弱者的无告。(二)妇女生活剧: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的坚强、勇敢和机智,有喜剧色彩,如《救风尘》《谢天香》《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等。(1)关汉卿长于刻画女性人物,妇女生活戏《救风尘》可作突出代表;(2)戏写盼儿施展手段凭借聪明智慧解救了宋引章的故事;(3)塑造了妓女盼儿光彩照人的形象。(三)历史剧:歌颂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受,有三国戏《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陈母教子》等。(1)鲁肃设宴,企图荆州,主人公关羽单刀赴会。(2)该剧有抒情诗剧的特点,风格沉雄壮烈,唱词大气,意境雄浑苍劲。二、《窦娥冤》(一)《窦娥冤》[重点大题]名词;简述《窦娥冤》悲剧的创作特色。[简答](1)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2)作品主旨在于揭示窦娥感天动地的冤屈。(3)《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尖锐激烈;窦娥的性格刻画得非常鲜明。(4)作品通过窦娥和黑暗社会现实的冲突,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命运和反抗精神/情绪。(5)是元代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其情节借用了汉代后流传的“东海孝妇”故事。《窦娥冤》的改编:由公断案的公平到窦娥感天动地的冤屈;窦娥的形象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强调窦娥与整个黑暗社会的矛盾冲突,如窦娥与婆婆,窦娥与张驴儿,窦娥与官府等;(二)《窦娥冤》的戏剧冲突与窦娥悲剧的因素(1)戏剧冲突尖锐激烈:(四个冲突)窦娥与她的婆婆的冲突,窦娥与无赖张驴儿的冲突,窦娥与官府的冲突,窦娥与整个的黑暗社会的冲突。(2)窦娥悲剧的因素:高利贷盘剥;泼皮无赖横行无忌;官府黑暗-悲剧的根本原因;读书人的贫穷、封建道德观念的*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不屈的反抗精神。
三、王实甫(一)《西厢记》(王西厢-王实甫《西厢记》的简称)[名词](1)元代王实甫杂剧的代表作。(2)剧写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其源于唐传奇《莺莺传》。(二)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故事演变(1)《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中莺莺是个悲剧人物,张生是轻薄负情的书生。借张生之口说莺莺是“尤物”,称赞张生是“善补过者”。(2)金章宗时期,出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张生有情有义、忠于爱情,和莺莺一起抗争,最后获得“美满团圆”的结局。(3)《西厢记诸宫调》是《西厢记》杂剧产生的直接基础。后人称为“董西厢”,称王实甫的作品为“王西厢”。(三)《西厢记》的情节和戏剧冲突[重点作品-大题]1、剧情和体制:打破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例,5本连演,用21折的篇幅,充分述写崔、张爱情故事。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崔、张爱情的开始。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崔、张爱情成熟及与崔夫人的第一次冲突。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的误会与性格,崔张爱情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莺莺到张生书房幽会私下做夫妻。老夫人发觉后拷问红娘,被迫答应婚事。长亭送别后,张生进京赶考。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园》,张生考中状元尚未归来时,郑恒欺骗老夫人,成亲当天张生回来,郑恒羞愧自尽,张生与莺莺花好月圆。2、戏剧冲突的两条线索:[简答](1)《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是以老夫人及郑恒为一方,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冲突;(主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辅线)(2)前者是主线,后者是铺线;两条线索互相制约,交错展开。(3)根本意义上:戏剧的矛盾冲突是妥协的结果。崔张最终结成夫妻、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的愿望得到了满足(维护相门体面);作者“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实现了,以门阀地位为基础的婚姻观念也没有遭到破坏。第四章元代散曲[过去真题多考多选题]一、元代前期散曲[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一)关汉卿散曲[元散曲中的重难点-多选/简答](1)散曲豪爽而带老辣,富有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激情,对世事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常表现出诙谐的个性,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2)语言以质朴为主,但也活泼灵动,豪放风趣。写男女恋情的作品则尖新流丽。(3)内容有写男女恋情、自适情怀和自画像式地抒写自身感受的。代表作:自画像式自赞自嘲的作品——《一枝花·不伏老》。以通俗、诙谐的语言,以玩世不恭的形式,表示对黑暗统治的反抗。“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二)王和卿散曲
(1)《醉中天·咏大蝴蝶》:用“滑稽”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愤懑,表现他的玩世不恭。(“滑稽挑达”)(2)《拨不断·大鱼》:是文人们放浪形骸、恣意任诞和无拘无束生活、精神的自况。(三)马致远散曲[简答](1)多写隐居生活,描写自然景物和游子漂泊,表现愤世和厌世的思想。(2)曲词老健、疏放、宏丽,成为曲中豪放派的代表。(3)表现超然出世、与世无争、旷达恬退、及时行乐等主题,写自己隐居的较多。《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中最著名的篇章,被誉为“秋思之祖”二、元代后期散曲[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一)张养浩散曲[简答/多选](1)不少作品带有*治批判色彩,显出沉郁的风格,语言比较质朴豪放。(2)对社会和官场的讽刺,更有着深于世故的锐利。赞美田园生活的平静闲适,真挚亲切。(3)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叙事抒情言志,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4)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意境风格近于诗,而于声调格律不太重视。(5)创作特点-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如《潼关怀古》中一开始便写气势雄浑、苍凉沉郁。(二)乔吉散曲(1)作品围绕他四十年落拓漂泊的生涯,写男女风情、离愁别绪、诗宴酒会,歌咏山川形胜,抒发隐逸情怀,感叹人生短促、世事变迁。(2)以嘲讽、超脱的态度对待功名仕途、世情沧桑,表现洒脱不羁江湖才子的精神面貌。(3)乔吉谈散曲作法:作乐府——凤头、猪肚、豹尾。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三)张可久散曲[多选](1)散曲内容比较宽泛:①一些吊古伤今之作,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作为一个文人无可奈何的心境。②反映现实的作品对某些生活现象加以讽刺。③咏物写景、闲适游冶之作较多,清丽可喜。(2)注重形式格律,喜欢雕琢字句,追求诗词般的典雅,少用俚言俗语,不少作品又回归到词的风格韵味,这代表了元后期散曲由俗返雅的趋势。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一、南戏(一)南戏[名词](1)也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所谓南曲,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2)南戏早期的中心在浙江温州一带,被称作温州杂剧。温州唐代为永嘉郡,故又称永嘉杂剧。(二)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简答]基本体制:杂剧四折一楔子,篇幅较紧凑,情节较集中。南戏没有固定出数,长短自由。演唱:杂剧由一人独唱,一唱到底。南戏上场角色都可以唱,还可以对唱、合唱。宫调: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之中可以用不同宫调,可以换韵。开场:南戏有开场,正戏之前先由副末报告剧情和创作意图;杂剧没有开场。角色:杂剧-旦末净杂,南戏-生旦外贴丑净末。音乐基础:杂剧-诸宫调,南戏-东南沿海一带民歌,吸收宋流行的词体歌曲。南曲与北曲风格的差异。总的来说,南戏比杂剧在体制上自由得多,它在曲调配合、剧本结构、歌唱等方面,都没有杂剧那么多的限制,使得它更便于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蒋丽媛独家制作古文史二重点大题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