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2月28日电题:战“疫”冲一线,扶贫力不松——安徽驻村“第一书记”走访速写
新华社记者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两线作战”的关键阶段,记者从农业大省安徽采访了解到,全省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干群、冲锋在前,贫困村在希望中迎来春天。
一线战“疫”,带领干群“守住健康”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司阁村,田野里的油菜花已经开放。
在村口的“卡点”,76岁的老党员王其孔正协助工作人员对来往的人测温、登记,“李书记他们让我在家休息,我坐不住。他们外来干部都冲在第一线,我们本村人也想跟着出点力。”
王其孔口中的李书记,是安徽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司阁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传玺。3年前,李传玺响应安徽省委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号召,报名来到了司阁村。
司阁村临近湖北,武汉又是村民外出务工的集中地之一。今年春节前,随着疫情出现,李传玺高度警觉,和村两委、工作队迅速摸排返乡人员,宣传防控要求,安排隔离、跟踪观察。春节后设卡检测、解决物资……57岁的他,已连续战“疫”20多天。到目前,司阁村没有一例疑似和确诊病例。
作为毗邻湖北的农业大省和务工大省,安徽全省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扶贫工作队,成为冲锋在前的战“疫”尖兵。
金寨县斑竹园镇与湖北黄冈接壤,地处皖鄂交通要道,往来车辆、人员众多。在该镇街道村,32岁的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柏耀玉已值守一个多月。
他负责晚班,每天从18点到第二天8点,一夜不能合眼。入夜的大别山深处,近期气温一度低至零下10摄氏度,测温枪在室外无法正常工作。即便自己瑟瑟发抖,柏耀玉也会把冰凉的测温枪塞进衣服“保暖”,“焐一会,来了人再测。”
“守住大家的健康!”早上下班后,柏耀玉只能睡4个小时,下午还要去另一个卡点值守,“我年轻,这点苦扛得住。”
送粮送药,“第一书记”解决“第一难题”
今年2月中旬,金寨县吴家店镇太平山村是一个高海拔村,一连好几天大雪封山。
袁毅住在16公里外的镇里公租房,他接到村民求助电话,第二天早上7点便动身赶往村里。套上防滑链,也止不住汽车在山路上打滑,没走一半只能下车步行。
当天中午,山道上出现了一群身影——是51岁的袁毅带着村干部一步一滑地走了进来。他们带着粮油、蔬菜,还提着小喇叭,一边走一边宣传防疫政策。“我们太感动了,第一书记解决了我们的第一难题!”村民程文财说。
在特殊时期,为一些存在特殊困难的群众解决生活难题,成为“第一书记”们的重要任务。
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刚做过喉咙息肉切除手术不久,医嘱应少说话,她却带领村干部走村入户搞宣传、做防控。正月初八晚上,她临时决定回城。不为别的,是因为村民杜大姐的求助电话。
杜大姐身患甲状腺癌,手术后需长期服药,但受疫情影响,药店关门,道路封闭,药没了着落。挂了电话,余静连夜开车60多公里到县城拿药,第二天一早又赶回,把“救命药”送到杜大姐手里。
复工复产,春天里充满新希望
戴着口罩,身上喷上消毒液,在已绿意盎然的田野里种树、培土、浇水……2月26日,在安徽阜南县焦陂镇徐棚村,去年刚脱贫的村民张之彬已复工10天。“我和老伴干一天能挣多元!”
徐棚曾是个交通不便、缺乏产业的深度贫困村,年贫困发生率达20%。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林下养殖等产业,到去年贫困发生率降至0.54%,年底成功脱贫出列。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会不会让这个刚脱贫的村“返贫”?村“第一书记”陈耀光介绍,村里的花卉苗木基地、缝纫机面板厂已经复产,肉鸡养殖大户的饲料和销售问题已经缓解。前两天,村里“点对点”向江苏输出务工人员20多人,为进一步解决“外出务工难”,经村里联系,国企中煤矿山建设集团定向招工人。
“决不能让疫情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多位“第一书记”说,对今年的工作已绘好蓝图,充满信心。
在望江县司阁村,李传玺说,村里去年集体经济50万元。为减少疫情损失,今年的扶贫项目上周已开工,村里还准备拿出光伏发电收益的80%,设置公益性岗位,帮助年老体弱的已脱贫村民增收。
在金寨县街道村,村里筹划了农副产品一条街,将传统的磨豆腐、老米酒、土挂面等“亮”出来,为贫困户提供销售门面,把农产品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疫情过后,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在阜南县徐棚村,去年实现了村集体收入34万元。陈耀光说,村里的千亩花卉苗木基地长势良好,“再过一个多月,樱花、海棠花差不多就能开了!今年光林下种养这一块,就能给贫困户增收十几万元,预计全年村集体收入比去年能增加20万到30万元。”(记者徐海涛、张紫赟、周畅、陈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