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
薛涛,是唐朝四大才女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她和元稹的爱情故事,他们互相之间写过很多爱情诗。
但是有一首诗很特别,如果不看诗题,您肯定会认为是写给元稹的。
就是这首《别李郎中》。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离别诗,但是仔细读,明明白白是一首爱情诗。
不信您仔细往下读。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我们仔细读一读,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梧桐1、花落梧桐凤别凰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梧桐花落的时候,凤鸟辞别了凰鸟。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是比兴句。
有两个依据:
(1)从诗题我们已经判断出,这一首离别诗。
而凤鸟,是雄鸟;凰鸟,是雌鸟。
所以很明显,这是运用的比喻手法。
诗人把李郎/中比作凤鸟,把自己比作凰鸟。
(2)没有出现本体,但是这一句引出了后一句的思念,而思念就是诗人的所咏之辞。(后面会讲)
您看,“凤别凰”三个字就已经告诉我们,诗人和李郎/中的关系不一般。
更何况,诗人还特意交代了“花落梧桐”。
诗人为什么要写梧桐花?
这里运用了“凤栖梧桐”的典故:传说凤/凰只在梧桐树上栖息。
也就是说,梧桐树就是凤鸟和凰鸟共同的家。
您说,他们是什么关系?
我读这首诗,心里就一直犯嘀咕,他们应该是夫妻关系吧。
我们还是先读完再说。
我们站在凰鸟(也就是诗人)的角度来想,这一句有感情的叠加:梧桐花落,本来就让凰鸟感到悲伤;结果凤鸟还要离自己远去,这就增加了凰鸟心中的悲伤。
接着读下一句。
秦岭2、想登秦岭更凄凉想,料想。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料想登上秦岭会更加让人凄凉。
这一句看似很普通,但是至关重要。
我们要先弄清两个问题:
(1)谁登秦岭?
通过上一句“凤别凰”,我们知道,是李郎/中辞别诗人而去。
所以可以肯定,是李郎/中登上秦岭。
也就是说,诗人料想李郎/中登上秦岭后,会让人更加凄凉。
(2)那么,谁会感到凄凉?
答案在这个“更”字中。
“更”,是递进关系,前后的主语不会变化。
而前一句,是诗人感到很悲伤。
所以这一句,仍然是诗人感到“更凄凉”。
到这里,我们自然就会问出另一个关键问题:既然是李郎/中登上秦岭,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凄凉?
我们知道,秦岭山路艰险,如果独自一人登上秦岭,会比较危险,心里肯定会更加孤独。
所以,感到凄凉的应该是李郎/中才对呀,为什么诗人会感到凄凉呢?
很显然,诗人是在为李郎/中的旅途而担心,这体现了诗人对李郎/中关心和体贴。
可见,李郎/中在诗人的心里份量很重。
薛涛井那么,这一句只是表达了诗人对李郎/中的关心和体贴吗?
不!
还有感情的巧妙过渡,正是这一句的体贴和关心,让诗人从离别的悲伤之情,转到了对李郎/中离开以后的思念之情。
我们继续读后两句。
3、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安仁,指晋代潘安。音词,指言语。杂,混合。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潘安纵然有将诗写成赋的能力,但是有一半的言语都在写悼亡。
显然,这两句用了晋代潘安的典故。
我们对潘安的认识,可能大多来自于“貌比潘安”这个成语。
但这首诗不是写潘安的美貌,而是写他的才华。
我们来分析。
(1)“诗将赋”怎么理解?
我的理解是,把诗写成赋的能力。
主要是指字数。
诗的字数一半只有几十字,而赋的字数通常都有几百字。
也就是说,潘安能够洋洋洒洒写出很多字的诗赋。
当然,您也可以直接理解为潘安很擅长写诗和赋,这没有太大影响。
成都望江楼公园,薛涛曾经居住在这里(2)“一半音词杂悼亡”是什么意思?
熟悉潘安的朋友应该知道,潘安擅长写悼亡诗,悼亡诗就是始于潘安。
而他之所以写悼亡诗,就是为了怀念离世的妻子。
这里要补充一句:潘安不仅貌美,才学高,而且用情专一,一生只爱自己的夫人,这才是后人崇拜他的原因。
您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潘安的诗赋中,有一半的文字都在写对离世妻子的怀念。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用潘安的典故呢?
因为诗人也富有才华。
这是在用潘安自比,自己纵然也有潘安那样的才华,但是所写的文字,其中一半都是对爱人的思念。
显然,诗人想到了自己今后孤独的生活,只能通过写诗来寄托自己对李郎/中的思念。
我们理一理这首诗的脉络:
首先,诗人将要和李郎/中分别,心里很悲伤;
其次,诗人担忧李郎/中的旅途充满艰难,侧面反映了她对李郎/中的关心和体贴之情;
结尾,诗人想到了今后自己对李郎/中的思念,感到万分孤独。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之所以由离别的悲伤之情,转变为孤独的思念之情,关键就在于次句的过渡。
正是由于诗人对李郎/中旅途的担忧,让前后感情过渡得非常自然,这一句看似简单,其实是诗人的妙笔。
读完这首诗,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诗人和李郎/中的感情超出了普通朋友的友谊之情。
主要有两点:
(1)用凤鸟和凰鸟做比喻,这明显是爱情;
(2)用潘安悼亡妻子的典故,这暗示两人应该是夫妻关系。
可是,李郎/中到底是谁?薛涛怎么会给他写这种爱情诗呢?
我没找到答案。
盼望各位朋友能给予解答。
谢谢您!
#唐诗#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