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八旬望江龙腔传承人假期又献艺
TUhjnbcbe - 2024/6/25 17:34:00
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起源于乡野,传播于民间,活跃在舞台。年被列入安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望江龙腔”,是黄梅戏最具特色的传统唱腔之一。作为“望江龙腔”第四代传承人之一,几十年来,陈玉培的徒弟多达人仍活跃在舞台。

陈玉培(右)在舞台上表演。

八旬艺人“双节”献嗓

10月6日上午,81岁的陈玉培与56岁的女弟子凌再凤,要在望江县长岭镇赤湖村陈家大屋的乡村大舞台上联袂表演黄梅戏经典剧目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看。“这才是地道的黄梅戏。”第一次来陈家大屋作客的马先生欣赏到凸显望江方言唱腔的《闹花灯》后,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

任何一个剧种,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唱腔。令马先生喜出望外的这曲《闹花灯》,其实是陈玉培运用了黄梅戏独具特色的传统唱腔之一的“望江龙腔”唱法。

“龙腔”声声醉人心。当天上午的表演结束后,不少群众久久不愿离去,想打听“双节”假期具体的表演时间。

几十年来教出五百弟子

据了解,“龙腔”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黄梅戏鼻祖蔡仲贤,形成于“昆玉佬戏班”时期,代表人物是龙昆玉、龙甲炳父子俩,他们长期在流动班社巡演于望江农村后山一带。由于其韵白使用的是安庆官话、小白则使用的是望江本地的方言土语,加上糅进了望江本地的哭丧调和民歌,使唱腔变得更优美动人。

起源于乡野,传播于民间。黄梅戏最具特色的传统唱腔之一的“望江龙腔”,年被列入安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谈起学“龙腔”,陈玉培说,17岁开始学唱,从此唱戏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爱好。除了学习、表演,陈玉培在农忙之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带徒弟、手把手教学生学唱“龙腔”。作为“望江龙腔”第四代传承人之一,几十年来,陈玉培的徒弟多达人,弟子中,有望江、怀宁、太湖、潜山等地的,还有江西彭泽的。凌再凤就是江西彭泽人,因为喜欢上“龙腔”,年,她嫁给了赤湖村陈家大屋“龙腔”唱得好的村民陈焰如。

老艺人常到多省演出

“龙腔的存在显示了黄梅戏艺术在基层的活力。”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团长陈立表示,龙腔发展至今,正是吸取了民众的智慧,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反映出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老百姓能听得懂、学得会,能参与其中,龙腔因而流传至今。

近年来,为了让黄梅戏“唱起来、沉下去、走出去”,望江县民营黄梅戏剧团异军突起,走出了一条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强劲发展之路,成为文化下乡的主力军和安徽民营文化产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为了“龙腔”的传承发展,现在年过八旬的陈玉培,一年中有不少时间要到浙江、福建、江西以及湖北等地演出。陈玉培说,虽然累,但一看到徒弟们的成长,特别是每到一处有那么多男女老少看戏,就把吃过的苦都忘了。

鲍国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蒋六乔(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旬望江龙腔传承人假期又献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