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中有座极富盛名的拙政园,拙政园中的有座听雨轩。听雨轩是位于园中东南部的小院,院内有小池和芭蕉,是著名的景点。人生在世,年年听雨,为何要为雨做轩?
其实,听雨,赏月、小酌,原本是古人古诗词中常见的雅事,只是现在的我们总是行走匆匆,忘记了陌上花开,忽略了枝头明月,也顾不上了窗前听雨。
听雨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生。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一种伤感与闲适,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一种哀愁。宋代蒋捷还曾为听雨专门赋了一首虞美人,他写到: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首小令,两阙清辞,概括了阅历的沧桑,潜隐着忧国的愁情。无独有偶,一首无名氏的菩萨蛮·离情,同样借借着前听雨之词,抒发了万千情感:
杨花满院风难定,觉来漏断春山静。帘外莺声残,阶前听雨喧。
寒夜离恨苦,相顾无人诉。泪落两心同,花飞一梦中。
不仅是古人,今人听雨,依然可以听出思绪万千,令人神往梦牵。我曾听过张俊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听雨喧》,歌中听雨依然如诗如画,如诉如泣:
一千年,不过一瞬间,两手间雨丝缠成线。你说过烟雨中相见,听雨喧,喧嚣了尘间……
我亦听雨,那日在拙政园的听雨轩,恰逢天降细雨,雨点坠落小池,轻打芭蕉。看着古朴的楼阁在小池雨花间轻轻荡漾的倒影,一瞬间,仿佛忘却了时间,空间,也忘却了世间的繁华和愁绪。忽而雨声大作,池中雨箭纷飞,芭蕉上鸣鼓击磬。好一阵雨中的喧哗。
此情此景,忽然间心中闪烁起一串文字:听雨轩,听雨喧,听雨轩中听雨喧,雨轩万年,雨喧万年。进而又想起了唐代大才女薛涛曾给成都的望江楼留下了半幅对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这半幅对联,一度难怪了万千佳人才子,被誉为千古绝对。后来时隔三百年,终于有一位才子对出:映月井,映月影,映月井中映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但是薛涛的上联写的是实景,可以站在望江楼看到实实在在的江河流淌,而这个下联的场景应该是虚构的,而且望江楼上望江楼,有人在望,而映月井中映月影,谁人在映?很多人觉得对的还不算完美。
这句:听雨轩,听雨喧,听雨轩中听雨喧,雨轩万年,雨喧万年!与与上联相对,有望有听,有景有声。同为名楼古建,同牵古今思绪,莫不是大自然在千年之后送给大才女薛涛那半幅对联的美好回应!
本文作者:邓秀军
图一为望江楼,图二三为听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