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傲然独立之洲
《长沙》封面
湘江流经长沙境内81公里,受坚硬沙砾岩的影响,形成众多江心洲,境内的沙洲有兴马洲、鹅洲、巴溪洲、柏家洲、柳叶洲、橘子洲、傅家洲、浏阳洲、龙洲、月亮岛、香炉洲、冯家洲、蔡家洲、洪洲、甄皮洲15个洲岛。它们或承载城市历史,或承担雨洪调蓄、生物栖息,见证着长沙依江发展的历程,延续着河流洲岛的生态及旅游休闲功能。
兴马洲
本节主要介绍橘子洲。橘子洲,简称橘洲,又名水陆洲、老龙沙,位于长沙市区湘江江心。洲因江水堆积泥沙而起,形成长岛,四面环水,形如长带,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50~米,面积74公顷。有一种说法,“长沙”亦因此洲而名。如徐珂《清稗类钞》地理类长沙条云:“湘江中有沙坟起,若新筑之马路,长短不等,最长者曰老龙沙,长至六七里,长沙命名或以此耳。”
晋《湘中记》云:“晋惠帝永兴二年(年)生此洲。”其实,橘洲的形成至少有一万年。年,考古工作者曾在洲北端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火坑遗址,证明早在几千年前长沙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唐宋时,橘洲还是一串不相连接的沙土之洲。清代分之为上、中、下三洲,上洲叫牛头洲;中洲为橘洲,即水陆洲;下洲称傅家洲。
橘子洲乔育平摄
橘洲自古风景如画,气候宜人。西晋时,因洲上盛产美橘,即有了橘洲之称,唐宋时,已成著名风景胜地,杜甫、张九龄、宋之问、齐己、戴复古等著名诗人都有诗吟咏。齐己《谢橘洲人寄橘》诗云:“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霜裛露蒸千树熟,浪围风撼一洲香。洪崖遗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藏贮待客宾客好,石榴宜称映丹光。”洪崖是传说中的仙人,即黄帝臣子伶伦;“陆绩怀来”典出自汉末陆绩六岁时偷橘三枚于怀,欲归其母的故事。全诗充满对橘洲的赞叹。
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即指湘江橘洲冬雪暮景。宋著名画家米芾为江天暮雪图题诗:“蓑笠无踪失钓船,彤云黯淡混江天。湘妃独对君山老,镜里修眉已浩然。”
北宋大词人秦少游客死广西籐州,其子秦湛扶其灵榇藁葬于长沙橘子洲,故黄庭坚《和秦少游梅花诗》中有“长眠橘洲风雨寒,今日梅开向谁好”之句。
南宋理学大师张栻在长沙度过十几年,从“朱张渡”往返湘江两岸,经常路过橘洲,对橘洲产生了浓厚感情,其咏橘洲诗云:“湘江岁晚水清浅,橘洲霜后犹青葱。归舟着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疏钟。”
橘子洲是毛泽东青年时代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年至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读书。在此期间,毛泽东非常重视体育,提倡充满朝气、奋斗向上的人生观,认为只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才能担当起改造国家和社会的重任。毛泽东尤其喜爱游泳,他经常邀集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等同学到橘子洲游泳,有时还露宿沙滩,在当空皓月下,畅谈人生,纵论国事,抒发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豪情壮志。年,毛泽东回到长沙,准备前往广州进行革命活动,重游橘子洲,追怀往事,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气势豪迈的诗词《沁园春·长沙》,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情怀。
矗立于洲头的毛泽东雕塑以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原形,以“肩杠大地”为基本造型,突出表现毛泽东当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雕塑总高度32米,是橘子洲景区一大亮点。塑像前方耸立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花岗石巨碑。词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橘子洲古迹众多,主要有水陆寺(江神庙)、拱极楼、洞庭庙、裴公亭、朱张渡等。
水陆寺即江神庙,在橘洲尾,六朝济应禅师创建。清雍正八年(年)世宗下诏湖南“以江神司江渎,利赖舟楫。”布政使赵城遂将水陆寺改为江神庙。乾隆、嘉庆、道光几朝又屡有修葺。6年在江神庙遗址发现青石残碑,碑文记载,山东诸城进士刘墉于乾隆四十五年巡抚湖南时,曾对江神庙进行大修。咸丰二年(年),江神庙被太平军的炮火摧毁。光绪年间重建,庙前还建了戏楼,常有名流来这里倚剑听戏,高歌“赤壁怀古”,有光绪间秀才王运常撰联为证:“满天风景,水陆平分,登楼览云梦潇湘,壮气直吞巫峡北;千古英雄,浪沙淘尽,倚剑听铜琶铁板,高声齐唱大江东。”
拱极楼
拱极楼在江神庙后,原为三层四方歇山顶亭,楼高20多米。清乾隆四十六年(年),长沙城南书院山长余廷灿代湖南巡抚李世杰作《江神庙碑记》云:“昔人尾洲建拱极楼,雄观俯瞰,所以培护墉隍,夹辅形势,与岳阳、黄鹤名胜相望也。”登上拱极楼,长沙山水洲城一览无遗。拱极楼冬天是观看“江天暮雪”的最佳地点,夏天则是当时长沙的避暑胜地。古有联云:“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
裴公亭又名楚秀亭,在橘洲中部,唐相裴休贬官潭州时所建,元至元以后故址无存。后邑人在原址上建有义渡亭,供渡河行人休憩之用。宋著名词人王以宁作有《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词中云:“岁晚橘洲上,老叶舞愁红。西山光翠,依旧影落杯中。人在子亭高处,下望长沙城郭,猎猎酒帘风。”站在亭上可看到长沙城处处迎风飘拂的酒旗,可见裴公亭至少在两层以上。今江神庙、拱极楼、裴公亭等古迹均已重建,橘子洲的历史文化将得以延续。
清光绪三十年(年),长沙被辟为商埠。随后,英、日、美、德、俄等国的官员、商人、传教士以及本国的达官贵人等,纷纷在橘洲建领事馆、洋行、别墅,盖起了一栋栋欧美式建筑。今橘洲中部尚存海关旧址、美孚洋行、外侨红楼、教会别墅及唐生智公馆、张孝准旧居等,这是橘洲今天还能寻访到的“古迹”。这些近现代优秀建筑见证了长沙早期对外开放的历史,今均已“修旧如旧”,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长沙海关旧址
年以来,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洲头辟建橘洲公园,洲尾部西向辟有天然游泳场。千古名胜橘洲,成了长沙人民游乐、休闲、度暑的极佳之处。橘洲公园沿江驳岸均以花岗石砌坡,并间有石阶伸入江中。南端临江处建有长亭望江亭,亭为四方形,钢筋水泥结构,以12根白石方柱支撑,重檐歇山顶,盖淡黄色琉璃瓦,顶中有宝顶。全亭黄白相间,十分雅致。两侧有八字弧形回廊连接。伫立亭前,举目遥望,湘江滔滔南来,气势甚为壮阔。
从5年起,洲上居民和工厂、企业陆续迁出,今日橘子洲已成为以自然风光为载体,以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为主题的五A级大型风景区。
作者陈先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