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是北宋时期非常有才华的文学家、书法家,常称他为苏东坡。唐朝和宋朝是我国古代文学兴盛发展的时期,当时有八位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诗人,统称为“唐宋八大家”,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并称“三苏”,占了八大家当中的三个名额,足以体现他们一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苏之中,苏轼的名气最大。宋代人称他“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就是说东坡的才华高到什么地步呢?他用写文章之余的精力写诗,又用写诗之余的精力作词。
词在古代算不上严肃文学,内容也大多是描写听歌看舞,美貌女子的。但是苏轼是个非常有开拓精神的人,他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写进了词里。例如我们今天分享的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春季还未过去,柔和的风吹过,柳枝微微摆动。站在超然台上望去,护城河中荡漾着春水,满城都绽放着鲜花,朦胧的烟雨笼罩着城里的人家。寒食节过后,酒虽然醒了,却伤感了起来。不要对着故友思念家乡了,快生起今年的新火煮一杯新茶,趁时光未老,把酒吟诗,尽情享乐吧。
在密州做太守时,苏轼看到城北有个高台,可以供人们游玩看景,就命工匠重新修葺了这个高台。他的弟弟苏辙给高台题名为“超然台”。这首《望江南》,就是苏轼在寒食节后,登台游玩的时候写的。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称为寒食,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两天或三天。有的地方的寒食和清明在同一天或是在清明后两三天,因地域不同习俗也略有差异。
大家对清明节很熟悉,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寒食节。传说中,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介子推是晋文公的臣子,帮助流亡19年的晋文公返回晋国,继承了王位。但介子推坚决不接受赏赐的功名利禄,和母亲隐居山林。晋文公命人在山下点火,想强迫介子推下山。没想到介子推不肯妥协,最终和母亲一起烧死在山上。晋文公非常懊悔,因为介子推是被火焚烧而死,就下令介子推祭日时举国不得起火,只能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后来,这个风俗渐渐传到全国,人们会在清明前后熄灭灶火,一来表达对火种的敬重,二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等到清明过后,家家重新生火,烧水做饭,所以苏轼才说“且将新火试新茶”。
火种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有了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能够在温暖火光的照拂下度过漫漫长夜,火种也能帮助他们避免野兽的滋扰。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手中盗出了火种交给人类,自己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惩罚,被称为拯救人类的英雄。我国的寒食节其实也是人们敬畏、珍惜火种的一种表现。
苏轼被称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其实他作词,应该是豁达潇洒多于豪放。就像大家很熟悉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很多人会被这句词感动,并不是因为苏轼描写了一个多么宏大的场景,而是他不怕艰难险阻,笑着面对所有挫折的的态度,给了我们很多温暖和鼓励。
很多人写寒食节,都会忍不住沉溺在忧伤和阴郁里,写的都是冷清和凄苦。比如“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等等。
但放在苏轼眼中,寒食节也是春天的一部分,入眼都是美丽醉人的春景。虽然酒醒后也会想家,也会伤感,但他很快就能从悲伤的情绪中脱离出来,看到新生起来的火,象征着新一年红火的生活和希望。
寒食节也像是一个新的开始,让人们意识到时光流逝,又过去了一年。青春短暂,就像美好的春天总是留不住,所以才应该珍惜青春年华,饮酒赋诗,“人生得意须尽欢”啊。
苏东坡的诗词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选取他的作品跟大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