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四川大学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望江校区举行。
典礼上,川大校长李言荣作了题为《研究生要避免路径依赖》的讲话。如何跳出旧有框框、打破惯性思维呢?李校长认为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要主动走出舒适区、远离平衡态,保持适度的压力感;二是要打破思维封闭,形成开放性的信息接收,保持一定活跃程度的非线性思维;三是要学会交叉融通,建立更加多元的知识和思维体系。
主动走出舒适区,远离平衡态
一般来讲,“舒适区”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在这种状态和模式中人们会感到很舒服、很有安全感,但是人一生不可能总是处在舒适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别人加班我加薪”。
我国古人也曾讲过:“以不息为本,以日新为道”。一般说来,如果我们一直待在舒适区、安全区而不走进挑战区去闯一闯,就会对压力失去察觉、对危机放松警惕,就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和探索的好奇心。我们常说的“温水煮青蛙”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家可能知道,在数码相机问世前,我们用的传统相机的胶片规格都是35毫米,这个规格是当时爱迪生嫌70毫米的胶片不好用,将其剪掉一半后所制作的简易胶片,此后虽然有人多次试图改进,最终都半途而废,直到后来数码技术的发明和现在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再也没有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