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莫道楹联火,当知底蕴深图文来映衬,应对
TUhjnbcbe - 2025/2/19 23:29:00

在自媒体平台上,有这样一个现象:视频制作和文章创作都费时费力,推荐、阅读、评价和转载量并不多,而发一两句对联,配几幅图片,就会有不少的点赞、转发、评价和收藏,甚至有的还很火。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与平台的推荐、对联的特点和魅力有关!

一、对联质量上乘,平台更愿推荐

在自媒体平台上发文,要想火起来,推荐量是一个先决条件。以前,有些平台推荐作品,很看重读者胃口;现在,很多平台推荐作品,越来越看重作品本身的质量,质量上乘的,平台大力推荐,质量差的不予发表。对联较视频制、长文创作来说,可谓一字千金,质量高下,立判即知,所以它一发表,短时间内就会有阅读、评价、点赞、收藏、转发量的增加,加之美图的辅助,有的不火起来都不行。

二、对联言简意赅,形式更具引力

喜欢玩对联的,一般都是年龄稍大的人,这些人或怕伤眼不愿多玩手机,或喜欢多思少写,或就喜欢练字练句;即使是年轻人也大都喜欢诗词、并有一定的国学基础,但他们时间紧,精力也不允许。

生活节奏快,使更多的人越来越喜欢短小精悍的文化,喜欢言简意赅、生动有趣的文化。对联无疑是这种文化的最好展现。一副好的对联,用词用典,平仄对仗,结构协调,意境意趣等都包含在短短的上下联里面,必然会激起读者的兴趣,激发其对对子的创作欲望!这就是对联很火、受到欢迎的基础。

我曾经拟过一个上联:风拂荷裙撩夏梦。表现的是夏天碧绿荷叶在微风吹拂下的景象,联语情景交融,意趣畅达,“平仄平平平仄仄”的格式,基本工整,发在平台上征求下联,结果平台推荐量高,网友参与活跃,不久推荐量就超过10万,阅读量也超过了多,参与应对的多达多条,其中还有不少下联佳对,如:“风拂荷裙撩夏梦,雨点桃唇惊春魂”,“风拂荷裙撩夏梦,月探闺窗惹春情”,“风拂荷裙撩夏梦,雨洗柳发裁春醉”等。

这个上联,虽然只有七个字,但它是我好几天思考推敲而来的,它是我在观察的基础上,联想到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拟出来的。

可见,真正受欢迎的对联,一定是言简意赅,意趣盎然。拟得好的对联,互动性都很强,能真正展现作者与读者的修养、学识和志趣。如下面几个参与率高的对联,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古瘦半无墨,疏狂一绝尘。

书山踱步寻金屋,诗海泛舟觅银珠。

桥枕碧波听浪语,风吹柳浪闻莺声。

冬日暖阳驱冷雾,夏天凉风赶热浪。

冬痕淡淡翻新历,爆竹声声辞岁寒。

爱切时,霞中形对对;情浓处,月下影依依。

提小壶,笑斟喜酒杯杯满;把长管,频奏欢歌阵阵喧。

两河岸,二渔夫,双竿对钓;孤洲旁,一村妇,独桨单划。

三、对联魅力无穷,内涵更有底蕴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它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不仅具有文学性,还涵盖书法、雕刻等文化艺术特质。它是一种双配式的文学体裁,源于律诗中间的对仗句。

好的对联,上下联意思相关,意趣相谐,珠联璧合。字数相同的上下联一字一音,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工整的对要求更为严格,仄起平收(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平仄应尽量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最好是两平两仄交替出现的“马蹄联”;禁止上下联意重复(即合掌),忌讳相同字;词性分类更具体,植物名对植物名,鸟类对鸟类,天气对天气等等。

要把上下联的意思、意境、意趣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那么多规矩,可见对联的创作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这就刺激了爱好者的参与欲望。特别是那些千古名联留下的遗憾,更是对联界的佳话。如成都望江楼上,据说只有“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下古”作为上联,而缺理想的下联,几百年来,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绞尽脑汁。去年,媒体上炒得很火的“观音山上观山水”对联,重金征下联,也吸引了各界人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过,对联主要还是要看重内容的,格式要求是其次的,但内容与形式能完美结合当然是最好的。

作为我国文化瑰宝的对联,以它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呈现给我们,风景名胜,高堂庙室,字画书籍,演讲文展,会场活动,它都增雅不少,它魅力无穷、生命力也无穷!

亭台书声,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莫道楹联火,当知底蕴深图文来映衬,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