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首忆江南是一幅洋溢着活泼泼的生命朝
TUhjnbcbe - 2025/5/2 20:30:00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忆江南》,亦作《梦江南》《望江南》《望江梅》《谢秋娘》。词牌是词的乐曲的调名,一般说来,词牌与词题,亦即词的内容,并无直接联系。但白居易的《忆江南》属即事名篇,二者完全一致,忆江南水乡美景,抒留恋、热爱之情。元和年间,诗人因直言敢谏而得罪权贵,曾被贬江州。长庆初为远祸全身,求放外任。他很幸运,长庆二年()七月,除杭州刺史。杭州与苏州同为江南秀丽之地,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诗人在杭州任上也相对有闲暇放松身心。

现代苏州城

他经常流连湖光山色,与朋友、知己谈禅、听歌、观舞、咏诗,留下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长庆四年()任满离杭。宝历元年()三月除苏州刺史,不满一年因眼疾去职,回洛阳。作者于开成三年()六十六岁时作此词,此时距最后离开江南已十四年。所以,用词牌中的“忆”射江南的美景与旧游,再恰当不过了。组词《忆江南》计三首,题中名句出自其第一首,词以“旧曾谙”起,以“忆江南”终,紧扣一“忆”字;中间两句集中笔墨写江水,色彩鲜明、绚丽,美不胜收,令人难忘。

jiangnan

江南水乡水墨画

全词只二十七字。“江南好”,劈头下断语,领起下文。作者早年就游过江南,后又在苏、杭为官,对江南风光早就了然于心,故下一“谙”字。“日出”两句具体申足“谙”字,用概述性的文字描写江南的典型意象“江花”与“春水”。结拍以问句呼应开头的“江南好”,如此美景,怎能不勾起对江南的回忆呢?水是江南景色的基本要素。大至烟波浩渺的太湖,水面三万六千顷,小至穿城而过的水道、河浜,一眼可望到尽处;壮观者有动人心魄的钱塘江潮,闲雅者有长年不息的山洞溪水,千姿百态,风情万种。

江南水乡

作者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抓住“水”字大做文章。“日出江花红胜火”,红彤彤的朝阳把江面浪花映照得比火还红。或说“江花”是指江岸边之花,花儿娇艳,经旭日一照,比火焰还红。窃以为此说不如前者好。盖因此两句是着眼于江南的水。前一句写早晨江上浪花的红,后一句写春天江水的蓝。既然是写江水,忽又旁逸至江岸的花,似乎不合情理。“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亦有两说:一是指蓝颜色;一是指蓝草提取旋青的夢蓝,即“青出于蓝”的“蓝”。笔者以为解作“寥蓝”较为妥帖。

因为“绿如蓝”是个比喻,而比喻是不能说这一颜色像那一颜色的,喻体应该是颜色以外的某种实物。故此句可解作:深绿的江水绿得像制作青的蓼蓝。这是一幅生机勃发、洋溢着活泼泼的生命朝气的江南春景图。它是江南特有的,是北方绝无的。我们不妨来看看白居易笔下洛阳早春的景象:“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魏王堤》)江南已经春潮澎湃、花满枝头、莺歌燕舞,洛阳的花儿还未睁眼,鸟儿尚懒得啼叫,柳条有气无力地透出一点绿意,没有一丝春的气息。这该是作者特别怀念江南的原因吧。名句调动比喻、夸张、互文见义等手法将耀人眼目的绚丽色彩呈现于读者面前。

江南水乡

“红胜火”“绿如蓝”,前者用暗喻,后者用明喻。“红胜火”,比“红如火”的程度更深,显然有夸张的意味。用一“胜”字,避免重复,又使对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日出“与“春来“互文,词意前后贯通,富于变化。名句的语言风格亦如白居易的其他短制诗词,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清新活泼。对照他的《长相思》来欣赏,便更易显其特色:“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类诗节奏明快,文字流畅,若行云流水;老妪皆解,易诵易记,如儿歌民谣,读两遍闭上眼就能背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首忆江南是一幅洋溢着活泼泼的生命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