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沈天鸿望江九人诗选序
TUhjnbcbe - 2020/11/24 3:28:00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沈天鸿      

作者简介:

沈天鸿,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现代诗潮重要诗人、评论家与理论家;中国“新散文”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沈天鸿抒情诗选》、《我和世界》、《另一种阳光》;文学理论集《现代诗学》;散文集《访问自己》、《梦的叫喊》。

      沈天鸿              

长江中游沿长江于北岸而迤俪者,是今之望江,古之大雷。中国文学史必然要说到的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通篇描写的都是它的地貌与气势。这气势与山无关,只与水有关——其境多水,山仅有丘陵。“无越雷池一步”的典故也出于此,盖因它在中国古代一直是*事要地。

但它是个小县,地不广而人口较少。就是这样一个小县,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却络绎涌现诗人,其中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亦有多位;此外先后还出现三位文学评论家(沈天鸿、陈墨、王彬彬)。这本诗选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望江县九位诗人的诗歌选集。动议者是汪治华、张建新,据说体现望江县诗歌全貌的选本,望江县文联正在编选,所以这本只是大致收集,“玩玩”而已,望江诗人和诗歌作者没有收齐。言虽如此,这个选本里九个人的诗,从诗所达到的高度,可以成为中国诗歌地图每个地点的中心来看,已堪称“洋洋大观”了——基本可以看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新诗成绩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性样本。

可见,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而在于人,在于人文之气。五岳至高,高于五岳的是人。所以,望江这一小县,其诗歌亦可势拔五岳,形张四维,如李白《明堂赋》所言:“岌嵩喷伊,倚日薄月。雷霆之所鼓荡,星斗之所伾扢。”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新诗是现代诗(这儿的“现代”是美学乃至哲学意义的,而非时间性的)崛起,并置于文学/诗歌前景的时期。这九位诗人的诗,性质都是现代诗。简要地说,现代诗的性质就是“思考”(我在八十年代中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这个定义,一直得到承认和应用),是对人类乃至万物的存在与在之思。这是这九位诗人诗作都具有的本质或者说特色。在诗的形式方面,都注重意象与意境、深层结构,和形而上意味。由此可以见出他们具有共同的美学观念与追求,并且他们的诗作可以证明,他们在这一点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而注重意象与意境、深层结构,和形而上意味与上述思的性质的融合,实质是中西融合,现代与中国古典美学的融合——现代诗“思”的本源是西方(现代诗的前身“朦胧诗”就是借鉴西方诗歌而成形的),而注重意象与意境、深层结构,和形而上意味,其本源是中国古典美学。因此可以说,这九位诗人的现代诗,是中国的现代诗,不是中国诗坛上常常见到的对西方现代诗的模仿之作。因此也可以说,他们的诗在探索乃至确立中国的现代诗方面,是有自己的贡献的。

熟悉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诗歌发展状况的都知道,这期间中国新诗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并且由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原因,没有写作难度、属于瓦釜的所谓的诗被炒作、吹捧得声名大振,不少诗本来写得不错的,也追风而去。但这九位知道鱼与熊掌不能得兼,一直坚持于诗,一直在风声中按照自己的内心静静地写作。

这九个人的诗,我不做具体评论了。因为我相信,作品说明一切,其瑕疵,其具有共同的诗学/美学倾向的同时又拥有的各自的风格与特色,都无遮掩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基于对这本诗选中绝大多数诗作的判断,我也相信,读者,包括评论家读了这些诗,能够公允地承认前面我所说的“它基本可以看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新诗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性样本”,并非溢美之辞。

      

备注:

本文选自《望江九人诗选》序言,谨以此对望江诗歌写作做一些阶段性的总结,感谢望江文联、望江作协对本次区县诗歌大展的支持和协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天鸿望江九人诗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