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山简称历山,相传此山为舜帝耕作之地,又名舜耕山。“历山遗泽”是旧东流八景之一,《池州府志》赞其曰:“南望匡庐,西瞰江渚,最为雄杰”。年大历山被批准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历山主峰仙人掌海拔米。唐贞宗二年在大历山北麓始建草归庵、隐龙庵、真人观,明建尧舜祠,今存法藏寺、尧池、舜井、尧舜望江台、尧憩石、舜耕地等文化遗址及历史纪念地。大历山现存六大名洞:伏虎洞、堆云洞、八公洞、白龙洞、燕子洞,洞内钟乳悬挂,造型奇异。
相传舜生于历山,带领当地百姓创造了富足的生活,尧慕名而来,邀请舜帮助治理国家,并最终将自己的皇位让给舜,这就是“禅让制”的原型,历山也因尧舜名声大显,流传千古。我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钟明善先生特题字“尧舜仙境”。
《东流县志》载:“历山为县基,发脉之祖,逶迤而至。”大历山在东流人民心中是神圣的,这种情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数千年来历山与东流百姓的“相互照应”而产生的。
在历山山头,既有道教的真人观,也有佛教的草归庵,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并存,和睦相处。封建时期宗教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为当地百姓提供了精神寄托,也让传统佛教文化得以延续。
如今真人观在历史的烟尘中湮没,而佛教的草归庵历经风雨依旧顽强存在,在一代又一代佛教僧侣的努力下,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宝殿和藏经楼拔地而起,其面貌今非昔比。
大历山与石台的蓬莱仙洞的地质构造和形成时期相同,有隐龙洞、*龙洞等较多岩溶洞穴。抗日战争时期,东流百姓曾在山洞避难,躲避日本侵略者,历山庇护了当地的人民群众免遭涂炭。
历山入口处,二层四柱,汉白玉雕琢,上刻有“东流县县左县右两宝塔万古千秋南门岭岭上岭下七牌坊三贞四节”一副对联,将东流、至德两县的“宝塔”与“牌坊”地域特色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年两县合并以来又一显著地标。
时至今日,大历山在东流百姓心中依旧是神圣的。每逢周末节假,当地人会选择到大历山一游,登山远望,满城美景尽收眼底,拾级而上,更别有一番滋味。大历山已然成为东流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