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到江南?
“常熟这样美丽的地方,即使在今天的江南,也不多见了。不,别说今天,在古代也不多见。古里、白茆、梅李(有一幢古塔、一个明代藏书楼)、福山、徐市……这类远古若星辰的乡镇,事实上地在中国历史上,随着农耕文明的南迁而不断成熟,持续地瓜落蒂熟;同样,也跟随我们土地上伟大的长江潮汐,在历朝历代涌现出五彩多汁的累累硕果。
偏处苏州城北面的常熟,实际上避开了无数当时代怪异生活面貌下的种种喧嚣,而保存下来一点愈来愈珍贵的文雅,愈来愈罕有的安宁。虽然琴川河里的水,再不是*公望、吴历们当年眼中的倒映;再不是王石谷、庞薰琹们笔下的青绿波纹了。但“十里青山半入城、七溪流水皆通海。”虞山脚下的很多山林,依然葆有中国古时农耕的淳朴气息。”
“这相会或雅集或许是残缺的古诗的一行,它的根须实则在古老的、源远流长的汉语自身。我们共同的母语使我们走到一起,去吟唱我们共同的古老深沉的生的愿望。”(庞培)
我甚至想这刚刚流淌过去的会是岁月的万古溪流中最清澈绵延的一汪。
今天,因为这个画展,因为这束聚光灯里艺术家们笔下的自然江南,我们相聚在这里。在这里,河流、泥土、村落、花草的根茎、雀鸟的啁啾……风调雨顺的江南丰盈、绵延着“虞山绘画”的气脉。她滋养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作品的某个色块,某个笔触里--感受来自个体情感的遄流直下或轻重缓急,欢笑及忧伤……
她(自然)的智慧懂得,事物间的和谐,
还有声音的和谐,也来自不一致的琴弦……
蒸汽凝结的时候,是冷与热相遇,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还有我们自己,都是这样存在的。
当森林的险峻粗糙,
遇到洪水的温柔冷静,
这样剧烈的反差在自然中融为一体,
奇迹从此诞生,快乐从此诞生。
--约翰·德纳姆爵士《库珀山》
“望”假定了一种存在于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相对单纯的关系:“江南”意味着一方土地风物的形象糅合,而“望”则让具有观察力、天赋与技巧的呼吸着江南四季的艺术家将“呼吸”转化成绘画图像的行为。
于此,我们就能理解此次参展艺术家们的可贵:他们在尊重各自所用媒材与表现特点的同时还机智巧妙地借用了全新的图像,最终都比较成功地创作出表现自己面貌的图式图像,而不单单是一个“风景”,这是不易的。如果对这些作品的图像性质加以分类,可以说,其中部分来自于现代影像;部分来自于对西方抽象艺术的学习与借鉴;部分来自于对传统图像的致敬式的再建……这些都为虞山当代绘画在题材、观念与表现方式上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那,如何回到江南?将不再是空洞的追问。
顾文红作品
*国强作品
任晓东作品
宋磊作品
王振红作品
张洁作品
周华明作品
刘亚禄(特邀)
俞刚(特邀)
万新光(特邀)
朱文兴(特邀)
温寿康(特邀)
此次展览汇聚了当代常熟画坛初具影响力的“70、80后”画家群体的代表性近作,他们从身处的江南形象与日常情境中发现具有恒永性的视觉力量,从图像细节中掘取源自心性的终极怀想,并以自身的真切体验与理解,赋予这些日常的“瞬间”以意味与涵义。在表现题材上,这些画家又将视角延展到“远方”--从江南出发,如何回到江南?这是此次展览的核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