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口阻风
[宋]*庭坚
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
天与水馍糊,不复知地厚。
谁家上江船,狂追雪山走。
孤村无十室,旅饭困三韭。
*芦麋鹿场,此地广千肘。
得禽多文章,肯顾鱼贯柳。
莽苍天物悲,雕弓故在手。
鹿鸣犹念群,雉媒竟卖友。
商人万斛船,挂席上牛斗。
横笛倚柁楼,波深苍龙吼。
失水不能神,伐葭作城守。
欲寄大雷书,往问长干妇。
何当楫迎汝,秦淮绿如酒。
《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庭坚》*庭坚
广原嗥终风,发怒土囊口。万艘萍无根,乃知积水厚。龙鳞火荧荧,鞭笞雷霆走。公私连樯休,森如束春韭。倚筇蒹葭湾,垂杨欲生肘。雄文酬江山,惜无韩与柳。五言呻吟内,惭愧陶谢手。送菜烦邻船,买鱼熟溪友。儿童报晦冥,正昼见箕斗。吾方废书眠,鼻鼾鞲囊吼。犹防盗窥家,严鼓申夜守。冶城谢公墩,牛渚荡子妇。何时快登临,篙师分牛酒。
宋神宗元丰三年()十一月,诗人改官知吉州太和县,从汴京出发往江南去赴任,船经大雷口(今安徽望江县东二十里长江边),阻风停泊数日,这是泊舟最后一日(初七)所作。
此诗共分四段。开头八句是第一段,写江上风势和千舟待发的情景。广漠的原野上,暴风象一头猛兽在嗥叫。宋玉《风赋》写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口,盛怒于土囊(大穴)之口。”所以诗人接着说,暴风好象在一个无边的大穴门在怒吼。无数艘船只被暴风刮得在水面上漂浮、打转,好象无根浮萍一样。经过这一场风暴,我才真正领会到长江积水深厚的无穷威力。风助水势,水仗风威,长江的波涛,如巨龙的鳞甲在荧荧地闪烁;狂风巨浪的吼声,象天公在鞭打着雷霆之神,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官私船只,桅杆连成一片,一艘紧挨一艘,密密层层地紧靠着停泊在江岸边,好比捆扎着的春韭。这一段奇语迭出,大笔如椽,诗人以千钧笔力状写出狂风怒吼、巨浪滔天、桅杆如林、千舟待发的壮伟景象,令人神惊魄动、耳聋目眩!
“倚筇”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写诗人想把阻风泊舟大雷口的情况用诗文记录下来,而又自愧才低的复杂心情。诗人拄着拐杖在蒹葭湾闲游,以此消磨时间,等待风停开船,为时已很久。“垂杨欲生肘”是用《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之典,原意是说,忽然之间滑介叔的左肘生出一个瘤来。“柳”与“瘤”谐音通假,而杨与柳同属杨柳科,所以柳又称垂杨。王维《老将行》有“今日垂杨生左肘”句,也是说如今老将左肘生出瘤来。*诗“垂杨欲生肘”的意思是说,由于拄杖过久,手腕上简直要长出瘤来了。以此来说明阻风泊舟已很久.诗人急不可耐的心情。这便是*庭坚喜欢用奇语怪句的典型例子。接着写可惜自己没有韩愈、柳宗元那样杰出的才华,能够象他们那样写出雄健伟杰的文章来以表现江山这种壮伟的奇观;至于吟作五言诗,又自愧勿如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五言高手。但当我们鉴赏这一段时,必须透过表面自愧自谦的诗句,看到诗人内心深处的自豪与自信。正是在这种比较复杂的心情下,他才写出这首奇崛的诗来的。
“送菜”以下八句为第三段,回忆几天来阻风泊舟于江边的生活:由于停泊的船只鳞次栉比,所以送菜上船要经过邻船,时常麻烦他们;由于经常上岸买鱼,跟打渔人熟识了,结为新的溪友。有时狂风刮得天昏地暗,居然中午也能看见箕斗星,孩子们大惊小怪地来报告这天时晦暗的消息。而这时候我正丢下书本在睡午觉,孩子们说我的鼾声简直跟吹火使旺的革囊中所发出的沉闷的吼声差不多。这大概由于为了防止窃贼,夜里经常击鼓警戒,没有睡好的缘故。这一段由于抓住了特殊境遇下的生活特色来写,话虽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补足了“垂杨欲生肘”的意思,暗示阻风的时间太长了,诗人简直急不可耐。这样,又自然地引发出结尾的四句诗来。
结尾四句为第四段,写诗人盼望早到目的地的急切心情。诗人希望自己的船早日经过南京城和安徽当涂县西边的牛渚山,那时将设宴犒劳撑船的篙师。但诗中不直写南京和当涂,这是出于诗歌修辞的需要。因为“冶城谢公墩,牛渚荡子妇”远比南京、当涂两个地名来得具体,既都有出典,又暗示这是途中必经的名胜古迹,诗人急切地希望早日去登临游览一番。冶城故址在今南京朝天宫附近,因三国时东吴于此冶铁而著名;谢公墩为淝水之战大败苻坚数十万*队的谢安故居,遗址在今南京中山门内;牛渚山上有望夫石,传说古代一位妇女在山上望夫不归,日久化为石头,永远屹立山上;而荡子妇又是用《古诗十九首》中典故:“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有了以上这些带有浓厚文学色彩的古迹,诗人急于登览的心情便更加迫急,从而进一步反衬出诗人阻风后的情不可耐。所有这些,又反映了*庭坚诗构思上的奇特不凡。
《宋史·*庭坚传》参考译文
*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松风阁诗帖)
哲宗即位后,召*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庭坚配比苏轼,并称“苏(—)*(—)”。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二十四孝之*庭坚涤亲溺器
*庭坚从小便是一个孝子,对父母极为孝顺。长大以后虽然做了大官,名声显赫,在哲宗元祐年间,*庭坚以做到了太史的职位。然而他服侍父母,还是极尽诚孝之心。他对母亲的饮食起居悉心照料,极为周到。每天傍晚,他总是将母亲用的马桶亲自拿去洗刷一番,而从不差唤一般奴婢代洗。
他既然做了这样大的官,难道家里连侍侯母亲的丫环女仆都没有吗?当然不是。那么,洗刷马桶一类的事情,他为什么不自己省点事,让丫环去做呢?他说,替父母做事,是儿子分类的事情,如果不亲自动手而叫别人代做,那又怎能表示自己的诚心呢?*庭坚就是这样一个凡事亲自去做的孝顺儿子,虽然做了大官,却没有一天不尽其为儿子的孝心。赞曰:贵显闻天下,平生事孝亲不辞常涤溺,焉用婢生嗔。后两句或作“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庭坚转世传说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宋英宗赵曙)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曾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号称苏门四学士。*山谷又工文章,擅长诗歌,为江西诗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传说*庭坚中了进士以后,二十六岁时被朝廷任命为*州知府。有一天午睡,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您女儿死去多久了?”“已经二十六年了。”
*庭坚心想,今年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山谷体会了转世的道理,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意思是,我们自己是个肉身,动物也是个肉身,人跟禽兽名称不一样,肉体、灵性是一样的。动物的灵性只要稍微细心,你就看得很清楚。
*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庭坚“上千文章,尤长于诗”,又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行楷字卷(局部)是北宋书法的又一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
*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頫说:“*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登快阁*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我也真是一介愚笨的书生,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遭遇多少困难、多少不幸,却总是痴心不改,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地治理好自己管辖的地方。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晚上,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好在身边还有美酒相伴,总可以提起一点精神。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附录:《望江东-山菊》 (*庭坚体)——寻寻觅觅——秋野山坡菊如海,百奇韵,千姿态。陶公割爱不曾摘,舍小我,留精彩。肌轻气节悠然在,傲霜立,人何奈?重阳把酒话期待,国强盛,民安泰!
望江东*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①烟树:如烟似雾的树林。②江东路:以“路”代“人”。③直饶:即使。暮春时节,江水东西两头被如烟似雾的树林割断视线。望不见江东路。反复思量,只有在梦中来往,这样就不仅不怕烟树阻隔,更不怕江水的阻隔。在灯下写过无数封情书,可是想来想去没个合适的人给传递。即使找来鸿雁传书信,可现在还是传不去,还得等到深秋有雁南飞的时候。*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江西诗派的代表。追求用语奇险。又能词,兼善行、草书,为“宋四家(宋代蔡襄、苏轼、*庭坚、米芾)”之一。1.因“隔”而“望不见”,诗人用意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______,因为_________。2.下片通过____继续写____,其中有两次曲折,一是____,一是_______。3.“思量”“直饶”“还是”等词语,表现抒情主人公_________。4.有人说,这首词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曲折复杂的心理。说说你的看法。1.梦梦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视线自己的愿望2.写信“望江东“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3.失望与希望,思念与期待,沉思与呼喊4.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词题中的“望”是这首词的词眼。抒情主人公“望”自己思念之人,但是由于“江水”与“烟树”之“隔”,望而不得。怎么办?只好求助于“梦”,因为“梦”可以超越时空,自由来去,不受阻拦。但是“梦”毕竟是虚幻的。因此抒情主人公转而用“书”来传情。信写了不知多少,心中尽情抒写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但是“书”叫谁来传递呢?没有人!怎么办?那就请大雁吧。但是他转而一想,现在才是暮春季节,大雁暮秋才要南飞,托雁传书这一愿望也无法实现……诗人就是这样,把抒情主人的渴望又失望的心理一层层地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写出相思者情思之浓烈。二:(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分)答: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6分)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是宋代著名词人*庭坚的词作。这首词寄托了深刻的离愁和相思,表现了梦幻与现实的矛盾。这是*庭坚因*祸迁徒至西南时写下的一首抒情寄慨之作。语言平实而悲怨深沉,空灵浑成,是一首典型的北宋词。此词表达词人东望思归的心情。短短小令,四个层次,四个转折,由“望”而一气贯下,则有万般不可“望”处,此种陷入绝境的情形,非亲身经历不能言说。这首词写得流畅明白,内容单纯,层次分明,一气呵成,音律和谐,饶有民歌的风味。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表意的丰富性往往是通过省略、倒装、跳跃等形式完成的。其次,要坚持三看: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就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提供了感情基调。②看作者。如果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回忆该作者的诗歌的风格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③看诗句。我们可以圈出意象、表达情感的关键字词(句眼),要留意表情达意的形容词、副词、颜色词。诗歌往往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抒情议论处往往揭示诗歌的主旨。答案包括三个部分:写作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考查对诗歌主旨的解读。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晴。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晴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晴态,表现得曲折尽致。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蜜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返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晴。“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蜜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晴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晴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晴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梦,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晴绪,雾霭蜜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晴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晴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晴,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晴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晴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晴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张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