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的古代名人墓
据清同治《雩都县志》“卷十二﹒茔墓志”记载,于都汉至清历代名人的古墓共18座。分别是:汉代柴候刘叔乔墓;唐代都监杨筠松墓;宋代尚书右仆射李唐臣墓;元代翰林学士曾子仪墓;明代石康知县严鹗墓、广东兵备佥事袁庆祥墓、广西平乐知府严銶墓、南京工部主事何廷仁墓、刑部主事*宏纲墓、巡按浙江御史袁淳墓、巡按应天佥都御史李涞墓;清代孝廉易学实墓、孝廉梅贲英墓、孝廉李睿墓、陕西商州直隶州知州加知府衔宋昌琤墓、礼部主事宋昌芹墓、武进士宋应桂墓等。年文物普查时,多已无迹可寻。现据发现的主要古墓葬简述如下。
王鸿墓位于于都县贡江镇永红村柿坑里。王鸿墓座西北朝东南,青砖砌筑,墓高3.3米,宽5.8米,长9米,墓前设直径2.3米的半圆形明堂。墓面正中镶一块高0.55米,宽0.34米的青石碑,中书“始祖宋乡贤王公讳鸿字翼道府君、婆郭老孺人之墓”,墓建于北宋神宗八年(年),曾于清雍正二十年,道光十七年,光绪三十二年三次重修。王鸿(生卒不祥)邑人,字翼道。王羲之第二十四世孙,博学善草书,北宋书法家和理学家。宋皇祐年间被推荐到京城太学,后参加乡试,名列榜首。只因应试文中错将“沚”字写成“沼”字而被除名,从此绝意仕途,在县城南40里的泉石清幽处筑室隐居,自题居地之洞曰“需岩”,后人称其地为需岩。郡守刘彝聘请他主管郡校教学,他不出任,刘彝作诗颂扬他。邑令张宗谔请他出来做官,又不出任,之后张在城西建“望需亭”,以示景仰。赣州通判周敦颐,曾游需岩与王鸿谈先天之学,两人十分投契,周作诗赠王鸿,鸿答诗有“临别溪头承诲嘱,此心当为圣贤求”句。侍郎张颉将王鸿事迹上报朝庭请求表彰,没有答复。王鸿以隐居著书终生,所撰《大元经》、《囷铭》等,散佚失传。《中国人名大词典》中有王鸿条目。
李涞墓明巡按应天佥都御史相李涞墓,座落在于都梓山固院的三塔坑,现已无迹可寻。李涞,字源甫,号养愚,生于年,卒于年,明代著名文学家,于都梓山人。明隆庆元年(年)中举人,五年登进士,初授官宝应县令。明万历五年(年)调山东任佥事,任内曾向穆宗上《治河疏》,深得穆宗赏识,再调任广西参议,多有建树,后提升为都察院长官(中丞),巡抚江南十郡。他禁止设宴迎送,力除奢侈浪费、贪污枉法,不谋一钞一物,一些下级官员意欲替他盖栋住房,他说“年岁不丰稔,还谈不上做私房”。在江南5年,他的粗布衣帽和被帐都是旧的。贵州巡抚郭子章说“如今天下称清廉的人不多,但真正名实相符始终如一者,只有李中丞一人”。后因母亲年事已高,李涞上疏请求退职,获准归家,在家除孝敬母亲外,每月集县里读书人讲解理学,培养后代。万历二十三年,李涞纂修《雩都县志》,并亲自撰写序言,阐明“方志属史类”。此外,他还撰写了《明觉寺来归常住田记》、《重修罗田岩濂溪阁记》、《重光塔记》、《蜚英塔记》、《勤*楼记》、《诸书记》、《濂溪阳明善山三先生祠田记》诸文。并著有《经赋书》、奏议、文集、语录多卷。
杨筠松墓位于于都县宽田乡的杨公坝(古称药口)河岸边,因多次遭遇水毁,今墓无存,石碑现保存在于都县博物馆内。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今广东信宜县)人,唐僖宗(年―年)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古代著名风水宗师。著有《疑龙经》、《撼龙经》、《天玉经》、《都天宝照经》、《龙脉经》等风水学专著。公元年卒于赣州。明万历初,太守叶公梦熊竖碑表之。
罗威千墓座落在于都曲洋圩西面米处。墓座北朝南,红石青砖结构。墓堂呈圆形,直径2米,墓面宽2米,高1.5米,中间嵌墓碑一方,上刻于都武举人谢文经撰写之墓志铭,两侧石板上刻有楹联。现保存完好。罗威千,清代于都曲洋人,清代例赠武略骑尉。
水头东汉墓座落于于都县岭背镇水头圩西面约1公里处,建于东汉年间。墓室全由火砖垒砌而成,墓坑长6.7米,宽2.2米,深2.5米。
西郊东吴墓座落于于都县贡江镇西郊,建于三国时期。墓向正北,为“凸”字形砖室墓,墓室长3.55米,宽2.12米;墓道长0.30米,宽1.30米,距地面1.85米。此墓四壁皆为横顺砖交错平砌,纹饰多朝内。墓底砖砌成“人”字形。
马岭岽隋墓座落于于都县新陂圩北1公里处,建于隋朝。
杨仁山墓座落于于都县盘古山镇仁风圩南面,杨仁山系仁风杨氏始祖,墓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年)和雍正八年(年)两次重修。墓朝东北,用青石板拼砌围墙,外围有台阶和亭亭玉立的两根望柱。墓顶嵌一石宝盖。墓堂呈圆形,直径3.5米。墓面也用石板拼砌,宽3米,高2.2米,额嵌一长条石块,上刻人物故事图案浮雕,其余石板均刻有动物、花卉图案浮雕。其规模之大,装潢之美,在境内尚属鲜见。
张炎母之墓座落于于都县银坑镇河背村。张炎,字叔明,宋代于都长兴里(今银坑平安)人。此墓座东向西,砖石结构,墓堂呈圆形,墓面用长条石拼砌,中间嵌汉白玉碑一方,上阴刻:宋故始祖大理寺评事张公叔明府君母刘老儒人之墓。墓始于南宋淳熙年间(-年)由吉安永丰西山迁此,清乾隆五十八年(年)重修。墓碑宽0.85米,高0.70米,现状保护尚好。
刘江东墓座落于于都县葛坳乡上脑村常树庵东南半山腰上,也叫天字岭,墓地呈望江虎形,王字穴,现仍保存完好。刘江东,字渊则,号白头,又名七碗,生于大唐中和四年(公元年),即唐末五代时人,卒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年),于都县葛坳乡上脑村人。刘江东乃当朝大学士,为虔州防御使,后升为吏部郎中,与曾文辿先后拜风水祖师杨救贫为师,师徒三人潜心研究风水,终成一代堪舆大师。在地理学方面造诣颇深,写下了许多著作,如《三宝经》、《囊金序》、《乘生秘宝经》(系指宝经传)、《口传十二倒杖》和《刘公葬法》等等。
(供稿:于都县志办)
支持于都在线
◆新闻报料、广告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