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靖
方氏为枞阳、桐城大姓,人多支繁,其最兴盛者约有四支:桂林方、鲁谼方、会宫方和*华方。年后枞阳、桐城分治,鲁谼方属桐城,会宫方、*华方属今枞阳,桂林方氏则分属两地。
桂林方氏夙有“我国第一等的诗礼之家”之誉(台湾著名作家高阳语),世代薪传火继,诗礼传家。明代中叶以后,名贤辈出,影响深远:或兄弟同登科第,或祖孙世代簪缨;或忠贞显于朝,或风节扬于野;或孝悌著于家,或诗文彰于世。年来,书香不断,名满天下,为我国学术文化史上贡献卓著之家族。
清初学者、著名诗人朱彝尊说:“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现代著名作家梁实秋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当代学者钱理群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桐城旧有谚语:“张姚马左,不如县市方。”方氏为桐枞第一名门旺族。
方氏原籍饶州,其先辈由广信迁鄱阳,再迁休宁。宋末方德益迁池口,元初复迁桐城凤仪坊,是为迁桐始祖。原称“凤仪方氏”,因早居县城(旧称“县市乡”),亦称“县里方”或“县市方”。二世方秀实,元彰德主簿。三世方谦,元望亭巡检。四世方圆,元宣使,生有三子:端、法、震,是为五世。方端之后称长房,方震之后称前三房,其后代皆居桐城。中房方法,中明建文应天乡试,任四川都司断事;因不肯署名明成祖登基贺表被逮,自沉于望江。方法有二子:长名方懋,次名方恕,是为六世。方懋生五子:方琳、方玘、方佑、方瑜、方瓘;方恕生二子:方瑶、方玠;是为七世。中房七世以年齿为序:方琳后代称一房、方玘后代称二房、方佑后代称三房、方瑜后代称四房、方瓘后代称六房,方瑶后代称五房、方玠后代称七房。
三房方佑首中进士,两任桂林府知府,后世以官名族,遂称“桂林方氏”。桂林方氏虽得名于中三房方佑官职,但后世则指四世方圆支下的所有方氏子孙。
桂林方氏中房城居八世,人口众多,原有居地已不能共处。明代成化以后,中房子孙沿菜子湖两岸分迁,各占一庄,蔚为巨族。
其中迁居今枞阳境内的有四支:
中一房方琳生有三子:印、中、塘。方中无嗣。方塘迁东冈庄(今桐城市南郊),塘生五子:夔、弈、寅、允、尚,分迁孔城、白杨、松山、白巉诸庄。方印迁白巉庄(今枞阳义津义西村),明代方学渐、方大镇、方大铉、方孔炤、方文、方以智、方中通、方张登等,即此一支;清代方观承、方受畴、方维甸亦此一支。清代中后期的方建锺、方锡庆、方传理等属塘公后代方学华支下,居住在浮山、会宫一带。本支历史名人有:方印、方敬、方学渐、方大镇、方大铉、方孔炤、方孔时、方孟式、方维仪、方仲嘉、方文、方以智、方其义、方兆及、方兆弼、方中德、方中通、方中履、方中发、方登峄、方正玢、方正瑗、方式济、方观承、方张登、方张盘、方维甸、方受畴、方矩森、方传穆、方传植、方锡庆、方宝庆、方昌翰、方宫声、方履中等。
三房方佑迁姚家嘴庄(今枞阳县麒麟镇梅花村),“结屋万松间”,住所名“万松墅”。方佑之孙方收搆“海声楼”,曾孙方效筑“梅花馆”,其后代遂一直定居于麒麟、义津一带。近代著名哲学家方东美即为本支后裔。本支历史名人有:方佑、方隆、方效、方学勤、方义怀、方东美等。
四房方瑜生有五子:玺、来、舟、向、华。来、华无嗣。方玺迁魏庄(今枞阳县义津镇),方舟迁仙巉(今枞阳县义津镇先让村),方向迁赤城庄(今枞阳县义津镇增丰村),进士方向、方大任等即此支。本支历史名人有:方向、方克、方大任、方见等。(未完待续)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