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0件事你都知道吗?
1、崧厦镇是上虞人口第一大镇,拥有常住人口11万。
2、崧厦镇上虞发展最迅速的乡镇之一。
3、崧厦镇是虞北地区23万人口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4、崧厦人是幸福的,崧厦孝民时代影城年开业,是上虞乡镇中第一家现代化的电影院,不用挤着去城北看电影。
5、崧厦人去绍兴东站高铁站坐车非常方便。
6、未来地铁也将经过崧厦镇。
7、万达商圈紧邻崧厦而建,崧厦人去万达购物非常方便。
阮佳波摄
8、崧厦最为知名的人物是夏丏尊,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
9、曾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的何振梁也是崧厦人,为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立下汗马功劳。
10、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是崧厦人,他所率领的“俞家*”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的戚家*齐名,一起扫平了为患多年、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11、儿童文学作家金近也是崧厦人。
12、作为上虞的副中心,崧厦镇将升级为小城市。
13、浙江省*府办公厅《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年)行动计划》,崧厦镇成功入选。
14、入选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中心镇将获得与县级*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在建设用地支持保障制度、信贷、财力分配、税费等方面获得*策倾斜。
▲崧厦孝民时代影城
15、崧厦镇目前有伞企一千余家,年产值亿元,产量占全球制伞业三分之一。这也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全球三把伞,就有一把来自崧厦。
16、医院就在崧厦,看病很方便。
17、崧厦有个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祝温村,难以想象它十几年前还是一片发展缓慢的滩涂之地、交通闭塞的落后村庄。
18、年,崧厦镇祝温村*总支书记杭兰英以全国优秀共产*员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西三台上,观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19、崧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金纸的制作技艺,霉千张的酿造工艺......
20、崧厦有这些特色教育的学校:艺术特色的崧厦中学,童话般的金近小学......
21、崧厦臭豆腐是崧厦镇的一宝。
22、上世纪的时候,下桥头那对夫妻的臭豆腐很好吃,后来就吃不到了,再后来祠堂弄的臭豆腐就出来了,也出名了。
23、祠堂弄的祖师爷臭豆腐从爷爷辈就开始传承,现在儿媳继承了。他们家的臭豆腐还上过中央电视台,从下午开始,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几乎每时每刻都能看到长长的队伍。
24、祝家街上的臭豆腐排队也要排2小时,过年吃不到。
25、永锡巷口的臭豆腐也真当好吃,外酥里嫩。
26、崧厦霉千张是崧厦镇的另一宝。
27、霉千张制作历史久远,早在多年前崧厦镇有家“蔡万盛水作坊”开始生产霉千张。
28、霉千张发明者王绍荣的后代现在已经不做豆腐了,但当时的磨豆浆的工具却还保存着。
29、崧厦霉千张闻着有股霉臭,吃起来却香,大家都喜欢,就连东海普陀山的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院也经常派员来崧厦购买,以款待香客和云游的高僧。
30、崧厦的酥鱼很好吃,老市场门口还有几家味道不错的酥鱼店。
31、崧厦老街上仍然保留着很多深巷老弄、台门宅院,每次有空的时候都要去走走看看。
32、牛市街的名字跟牛的买卖有关。那时,牛主和买主会在朱家祠堂旁边的“老胡子馆”、“张记茶馆”茶馆,一边品茶,一边讨价还价,“牛市街”便由此得名。
33、曾经热闹繁华的牛市街,是南面韩家、潘家、西华以及东关等南岸头人到崧厦集市的必经之路。
34、牛市街以前是石板路,现在是宽阔的水泥大道。
35、牛市街是儿时的娱乐一条街,路口都是小吃,很多美好的回忆都留在那里。
36、牛市街上的书店陪伴我们度过整个童年,在琼瑶、金庸盛行的年代里,我们去那里借想看的小说,五毛钱一本,可以借上一天。另外还喜欢借《七龙珠》、《灌篮高手》,顺便玩上一下午的游戏机。
37、那时如果要去牛市街上的书店买参考书,要早点去,去得迟参考书就卖完了。
38、牛市街以前还有一个爆米花摊,就在书店门口,每次去都要排长长的队。
39、那时候牛市街上有四家游戏厅,小时候总是偷偷跑去那里打游戏,每逢星期天就跟几个同学一起去打三国战记,然后被爸妈揪着耳朵回家。
40、“天然照相馆”是牛市街上的百年老店,照相馆内有一百多年前的老相机。以前拍证件照都要来这里,还有最喜欢的木马,小时候每次拍照都要坐在上面。
41、牛市街29号是中国奥运之子何振梁的故居,现在已经换了屋主人,但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42、崧厦大街东西两端公路的先后开通后,银行、饭店也都慢慢搬走了。
43、牛市街口有对聋哑老夫妻在卖干菜饼,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每每路过总会买两个。虽然他们都不会讲话,但做饼的手艺那是一绝。
44、以前的崧城庙是虞北第一古庙,每逢崧城庙会,香客云集。
45、几年前正月十五的时候,崧城庙还有灯会,大人们带着小孩一起去看灯,顺便再在庙里拜一拜。
46、崧城庙原来有一副对联,是解放前上虞文人一致公认的第一好对联,据说上虞只有一副半好对联,崧城庙占一副,还有半副在下管原来的图书馆。崧城庙的这一副是:文笔凌云东来山色千重紫,词源倒峡南望江潮一线青。
47、几年前有游街,崧厦初中会组织同学卖自己做的灯笼,10到20元,人们就能买到一个心仪的灯笼。
48、崧城庙对着是个电影院,小时候学校会组织去那里看电影,看电影最开心了,还不用上课。《举起手来》、《妈妈再爱我一次》都是在那里看的。
49、电影好看,电影院外面的小吃更诱人。电影院后墙上常常能看到一些同学吊着篮子,买瓜子、花生、话梅等零食的画面。
50、电影院逃票看电影,70后一定有同感。
51、牛市街口曾有一个中年妇女做面包包,那个味道真的忘不了。
52、还记得春光网吧的举个手!
53、牛市街门口的药店上方是个羊毛衫厂,也有很多年了,当地人很多都会去这里定做羊毛衫。
54、崧厦老街上很多房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前著名的蔡万盛豆腐坊就在这里。
55、下图中的这两幢房子是崧厦最初改造的建筑物,拍照的这一头,据说是崧厦伞业启航的地方,第一代修伞人就在这里摆摊。
56、通往牛市街的跃进桥两年前拆掉了,好像去年刚修好。
57、牛市街上的吃的还有蛋宝宝,玩的还有熊猫机。
58、牛市街以前有很多修钟表的亭子,农行的位置原来是家早餐店,后来又变成了废品收购站。
59、儿时那段走着觉得很漫长的老街,如今却几步就走完了。
60、牛市街斜对面就是祠堂弄,因为弄里以前有一座俞家祠堂。祠堂弄也叫做“永锡弄”、“永锡巷”,是当时的“文化弄”,之前沿途有镇幼儿园、崧厦区校、崧厦中学等。
61、祠堂弄口以前是个供销社之类的商场,膨化食品还没流行的时候,那里就有卖高大上的甜甜圈,9毛一包,那时候已经是相当贵了。
62、永锡巷口的酱油香还弥漫在我的脑中。
63、永锡巷的石板路还有一段故事,清末民初,俞禄寿乘船回到永锡巷老家,他坦率地对人说:“我在上海赚了三千块银元,准备在永锡巷造一条石板路。”对前来的石匠要求他们“要铜钱礌勿进,我只有这个条件”。果然,用铜钱在石板路上礌(滚动),还真是铜钱掉不进去。
64、老早的时候,捡来的知了壳和柳条是拿去卖的,然后能买吃的和学习用品。
65、崧厦的陆家古碑坊,建于明正德11年(年),四柱三檐,中间的坊额清晰可辩:“正德丙子科京进士陆”,最后一字半边己残,根据历史记载和当地人的讲述,可以肯定此坊是为纪念明代陆璯而建。
66、“陈家台门”前后五进,规模浩大,雕刻精美。但是现在只有台门和二进的仪门还算完整。
67、顾家弄是清代崧厦的豪宅区,崧厦街上有名的顾氏,夏氏、朱氏在发迹后都在此建有台门。现在基本上都残破不堪,有的解放后都被移作他用。这一带也曾经是崧厦镇的*治文化中心,镇*府,大会堂,邮电局等都是这里。
68、顾家弄的崧厦邮局曾为牛市街带来繁荣昌盛,如今只有老台门上似乎还能隐隐约约看到“崧厦...”几个字。
69、顾家弄的“崧厦镇工会”门楼原先为何人宅第现在不得而知,解放后此处改为崧厦镇工会所在地,房子现在几经改造,而门楼却幸存了下来,上面“崧厦镇工会”的题记清晰可辩。
70、顾家弄的“乐耕草堂”是崧镇夏家(夏丏尊一族)的发详之地。他的主人是清咸同时期的巨富夏子香。夏子香幼年贫困,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为一代富豪。夏子香发迹后,回崧厦建造了一处浩大的台门院落,正堂匾额书“乐耕草堂”,以示不忘先志。
71、寺前村有一个废弃的老台门,依稀能想象当年建筑规模的宏大和气派。当地人称此为“察院厅”,俗称“大厅”,官名“柱史第”。他的建造者就是清初曾任广东道御史,仕至甘肃巡抚的王世功。
72、寺前村的“走马楼”前后三进,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建筑,主人不得而知,据传此屋主人与陈春澜先生是姻亲。
73、西华后街弄口的“兽头屋”是当地人的俗称,因屋脊装饰有兽头而取名,据说建于明代,是一个非常壮观的台门院落。
▲陆家古碑坊
▲陈家台门
▲寺前村“柱史第”
▲寺前村“走马楼”
74、崧厦被称为中国伞城,家庭式作坊随处可见,崧厦人做伞是全家总动员的。
75、崧厦中学门口的喷泉真美啊。
76、在崧厦中学读书时,作为通校生,总是偷偷给班级同学带外卖,最多一次是20份。
77、在东北读大学的时候买了把伞,结果发现是崧厦产的。
78、崧厦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看油菜花何须去婺源,崧厦就是上虞人家门口的“婺源”。
79、崧厦有种民俗叫做祭田公田婆,是崧厦人民劳动中形成的一种民间信仰,保佑一年的收成。
80、我是崧厦人,我骄傲,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大崧厦。
还有哪些关于崧厦的小事?
欢迎在留言里补充
文字:RUOYI
新媒微上虞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热文丨上虞这个地方规划曝光~
食色上虞丨这家早餐店,很多人愿意为它天天早起~
最美乡村丨在上虞人眼皮底下藏了百年的古村...
特色乡镇丨上虞这座小山,去了才知道这么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