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一口气花了三个小时读完《干法》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时分,窗外广场上的喧嚣早已散去,留下此起彼伏的蛙鸣反而衬托着夏夜的宁静,原本打算看完睡觉,但此时竟睡意全无,脑袋里充满了对稻盛和夫先生年轻时工作画面的想象: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在实验室里埋头鼓捣着实验器具,嘴里嘟囔着“为什么还是不行,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继续尝试吧,加油!”拥抱并喜欢上你的工作
说实话,我所期待的工作状态正是前文所描述的,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废寝忘食、坚持不懈,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遇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非常微小,即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所以,大多数人刚刚走进社会,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做起。
稻盛和夫学生时代没考上心仪的专业,毕业以后对于新型材料的研究工作也没有什么兴趣,并且被自己想去的公司拒绝,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份未知前途的工作,在缺乏可靠的研究资料,在没有什么像样的实验设备,也没有上司或前辈可以指导的情况下工作,想要拥有一颗热爱这份工作的心,估计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得到,然而他却做到了。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面对不喜欢的工作,都是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苦恼与迷茫。如果长此以往,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地虚度完,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坚定不移的做下去,就能从所谓的工作苦难中解脱出来。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让自己可以在工作中燃烧起热情,并尽力做一个可以起核心作用的人,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
热爱并迷恋上你的工作
极度认真的工作能扭转人生,这句话是我对整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当一同进公司的其他人都离开剩下稻盛一个人孤零零留在这个衰败的企业的时候,他反而清醒了:“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吧,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吧。”当时还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所以稻盛决定先埋头工作,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稻盛先生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二字来形容。然而正是这种极度认真让不到25岁的毛头小伙子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
看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去东京一家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的愉悦。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涵,他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有许多优秀的工匠,只要专心磨炼技能,制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他们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充实。中国历史上,工匠也是延绵不绝: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但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工匠的崇拜大多只不过是希望享受精湛的成果,而并不是去成为制作他们的人,对工作极度热爱的精神成为当今职场最稀缺和最值得呼唤的东西。
作为一名蓝城人,真诚、善意、精致、完美这一企业文化也令我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有了新的认识。真诚、善意是一个人道德层面的要求,是做好事情的前提;精致、完美则是对工作对产品的极致追求,这既能磨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也能看作是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精进”的道场,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是稻盛和夫的工作理念和绿城的企业文化是相通的。此时浮躁的思绪似乎有所沉淀,脑子里突然想到了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一词,然而《干法》一书让我觉得在工作这件事上一定是物极必“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