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寸土寸金关国计一苗一木系民生
TUhjnbcbe - 2021/8/20 6:57:00

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坚守耕地红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保耕地红线就是保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当天,重庆市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举行了“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以在线答题、线下打卡,以及主题展示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深刻认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以敬畏之心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

江津区东邻巴南区、綦江区,南界贵州省习水县,西接永川区、四川省合江县,北靠璧山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97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6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34.63万亩,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荣誉称号。

自年机构改革以来,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始终坚持把保护耕地作为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来抓,坚持把耕地保护贯穿规划引领、用途管控、要素保障“三大核心职能”始终。认真贯彻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市委市*府关于耕地保护的部署和要求,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在思考中实践,实践中思考,努力协调好耕地保护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较佳的平衡点,全力实现保护土地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整治“以改促护”

构建生态田园新画卷

盛夏六月,稻香渐浓。恰逢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刻,一畦畦水稻鳞次栉比,一棵棵绿树枝繁叶茂,一座座青山苍翠连绵,掩映着宁静的村庄,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生态田园画卷。

“我们在新增望江村有效耕地面积的基础之上,将该村耕地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和改造。”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年,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与石蟆镇联合开展石蟆镇望江村土地整治项目,为望江村“量身定制”了一套整治方案。具体实施中,采取坡改梯、坡改缓、台面重构、修筑土坎等方式将原有地形坡度大、利用率低下的荒坡地改造成有机蔬菜种植区。采取梯田整治、梯田修复、田坎修筑等工程并配套建设景观步道的方式将原有零散、破碎的梯田打造成景观梯田。采取田块归并、田坎修复、田坎整形等工程并配套相应的宜机化耕作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方式将原有水田改造成富硒粮油产区。用“占补平衡”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

年,位于江津区蔡家北部现代农业区的福德村被列入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通过旱改水整治、梯田整治等多举措并举,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到蔡家镇福德村市级土地整理(旱改水试点)项目来考察取经的客人络绎不绝,仅1个月就接待了8个兄弟区县考察团。“福德村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量约60%,项目完成后,预计将新增耕地21公顷,其中新增耕地率9.48%,旱改水整治23公顷。”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区水田面积公顷,占耕地总面积63%,土壤硒平均含量0.36mg/kg,达全国中硒以上水平,发展优质富硒水稻种植条件较好。依托福德村“一心、一环、五区”产业功能布局,该项目实施后将大力促进福德村富硒水稻生态田园建设。

高效整治和针对性的改造为望江村和福德村破解了“保发展”与“保耕地”的矛盾难题。如今的望江村,阡陌纵横间,游人身影络绎不绝,村民在耕地增产增收的同时,还多了一份旅游收入,荷包越来越鼓,小日子也更加甜蜜。

望江村、福德村土地整治项目只是江津区耕地保护工作中的缩影,像他们一样,通过土地整治而焕发新活力的乡村还有许多。自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以来,江津区共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个,竣工项目个(其中:国家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11个,稍加改造项目24个,区级项目个),总投资万元,实施规模公顷,新增耕地公顷,保证了全区耕地面积的基本稳定。同时,提高了耕地质量,经整理的耕地亩均产量提高了10%~2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为实现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

土地利用“提质增效”

走出富民富村新道路

如果说耕地保护是基本保障,那么土地利用则是最终出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土地利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业、农村、农民在其中发生着巨变。

近年来,对江津区所有行*村村规划进行实用性修编,整合零散闲置土地资源,积极保证农村产业项目落实落地。同时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新农业技术,确保全区农业实现增产增收。“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达34.63万亩,年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农民生产生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江津区石蟆镇正林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年,正林村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工程,新增耕地43.公顷。通过集中整理“荒、废、闲”项目,挖掘土地整治潜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使得“瘦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打造了一批高质量耕地,创造了耕地成片流转的有利优势。

年,该村实施了千亿斤粮食项目建设,对基本农田进行了改造。“改造一开始,我们家的生活就渐渐地有起色了。”说起基本农田改造,江津区石蟆镇正林村4组村民庞贤华感慨万分。庞贤华看准机遇,流转了30余亩外出务工人员摞荒的田地,种植稻谷,每年产量约2.7万斤,毛收入4万余元。以前生活入不敷出的三口之家,收入增加了,还翻新了老房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是庞贤华一家生活开始转变这一年,其所在的正林村也迎来了一个重大机遇。重庆粮食集团赴江津考察,认为正林村具有富硒土壤的天然优势、高质量农田的耕作优势以及土地整体流转的高效管理优势,十分符合他们开发富硒大米的条件,并与正林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用于打造富硒大米种植基地。

通过机械化作业,采用无化肥无农药等绿色生态技术,构建了高效优质的农业发展模式,正林村耕地亩产量提升至0斤,零售价从过去的3元/公斤提升至现在的16元/公斤。此外,采用劳务外包加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方式,解决了该村30余个社员的就业。“粮种基地模式”不仅产了好粮,更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也让耕地得到了保护。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保护耕地的三赢局面,是江津区探索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模式的成功案例。

截至目前,江津区建有富硒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约15万亩,拥有寿硒源、硒客来、硒浦、石蟆硒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优质油菜种植基地11.5万亩,高粱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亩,实现了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发展。更将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发展高效农业等相结合,推动土地流转和农村耕地的“三权”分置,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的全面小康注入新活力。

土地保护“严守红线”

抓牢耕保执法主动权

江津区通过采取有效遏制新增违法占耕、快速消化存量违法占耕、加强*策宣传引导合法用地等措施,强化耕地资源管理,并取得一定成效。

年10月12日,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村民游某某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社区七组批少占多修建宅基地。10月16日,区农业农村委、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慈云镇执法人员再次到违法现场,确定除合法审批面积外,违法占地平方米(耕地平方米、基本农田平方米),现场告知违法当事人游某某只能通过拆除复耕复绿方式整改。10月30日,违法当事人游某某开始主动拆除在建违法建筑,现已拆除复耕复绿。

上述案例深刻反映出江津区坚持以国家、市级、区级卫片为抓手,结合日常巡查、信访反映及时发现违法占耕行为,横纵联动快速进入查处处置程序,缩短消除违法状态时间,降低执法成本,实现“发现于初始,消除在萌芽”的目标。

江津区不仅在严控新增上下足功夫,并依托于乱占耕地建房存量图斑清理和近年来卫片违法图斑,梳理历年来未整改到位违法占耕项目,建立整改台账;组织相关科室梳理用地审批流程,并结合实际主动下沉到各镇街、平台,进一步提高整改效率。以年至年卫片为例,通过拆除复耕复绿和征转用手续消除违法占耕亩;乱占耕地建房摸排存量问题项目,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会同属地镇街、平台明确整改方式,锁定整改时间。

加强执法力度是手段,建立合法用地意识是目的。江津区将耕地保护相关工作列入区委常委会和区*府常务会重要议题,进一步转变全区各级的合法用地意识并统筹部署,形成规划自然资源工作协同机制,印发了《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江津府办发〔〕65号)考核文件。同时,陆续在《江津日报》、江津电视台、

1
查看完整版本: 寸土寸金关国计一苗一木系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