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湖梅,开花已满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南京梅花的“磁场”有多强?这不,多年前,就连诗仙李白都慕名而来,流连于玄武湖畔,留下了这宝贵的赏梅“日记”。也难怪,士人“一枝春”,少女“梅花妆”,在六朝时期,一枝春已是梅花的代称,文人视其为咏梅圭臬,成为相思的典故和高洁的象征;“梅花妆”更是传出建康宫,妆扮金陵,风靡华夏,少女争相竞仿,历经千年仍为时尚。
梅花妆风靡古今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深受宋太宗赵光义赏识、18岁就被赐进士及第的杨亿在《少年游》中提到的寿阳妆指的就是梅花妆。
梅花妆又名寿阳妆,是因为它与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爱女寿阳公主有关,其来历被沈约记载在《宋书》中:“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日,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汉朝兴于魏晋,传说女娲创世之初,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故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多年前的这一天,天气清明,受宠的寿阳公主沐浴着阳光,信步皇宫,来到父皇修建的含章殿前探梅寻春。也许是累了,也许是沉醉于花香,她在含章檐下梅花树旁躺下休憩,微风吹过,一朵梅花悄无声息地飘落到她的额头。在梦中,梅花仙子采梅韵撷霞彩轻染五个花瓣,公主醒来后发现异常,淡淡的花痕屡拭不去。从此以后就有了梅花妆。
相较于《宋书》,北宋版的“永乐大典”——《太平御览》的记载更为详尽。该书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和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延续了《宋书》的记载并进行了补充。话说公主的额头意外晕染一朵梅花之后,此事迅速惊动了皇后。皇后看了,觉得非常好看,命“留之,看得几时。”后来花痕“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们“奇其异”,觉得梅花点额更显漂亮,纷纷“竞效之”,于是“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梁洲梅岭
“梅花妆”的诞生传奇而浪漫,它仿佛是神来之妆,迅速流行,频入诗篇。李白说:“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欧阳修说:“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范仲淹说:“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寿阳妆。”
梁洲梅花隧道
古人对梅花妆的追捧不仅仅限于诗词,有的地方干脆将镇名称作花靥镇。据《江南通志》卷二百《花靥镇》记载:“寿州之花靥镇,亦以寿阳公主梅妆而名,附防极矣。”历史上的花靥镇大约在今天安徽寿县西北二十五里处,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从此花靥镇变成抗金前线成为戍守要地,并设有榷场,是南北互通有无的贸易重地。
梁洲梅坡
不过,北宋时期的花靥镇一片欢乐祥和。“花靥谁名镇,梅装自古传。家家小儿女,满额点花钿。”慷慨陈言“斩京头以谢天下,斩臣头以谢蔡京,臣死之日,犹生之年”、以弹劾奸相蔡京闻名天下的刘安上在担任寿州知府期间曾以诗记事,反映了当地民风。梅花妆的流行在《寿州志·花靥夫人墓》中也得到了印证:八公山十一峰南,即花靥夫人墓。今有迹在。花靥夫人即寿阳公主,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淮南民间今仍有此俗,少女多从之,幼童点之名曰“眉眉(梅梅)俏”。
“周文王时,女人始傅铅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宋武宫女,效寿阳落梅之异,作梅花妆。隋文宫中,红妆,谓之桃花面。”这段文字出自明代《永乐大典(残卷)》卷之六千五百二十三《十八阳妆》。佛妆、墨妆、晓妆、桃花妆、汉宫妆……大典共收录了明朝之前历朝历代流行过的18种妆容,其中梅花妆就如同人们对梅花的挚爱,历久弥新。
这么好看且有文化内涵的梅花妆
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回?
梅花节期间玄武湖景区联合谢馥春
推出梅花妆免费体验活动
每天限20人
报名链接
活动时间:2月21日——3月5日;11:00——18:00
活动地点:环洲谢馥春
参与方式:报名成功后,进入文创商店小程序,可在我的订单-待发货中查看核销码,凭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