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婆婆勉强露出了笑脸,不过依旧改变不了早晨的清冷,看着路边穿超短裙的女孩,忍不住感叹,年轻真好。近处几个工人在谈论中秋节和国庆节相撞的事,不得不说时间真的一点都不偏向谁,一年中秋又到,团聚却依旧遥遥无期,想妈,想家,想一切熟悉的……了无事事的感觉,人在施工现场晃悠,脑袋却留在了诗词里。
翻开一部中国诗词史,我们不难发现随处可见的浓浓乡情与乡愁。马致远的一曲《天净沙·秋思》出了无数天涯断肠人的漂泊坎坷,而欧阳修的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戏答元珍》则写出了人在官场心忧仕途的无边慨叹。
士子们为前途命运为家国天下而忧,他们的诗句中有着太多的沉重,而久居深闺的女子,虽无宦海沉浮的苦闷。人世间之悲凉但在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汉武帝《秋风辞》)的季节,也有自己的一份惆怅。王炜的《乡思》即以一位女性所特有的敏锐感受与丰富联想,写出了她对故乡的无限怀念。
不禁乡思倚危楼,山色空濛海气浮
风雨别来花半老,音书隔绝雁惊秋。
林间野鹤呼幽梦,天际浮云带远愁。
好寄相思与,门前日日有潮头。
首联写赋诗缘起及眼前所见之景,境界开阔。在古诗词中,我们常可以见到倚楼或倚危楼这样的字眼,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不禁乡思倚危楼和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每每于心绪郁结之时登高望远或借开阔景象纾解心中不快,或希望于高处能够见到自己心中所想之人或事。在本诗中诗人不禁乡思之苦而独倚危楼,希冀登高临远,或可得见故乡之一隅。
虽然明知远隔千山万水,自己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但她只得借此聊以慰藉。然而目之所及,尽是一片烟雨迷蒙,远处的海面正云气升腾,故乡于此间更是遥不可及了凭栏远眺,爱而不见,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可想而知。
颔联描写的是近景。花草凋零又一秋,恰逢一场秋雨过后到处红衰翠减。自古逢秋悲寂寥,本来就是萧瑟的秋季,而落红满地的萧条更能触动作者的愁思。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交通不便对客居他方的人来说,对来自家乡的消息更为珍视,哪怕只言片语。
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庭坚白云行处应垂泪,*犬归时早寄书(《次韵寅庵》)都是写对家书的企盼,而张籍的那句著名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更是将游子的漂泊心态描摹得细致入微。而作者却与家乡音书隔绝,她举目四望,只见长空万里北雁南飞。
雁这种按时令迁徙的鸟类通常被赋予思乡的含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即写游子盼归之心,而范仲淹亦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之句。雁阵惊寒而知归,自己却滞留他乡,归期未定,思及于此,怎能不黯然神伤?
颈联中写因为音书隔绝,又望而不得,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与想象之中。清初之时仍然战乱不断,家中是否遭受战火,故园是否人事依旧,抑或物是人非事事休…作者于这短暂的失神之中思绪万千,然而林间的鹤唳却将她拉回现实。
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拟人化的呼字,将人与鹤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得鹤的形象变得生动了,仿佛它也不忍让作者长时间陷入对往事的沉思,徒增伤感。古诗中的拟人手法,可以使诗句更富于想象力。
天际浮云带远愁,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心绪苦闷,万事万物在她眼中都带上了灰暗的色彩,连天边浮动的白云都仿佛同她一般满腹乡愁。情寓景中,情景交融。
尾联写出了作者的心愿,将乡思寄予门前的娄水,愿它能够把自己的思念带回故乡。娄水,即今天的江苏浏河。这句诗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谋而合。流水与明月皆是不断流转变换之物,门前日日有江水流过,天涯共看一轮明月,诗人的愁闷与牵挂也便有了寄托。
这首诗并不是无病呻吟之作,后四句想象尤为出奇,令人耳目一新。读这样的诗你会不会深陷思乡情绪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