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朝有很多出名的诗人,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还有杜甫,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之作,但是因为古代战争很频繁,再加上通讯不发达,所以很多的诗作被遗失了。但是有这样的一位唐朝诗人,一生没有留下很多的诗作,只留下了一首,仅此一首,但是却被后世称作经典,一直传承到现在,这位诗人便是金昌绪。
后人只知道他是一位唐朝人,但是关于这位诗人的其他一概不知,甚至不知道金昌绪究竟是男是女,这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他此生唯一的一首作品被流传至今,这首诗作叫做《春怨》:打起*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因为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诗作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所做,生动的写出了一位女子对夫君的思念之情,所以不少的人都觉得金昌绪应该是一位女子。
但是唐朝也出过很多的闺怨诗,都是男人所做,根据女人的心态和口吻所写,比如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还有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作。所以说金昌绪也很有可能是一位男子,这首诗只不过是他假借女人的口吻所作的一首诗罢了。
而《春怨》之所以如此的出名,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这首诗全诗只不过短短20字,但是却在人的眼前展现出一幅妇人赶鸟思君的连贯画面。而且金昌绪这首诗用词和白居易一样,直白易懂,但是穿搭出的感情却非常的浓厚,用最简单的字词表达最深切的感情。这4句诗每一句都上下连贯,充分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第一句“打起*莺儿”,讲述得死一个妇人无缘无故的开始驱赶枝头的*莺,第二句“莫教枝上啼”便交代了夫人为何驱赶*莹的理由,是因为*莺总是啼叫,但是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之所以不想让*莺啼叫是因为*莺吵了自己入睡,也就是第三句的“啼时惊妾梦”,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之所以要入梦,是要在梦中相见远在辽西的丈夫,层层递进,环环紧扣,表达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在唐朝的时候,辽西一直有契丹人虎视眈眈,所以唐朝长年有大*驻扎在边界,以防契丹侵犯。那时候的通讯不像我们现在一样发达,士兵写一封家书很难送回家,所以如果丈夫在外戍守,夫妻俩往往好几年都见不上一面。
而金昌绪并不是以梦写闺怨的第一人,但是之所以他的这首诗能成为经典,是因为他的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字简洁,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可谓是多一分则满,少一分则亏,所以这首《春怨》成为了唐朝闺怨诗的代表之所,后人也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评价这首诗一个字也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