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始,引领京剧旦角戏的一直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才涌现出以张君秋为代表的四小名旦。到了五十年代末,张君秋以他出色的艺术表演,赢得京剧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喜爱,被称为“张派”,观众们认为可以和四大名旦媲美。直到今天,也没再现具有独特风格,被普遍认可的自成一派的旦角流派。张君秋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艺术家。今年张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隆重纪念他,是广大观众的心愿。
图文无关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我有幸和张君秋先生接触过几次,聆听过他的讲话。年初打倒“四人帮”后不久,北京市文艺界在东郊工人体育场召开批判会,我认识了张君秋先生,在一次散步时还和他聊了约半个小时。
先生当年已57岁,“文革”中还受到残酷迫害,可是看着还是那么年轻,就像40多岁的样子。交谈中我提到了这个问题,他和蔼地笑着说:“我是个演员,自幼练功,平时注意保养身体,遇事尽量保持心态平静。毕竟我也快六十了,体力一天不如一天。”“‘文革’中您十年没有演戏,还练功吗?”他很认真地说:“当然要练,演员不练功怎么成,不光练功,还要吊嗓子,我总认为我会重新走上舞台的。京剧是我们的国剧,谁也禁止不了,我是个有点名气的演员,不少观众还是愿意看我演戏的。您看过我演戏吗?”“我在长安戏院看过您演的《凤还巢》。”“您感觉怎么样?有意见尽管提。”我说:“您唱得很好,只是那天我的票靠后边,我又是高度近视,看得不太清楚。”他笑了笑说:“很快您就能看到我演戏,您争取往前排坐。”
张先生待人谦和,毫无大艺术家的架子,而是处处考虑他人。我和他同桌吃过几次饭。每桌应坐十个人,可是有时才入座七八位,有人就动筷子要吃,张先生总是温和地劝说:还缺几个人,等都到齐了一块吃。同时他伸出手,招呼新过来的人入座。人到齐后他主动给邻近的人布菜。临散席时,看桌子上还有饭菜,他就劝大家再动动筷子,不要浪费。
会议中间,要演几场戏。第一场是梅尚程荀四派演员演的折子戏。第一出是梅葆玖、李万春合演的《霸王别姬》片段,梅葆玖演虞姬,李万春反串霸王。梅葆玖是梅兰芳先生的小儿子,“文革”中受尽打击,久久不能上台演戏;李万春是杨小楼之后的著名武生,年错划为“右派”,调出北京到了内蒙古。他们的联袂表演当然很受欢迎。第二出是程砚秋的大弟子赵荣琛先生表演的《荒山泪》片段。程先生自认为他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是《锁麟囊》,可是《锁麟囊》一度被宣告是抹杀阶级矛盾的戏剧禁止上演。程先生在拍摄舞台艺术片电影时,演的是《荒山泪》,从此后《荒》剧就成了程派的代表剧目。第三出是尚派演员表演的《昭君出塞》片段,演员的名字我忘了。第四个节目是荀派花旦孙毓敏表演的《红娘》片段。几出戏表演得都很精彩。人们看久了样板戏,忽然看到几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弟子表演的传统戏,顿觉耳目一亮,倍感新鲜。传统剧目不但富有历史知识,而且有高超的艺术水平。
知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也到会了,由于长期遭到无情的迫害,她已不能行走,由儿子背上了舞台。她作了简短的讲话,之后放映了她主演的影片《花为媒》。听着她动听的唱腔,看着她美妙的表演,大家都如痴如醉,感佩不已,同时也为她不能再登台演唱而惋惜。
第三场戏由张君秋先生主演他的名剧《望江亭》,消息一传出,大家都非常高兴。当时我对张先生知之甚少,忙向与会的京剧界朋友打听张先生的以往。
张君秋先生原名滕家鸣,出身贫寒,14岁跟随李凌枫老师学唱青衣,后又拜在王瑶卿门下学戏。年15岁时在吉祥戏院首次登台,演唱《女起解》,一炮打响,成为名角。次年他和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评为四小名旦。已经唱红的张君秋并不满足既有成就,他先后求教于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四位艺术大家对张君秋的天赋、刻苦、谦虚和已取得的成绩都很欣赏,梅兰芳亲自为他说戏,尚小云到剧院去看他的演出,主动认他为徒,教他唱戏,并和他合唱了自己的拿手剧目《福寿镜》。几位恩师的厚爱和谆谆教导,使张君秋的演艺水平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张先生对老师的无私传艺,终生不忘。他曾多次说:“在那‘艺不轻传’的旧社会,几位先生如此主动、热情提携后进,实在令人感动。”
张先生吸收诸名家所长,充实自己的艺术技巧。他扮相俊美,做工大方,唱腔甜润清新。他音域宽广,高低舒展自如,既有梅派的华丽,又兼备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他还利用中音强健的优势,使唱腔增加了跌宕险峭的旋律,更是悦耳动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使京剧青衣的唱腔达到了高峰,继梅尚程荀四大流派之后,成为一个新的流派——张派。
大家正热切等待着张君秋先生的演出,突然传来消息:张先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暂时不能演出。但传话说,张先生一定让与会者看上他演的戏。会议很快散了,我以为张先生的戏看不成了,想不到两个多月后,忽然接到了北京文联寄来的通知和戏票:张君秋同志病已痊愈,要在西城丰盛胡同中直礼堂演出《望江亭》。真是想不到的美事。
那天晚上不到七点钟,丰盛胡同中央机关直属礼堂外就陆陆续续来了不少观众,大家都很高兴,有人还谈论着张先生的为人和艺术。七点半钟演出准时开场,整个剧院座无虚席,录音者、摄影者众多。大幕拉开,张先生扮演的谭记儿一出场就赢得满堂喝彩,十多年没演戏了,大病初愈的张先生扮相还是那么年轻、秀美,表演巧妙传神,唱腔美妙动听,剧院里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张君秋先生诲人不倦,有众多门徒,不少人已经成为当今京剧界的台柱。北京的王蓉蓉、天津的赵秀君都是全国知名的京剧旦角明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张君秋先生对京剧艺术的贡献已载入史册。难忘张君秋先生。
(原标题:难忘张君秋)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胡天培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