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年-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死。李煜虽不通*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作为皇帝的李煜,无疑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词人,他的确是才华横溢,是晚唐五代十国时期成就最高、对宋词影响最大的一位。多少年来,人们不曾看到他在*权上的无能,而是看见了他失国失家的痛楚。是的,他本来也不想当皇帝,但是历史却偏偏将他推上了这样一个舞台,做了一场浑浑噩噩的演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长年生活在宫廷,贵为国主的李煜,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也压根想不到“干戈”会让他成为俘虏。习惯了别人在他面前称臣叩拜,一旦自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虏”,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人瘦发白”,从外貌的变化写出了内心极度的痛苦。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被俘后表示乐不思蜀,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而李煜却念念不忘他的家国、山河、宫殿,却因此而招致杀身之祸。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偎红倚翠
出处:宋陶毂《清异录·偎红倚翠大师》
释义:指狎妓。
赏析:南唐时,后主李煜被人称为“偎红倚翠大师”。一次他微服去妓院,见那里有一僧人,那僧人吟唱、吹弹、酒令样样出色,李煜非常喜欢,两人甚是投机,遂趁醉大书“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清蒋士铨《冬青树-梦报》:“偎红倚翠初承领,羡他名士悦倾城,这都是圣祖神宗与证盟。”
不堪回首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释义:常用来表示对巨大的人事变迁的感慨。
赏析:公元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周围还有好几个*权。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攻击的目标对准南唐。
这时统治南唐的是李煜,世称李后主。他在*治、*事上昏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能,诗词、音乐、书画等无所不能。他从小在深宫里长大,过着奢侈的生活,因此他的作品也大都描写宫廷生活的情景。李煜的妻子周后娥皇,容貌出众,擅长书画歌舞,但不幸早逝。后来,李煜又与娥皇的妹妹小周后相爱,在花前月下饮酒作乐,而把国家大事置之脑后。
宋朝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但李煜迷恋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只想求得眼前安逸,并不作抵御的准备,而一味向宋朝屈服。宋朝在哪里作战胜利或者有什么喜庆活动,他就赶紧命人向宋朝进贡财宝。后来,又主动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国号,作为宋朝的附庸。
公元年秋,宋太祖赵匡胤两次派使者通知他到开封朝见。李煜怕赵匡胤杀他,称病不去。于是赵匡胤以此为借口,派十万大*征伐南唐。
第二年初,宋*抵达长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但李煜以为宋*无法渡过长江,整天在宫内和一班和尚道士讲经说法。
一天李煜偶尔外出登城,见城外都是宋*的旗帜,才急忙去召援*,但为时已晚。挨到这年冬天,宋*消灭了南唐最后一支援*,终于攻破金陵。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到开封去。
李煜穿戴着白衣纱帽,战战兢兢地接受赵匡胤的召见。赵匡胤没有杀他,侮辱性地封他为违命侯,把他安置在城里。他名义上是侯,实际上过着囚犯一样难堪的生活。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人,降宋后的痛苦生活,自然使他抑郁不堪。不久赵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世称宋太宗。太宗取消了李煜违命侯的封号,封他为陇西郡公。但是,太宗比太祖更为猜忌。一次,李煜懊悔当时不该杀了两个忠臣,太宗得知后非常恼怒。
一天,李煜做了一首名为《虞美人》的词。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其中的意思是,过去美好的一切不能再回顾,回顾了只能使人更感到痛苦。
这首词传到太宗那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恋念故国非常忌恨。后来,又有一些怀恋故国的词作传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将他*死。
裹小脚的由来
据史家考证,中国缠足之俗,约始于五代末年“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后主时代。
早在盛唐之世,人们对妇女的“弓鞋”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说头部微翘的弓鞋最初为脂粉浓腻,体态丰满的盛唐宫女所创,给那些喜欢猎奇的男人以极大的感官剌激。“划步香阶,手提金覆鞋”,南唐统治者李煜更是别出心裁地将这种弓鞋用长长的布帛缠起来,以代替袜子。南唐小朝廷虽然短命,却有二事领风气之先,一是大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后主,开感人至深的一代词风;二是他的妃子窅娘始行缠足之法,开创了中国女性缠足之记录。
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
宋建隆二年公元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事”。
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公元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公元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杀。牵机药一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入错行的李煜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话一点都没错,入错行,结局不仅是倒霉,搞不好还会很悲惨。
南唐后主的李煜就是属于入错行的人,当了一把手以后,治国上面实在很难为他,即不懂管理之方,也不会用人之术,是一位十足的末代昏君。史书上记载李煜崇尚奢侈,耗费巨资在皇宫里搞了一个豪华的“锦天洞”,用红白罗缎做成月宫和天河。这还不够,他醉心于佛,仅在皇宫里就建了佛寺十几处,亲自穿上袈裟戴上僧帽,带领朝廷百官拜佛,前额磕头磕出了个大包,痛得呲牙裂嘴仍不停歇。在李煜的倡导下,南唐几乎成了佛国,遍地寺庙和尚。李煜的皇后周娥皇,是位绝代佳人,天资聪慧,多才多艺,不幸病亡。还好她的妹妹小周美貌不逊于姐姐,于是李煜又娶过来,人称小周后,为了小周后,李煜专门在宫中御花园内建了无比奢华的亭子,可以坐在里面看表演。李煜喜欢看一位叫窅娘的宫女跳舞,专门做了六尺高的金莲花,窅娘用白帛把脚缠成新月形,在金莲花上漫展舞姿,名声传出,搞得南唐女子竞相效仿,女子缠小脚的陋习由此发端,窅娘首创、李煜推广,遗传千年。不难想象,李煜穷奢极侈,不理国事,满朝大小官吏则天天为李煜的醉生梦死而上下忙碌,整个南唐社会陷入停滞腐朽状态。南唐腐烂了,宋朝的赵匡胤在巩固中原以后,抓住机会,大兵南下,把李煜吓得*不附体,赶紧称臣,派人送礼上门,内部谁说抵抗就灭谁,一心想通过和谈保命保江山。但是,江山面前向来实力说话,于是宋*打进来了,兵临城下的危机时刻,李煜还每天去寺庙拜佛,直到最后,宋*打进城里,李煜居然还在和小周后对诗:“樱花落尽春归去,”绞尽脑汁在想下一句,内侍冲进来说宋*到门口了,李煜如梦初醒,诗兴顿飞云天外,赶紧率臣列队投降,终结了南唐。
藏石赏石
在中国赏石、藏石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灵璧石研山”可谓是人人皆知,每每人们在谈论它时总是与李煜的名字相提并论,给后人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千古遗憾,为什么一方灵璧石会影响至古今,人们不厌其烦的诉说着它的故事呢?老调重谈真的使人能听出新意来吗?我带着这个问题对此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发现南唐后主李煜与灵璧石研山的故事,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力求能解决在石友中存在的迷惑。
李煜除爱好文学、音乐、书画之外还爱藏石赏石。据传说李煜收藏了很多怪石,有不少是灵璧石,其中有两块灵璧石是他最钟爱的,几乎每天都要、鉴赏、把玩、爱不择手,一至于宗朝*队兵临城下时,还不愿意舍下灵璧石而逃。这两块灵璧石中其一块为“灵璧石研山”是李煜之最爱,书画之用,鉴赏之玩,时刻不离其左右为李煜终身相伴之石。在李煜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死之前便将此“灵璧石研山”托付给后代家人收藏,后传到第三代孙,也就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妇人手里。当时“灵璧石研山”就有两块,其中一块在米芾与其夫人新婚之夜时被其夫人以终贞之礼相送米芾。米芾后来通过蔡京引见认识了宋徽宗,一次酒醉中将此研山视于宋徽宗观看,宋徽宗看后爱不释手,意欲索取,被米芾装疯卖傻中又夺了回来。后来宋徽宗利用皇权通过蔡京巧取强夺,在“一边是石头,一边是人头”的情况下,保住人头就丢掉了石头,保住石头就丢掉了人头。但若保住了人头终身变成了冤大头。在米芾万般无奈之下,米夫人救夫心切,双手捧着“灵璧石研山”直闯金殿献与宋微宗,被宋微宗强纳于宫,演出了中国赏石史上最精彩但不光彩的一幕。
对李煜的爱灵璧石之举,是灵璧石的灵性和魅力所感呢?还是李煜对这“天下第一石”情有独钟呢?历史上有不同有说法,清代著名文学家在《奇石记》中曰:“……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动,以志余过。又以叹南朝半壁江山今归何有,而独存此一片石也”。
后世有人将南唐国亡的原因归结到李煜的玩物丧志上;还有的说李煜的亡国原因是“不爱江山爱美石”,其实不然,一国的兴衰怎么归结到一方玩石上呢?我们先看看南唐亡国的内外环境,李煜当时是在内忧,外患加击下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君主,他怎能撑起大厦将倾之势呢。不堪重负的他,除了吟诗作赋赏石画画之外,还有能力体恤民困吗?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南唐的灭之哪是一朝一夕之事呢。更不是李煜一朝君王可左右了的事情。它是前代弊端的集中暴发,是一个从量变到质量的过程,并不是爱石头造成的亡国恨。再者玩石头不仅不丧志,反而益志,米芾因灵璧石写出了千古绝唱《研山铭》;苏东坡因灵璧石写出了历史名篇《张氏园亭记》;白居易因灵璧石写出了美妙诗篇《华原磬歌》;郑板桥因灵璧石画出了历史名画《石竹图》;蒲松龄因灵璧石平衡阴阳,震宅避邪保平安,完成了文学巨著《聊斋志异》,可见“俗人之玩,合当令丧志,君子之雅适性方可无忧”。就是李煜不也因喜欢石头能诗文、工书画、晓音律,尤擅长于词,能以准确洗炼的语言,赋予生活中感受以鲜明形象。勘称一代词人,对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吗?
小周后,怎样跟姐夫“偷情”?
南唐后主李煜,真是艳福不浅。小周后、大周后都是钱塘人——亲姐儿俩,先后做了他的“枕边人”。姐姐叫周蔷,小字“娥皇”。妹妹叫周薇,小字女英。巧极了,上古的尧帝,也有两个女儿:长女“娥皇”,次女“女英”,姐妹俩一块儿嫁给了尧的接班人——舜。大、小周后并没有“共侍一夫”的经历,她们和李煜成亲,是前后脚儿。
大周后先嫁入了深宫,她跟李煜非常恩爱;可惜,周蔷身体不太好,一卧病,就招娘家人进宫照料。就这样,周薇跟着父兄探望姐姐来了。“姐夫”注意她时,周薇刚刚15岁,就像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含苞待放。马令在《南唐书·昭惠后传》中说,周薇“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想必,小姨子未必有心,大姐夫早已属意。这个比周薇大14岁的男人,既是词中高手,也是风月行家。
史书上说:“(李煜)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可是,长相奇特,也无法兑换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李煜作为儿子孝顺、随和,作为国君优柔、多疑,更多时候,倒像个放荡不羁的“愤青”:“性骄侈,好声色,喜浮屠,为高谈,不恤*事。”和所有文人雅士一样,他迷恋辞赋、笙箫、醇酒、美色……普通人尚且乐此不疲,何况一国之君?
喜欢吃喝玩乐的李后主最舍得在诗词和女人身上下功夫。早在大周后沉疴在床时,他就开始惦记如花似玉的小姨子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很难抵挡这位风月老手的攻势,再说,李煜是大权在握的君主,又是妙笔生花的才子,喜欢还来不及呢,哪能轻慢、拒绝?于是,触发了一场满城风雨的“后宫丑闻”。
南宋诗人陆游,曾以史家笔调著成《南唐书》。北宋以后,撰写这部断代史的人多达六家,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胡恢、马令和陆游。清朝出版的《四库总目提要》以苛责著称,对陆游却高看一眼,称赞他十八卷本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南唐书·昭惠传》记述了周薇“替补”周蔷的内幕,那简直是一篇精彩、离奇的小说。
李煜是位高产词人,每有新作,便迅速传出宫廷,流布坊间,成为当年的流行歌曲。忽然,宫廷内外唱红了一首《菩萨蛮》,绘声绘色地描写少女如何偷情、怎样约会。这种“*色小调”怎会出自君王之手呢?大周后刚拿到歌词,便微簇蛾眉,细细地揣摩。很显然,词风就是李煜的;可是,他为何突发奇想,把小姑娘那点儿私事儿写得惟妙惟肖哩?“穴空风自来”,莫非,这首小词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那首《菩萨蛮》的确很“浪”,也只有李煜知道,歌词背后,藏着一张怎样妩媚的笑脸:“明月暗飞轻舞,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其实,词中这个“手提金缕鞋”、蹑手蹑脚跑出来幽会的小姑娘,正是周蔷的亲妹妹——周薇。李煜居然在老婆的眼皮底下瞒天过海,悄默声地跟小姨子好上了。
陆游的《昭惠传》披露了事发细节:周蔷病了,并没叫娘家人伺候。想不到,她竟*使神差地撞见了周薇——这就怪了!妹妹进宫探视,自己为什么事先不知道?姐姐满腹狐疑,便不动声色地问妹妹:“你什么时候来的?”周薇原本是李煜私下叫来幽会的,可怜这个15岁的女孩儿,少不更事,哪会瞪眼说瞎话呀?姐姐一问,便羞红了双颊,如实招认:“已经进宫很多天了。”
一句话,真相大白!周蔷的病情急转直下。她悲愤地躺在床上,不吱声、不扭头,至死也没看李煜一眼。年,周蔷病逝,年仅29岁。南唐朝廷,隆重治丧。李煜还悲悲切切地写祭文、立墓碑,落款自称“未亡人”。“道旁多少麒麟冢,转眼无人送纸钱。”刚出完殡,南唐后宫就过起了花天酒地、歌舞升平的小日子。
年,周蔷三周年忌日一结束,李煜便迫不及待地迎娶周薇。这一年,周薇18岁,史称“小周后”。初冬的金陵,晴空碧透,喜气洋洋。南唐后宫,早就热热闹闹地张罗起来了。借红烛,观美人。新娘莞尔一笑,李煜喜上眉梢。他俩做梦也想不到,眼前的荣华富贵,已经没有几天了。
被称为“千古词帝”。
史书评价:“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事”。
李煜墓
公元年七夕,当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时,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赐*酒*死李煜,又虚情假意封李煜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邙山。并请原南唐旧臣为李煜写了墓志铭,自己也特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