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瑾
在晚清和民国,重庆、武汉、安庆、南京、上海号称长江五虎,经济文化极其繁荣,且除了上海都是历史名城,为什么今天唯独安庆衰落了?这与省会地位的丧失关系极大,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治因素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山余脉。《汉志》云:“*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自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安庆地处江淮之间,上古时期属古扬州区域,因此这片沃土很早就孕育出了丰富的史前文化。
安徽之源——多文化交流的枢纽
1
大家对于良渚文化并不陌生,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但其实早在距今—年,安庆潜山就出现了堪与良渚文化相媲美的薛家岗文化。
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潜山发掘薛家岗遗址,通过多次考古研究,发现薛家岗文化属于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并且极有可能为“皖”的源头,这对于人们研究长江中下游史前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遗址里面发现了许多其他文化的痕迹,如屈家岭的壶、北阴阳营的釜形鼎、良渚的贯尔壶等,这说明了薛家岗文化具有开放性,在长江中下游这片文化要冲地带起到了交汇交流的纽带作用。
文化繁荣多样的薛家岗文化
此外经过分析,还确定薛家岗文化遗址是安徽省第一个大规模发掘的史前遗址,也是安徽省首次确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其实安庆这个名字出现的比较晚,最早的安庆为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简称“皖”亦来源于此。当然,如今“皖”字是古“睆”字的通字。《诗·小雅·大东》:“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睆,《尔雅·释天》解释为:“河鼓谓之牵牛;”河鼓在牛宿北面,河鼓共三星,即明亮、美好之意。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记载有关“皖”的文字,间接来源于《史记》。为何说是间接呢,因为今存《史记》中没有这样的记载,但古籍中有过此说法。唐代《通典》记载:舒州……古皖国也,春秋时有皖国,《史记》曰:皖,夏姓,皋陶之后。,宋代《文献通考》亦采用此说。
通过相关记载考证,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在春秋时期,如今的安庆不仅为皖国所在地,还是桐国、宗(枞)国所在地。而皖国国君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之后,相传皋陶因断狱公正,刑教兼施,使得天下大治,被舜推选为继承人,但不幸的是皋陶死于舜之前,所以其后世子孙得以被分封。据《帝王世纪》记载: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
此外根据史籍记载,皋陶的后代南迁至淮南一带建立了许多与皖国相同的方国,但其大多为子爵子国,而皖国为伯爵子国,足以说明皖国国君皖伯的爵位是高于其他方国国君的。按照《安庆府志》所说:“周封大夫于皖,而皖之名始著,大夫则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
关于皖伯其人,安庆方志多称“史逸其姓氏”,其实这是不对的,前面也说过《通典》记载皖为夏姓,但是这个也应该是不对的。《太平御览》引《元和郡县志》记载所说:“舒州同安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皖国也,《史记》曰:‘皖,偃姓,咎繇之后也’”。《路史》记载:“睆城,史云夏姓,非,地记睆,偃姓,系皋陶后。”同时《史记正义》也记载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由此可见皖国国君为“偃姓”。
但后来皖国被楚国所灭,人们出于对皖伯的敬仰,便把皖地称为“皖公城”,简称“皖城”,把天柱山称为“皖公山”,水为“皖公水”,李白有诗云:“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此外,在汉代还立有皖伯祠、皖伯庙,以示纪念。《安庆府志》记载:“五尺童子莫不知为皖伯庙,加礼敬焉”。可见皖伯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年文物普查时在潜山彰法山发现古墓群,大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通过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陶、铜、铁、铅、竹、木、漆、玉等文物,其中以陶器、铜器居多,而且还出土了用来铸造青铜器的陶范,这充分证明当时的皖国青铜铸造业是比较发达的。同时出土的陪葬“竹席”,其制作工艺精美程度不亚于如今的“舒席”,再一次说明了在皖伯的治理下,古皖国拥有丰富而灿烂的文化。
*事重镇——战火中发展的佛教
2
公元前年,秦将王翦攻破楚都寿春,“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置九江郡,后灭六国,分九江郡置衡山郡,郡治邾县衡山郡,郡治邾县。《史记》记载:“(二十八年)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
虽然历史学家对秦始皇此次东巡经过的衡山郡是否为今潜山存疑,但是一百多年后,却是真实有位皇帝礼登今安庆潜山,这就是汉武帝刘彻。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此外《汉书·武帝纪》也有此类记载:“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公元前年,51岁的刘彻南巡狩猎,途登天柱山,封天柱山为南岳并在此祭祀山岳,今天柱山景区仍有祭岳台景观,乌以风先生在《天柱山志》中写道:“汉武帝祭岳所用之大镬四口,四百年前犹存于山谷乾元寺,明末始毁。”
天柱山又名皖公山,一度被封南岳
话又说回来,元狩元年(公元前年),淮南王刘安因起兵事败,获罪自尽,汉武帝废淮南国为九江郡。同年衡山王刘赐谋反自尽,又废衡山国为衡山郡。后二年又废衡山郡,同时撤江南庐江郡,分衡山郡西部置六安国,分衡山郡东部及九江郡南部置新庐江郡(治舒,今庐江县)。分衡山郡南郡地置江夏郡。今安庆基本上属庐江郡。
值得一提的是脍炙人口的“乐府双壁”之一《孔雀东南飞》就是发生在今安庆潜山县,并且在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孔雀东南飞传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庆三面邻水,一面靠山,襟吴带楚,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是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极其重要的*事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著名的石亭之战就发生在今安徽舒城与安庆桐城之间。此地被大别山、长江、巢湖三面包围,“背湖旁江,易进难退”。吴*武七年(公元年),魏大司马曹休发兵进攻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上演苦肉计割发谢罪,以诈降曹休,曹休对此深信不疑,率*十万南下,攻取江淮。
八月,孙权到达皖口(今安庆怀宁),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各领三万人迎击曹休。魏国蒋济上疏:“深入虏地,与权精兵对,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未见其利也。”满宠也觉得“若入无强口,宜深为之备。”但曹休自恃兵马众多,不肯撤离,硬着头皮往前冲。《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休既觉知,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
石亭之战发生在安庆境内
最后吴*占据有利地形,魏*大败,曹休在贾逵的救援下大败而归,后不久郁郁而终。此战影响最直接的体现是魏国战败后与吴国僵持了二十四年的战略平衡,直到合肥新城之战才得以打破。而战后,孙权也威名大震,于一年后在东吴称帝。
东晋时期,安庆还为大家贡献了一个成语,这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晋书·庾亮传》记载: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故事中的雷池就在今安庆望江县雷池乡境内。
东晋成帝时期,庾亮任中书令,掌执朝*。当时西部边境不安,庾亮推荐温峤到江州任刺吏。不久,庾亮接到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的报告。庾亮听后没有马上行动,而是想骗苏峻到建康来做大司马。
苏峻接到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已生疑,于是索性发兵进攻建康城。温峤得到这个消息,一方面请求庾亮允许他率*从水路进入建康保卫都城,一方面号召将士们作好各种准备。但是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
他写信给温峤说:“我对西境敌人的担心,超过了对历阳叛兵的担心,你必须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一步。”由于庾亮低估了苏峻反叛的力量,温峤在江州按兵不动,结果苏峻进攻建康时没有受到大*阻挡。尽管庾亮率*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温峤“不敢越雷池一步”
于是庾亮紧急投奔温峤,温峤请他守卫白石。后来苏峻的一万士兵抵达白石,与仅有二千人马的庾亮展开血战。庾亮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击退了叛*。再后来,庾亮、温峤等人终于杀掉苏峻,平定了叛乱,弥补了因无过雷池一步战略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南北朝时期,行*区划州郡县极为混乱,再加上频繁的*权更迭,行*划分愈加混乱。今安庆地区大体上在南朝宋时属南豫州晋熙郡(治姑熟,今安徽当涂),到了南齐时晋熙郡又划属豫州(治寿春,安徽寿县),《南齐书》记载:“建元二年,割晋熙属。”梁时,晋熙郡改置豫州,太清年间改晋熙为晋州。后安庆地区并入北齐,改晋州为江州(改治怀宁,今潜山县)。陈时又改江州为晋州(仍治怀宁)。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动荡的年代,安庆依然保留着佛教的薪火。公元年,北周武帝灭佛,在禅宗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二祖慧可受达摩心法,护经南下,隐居今安庆司空山,建刹说法。后在司空山传衣授法予三祖僧璨,僧璨严遵师嘱,在司空山三祖洞安心修禅数十年,保存禅宗一脉。后相继传至道信、弘忍、惠能,使禅宗扎根于南方,“一花五叶”,发展日盛。因此安庆亦有禅宗圣地之称。
公元年,北周覆亡,隋朝建立。为改变这混乱的区划,隋朝实行以周领县的行*区划制度。南陈时的晋州又改名熙州,后又改名同安郡,《文献通考》记载:“同安郡五县(怀宁,宿松,太湖,望江,同安)。”唐朝时期,实行道州县区划制度,安庆属淮南道舒州。仍然下辖怀宁、宿松、太湖、望江、桐城(同安更名)五县。
至此,安庆在频繁的*权更迭、文化碰撞交流下,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据《安徽历史人物》一书统计,先秦至唐时期的安徽名人,安庆仅有一人,由此也可见安庆地区文化发展的缓慢。
后来居上——文曲两开花
3
北宋初年,因袭前朝制度,“仍曰舒州,亦曰同安郡。”南宋时期,“以康州升徳庆府改本*为安庆*”,《宋会要辑稿》记载:“安庆*,旧舒州,*和五年改德庆*,绍兴十七年改安庆*。”又因德庆府与*同名,遂取“同安郡”与“德庆*”各一字而命名,曰“安庆”,喻“平安吉庆”之意。安庆作为地方行*区域名称由此而来。
庆元年间,安庆*升为安庆府,治所怀宁。南宋中后期,蒙古铁骑南下,形势危急,安庆府治从怀宁几经迁徙,至景定元年,为阻止蒙古大*,最终治所定于宜城。说起来这“宜城”之名还是因东晋风水师郭璞登临盛唐山时有过“此地宜城”之言。
到了元代,改府为路,安庆路属直隶行省辖区。明代恢复府制,改安庆路为宁江府,属直隶南京。清时又改直隶南京为江南府,顺治十八年,分江南府为左右布*使,安庆属左布*使。到了康熙六年,又改左布*使为安徽布*使,标志着安徽正式建省,此时省会为江宁。而且这“安徽”之“安”则取自“安庆府”。乾隆二十五年,省会自江宁迁移安庆,安庆从此开始了它作为安徽省会一百多年的历史。
作为省会后的安庆,在文学艺术方面率先做出了表率。清代康乾时期,安庆出现了以戴名世、方苞、姚鼐等文学大咖为首的散文流派,因其初期代表人物皆为安庆桐城人,故称“桐城古文派”或“桐城派”。
桐城派大佬
桐城派主张“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在思想上他们主张由二程朱熹上溯孔孟,在文章上,继承发展明代的“唐宋派”散文,主张学习韩愈、欧阳修等人。主张古文写作需要有“义法”(即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来写作)、“义理”(将思想与语言表现艺术统一起来)。作为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且已从桐城扩散至全国。如曾国藩就是桐城派中期的代表人物。当时有句话叫“天下文章在桐城”,足以证明其影响之深远。
除了文学成就外,安庆的曲艺文化也很繁荣。俗话说“无徽不成镇,无石不成班”,前一句说的是徽商,后一句描写的就是安庆怀宁石牌镇的民间戏剧文化。
清乾隆时期,著名的“徽班进京”献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班子,因安庆籍人居多,故名徽班,如京剧鼻祖、三庆班主程长庚即为安庆潜山人。四大班子进京给乾隆唱戏,由此拉开了国粹京剧的序幕。此外安庆*梅戏及中国*梅戏大师严凤英都在安庆曲艺文化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晚清硝烟——战争引发的近代化
4
公元年,在太平*准备再次攻占江南大营时,曾国藩和胡林翼统率湘*自湖北反攻,在占领宿松、太湖、潜山后,准备兵分三路,进*安庆。一路曾国荃进扎安庆北面的集贤关,准备围城,一路副都统多隆阿率*取桐城进行阻援,一路按察使李续宜率*策应。
此时九江已经失守,长江水面已由湘*控制,安庆城被严密包围,太平天国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天京也形势危急。洪仁轩称:“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曾国藩也称:“迅克安庆,大局乃有挽回之日,金陵乃有恢复之望。”安庆*事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此形势下,年11月,英王陈玉成率*十万多人进行救援,但以失败告终。
年4月,陈玉成在次亲率三万主力进行救援,双方互派援*进行交战。5月初,洪仁率两万余人前来解围,想与陈玉成会师,但被湘*阻击,无奈退回桐城。同时太平*定南主将*文金自芜湖北渡来援,意图联合捻*及洪仁等*,复攻清*,但又被多隆阿部击败,只得退兵。
5月20日,湘*鲍超、成大吉部万余人奉调自皖南、湖北来援,目的是围堵陈玉成部于集贤关内。陈玉成得知后,立即退出集贤关,留靖东主将刘玱琳等人继续守卫,自带数千人赴桐城与洪仁会合,商定分三路大*共援安庆,但计划泄露,当三路大*进攻时,就遭严阵以待的湘*伏击,伤亡惨重,残*退守桐城。
湘*趁机反扑,鲍超开始进攻赤冈岭,刘玱琳等率*力战,终因弹尽粮绝,刘玱琳在突围中被俘杀。赤冈岭失守,数千太平*精锐全*覆没。7月上旬,湘*攻占了安庆外围的所有据点,直逼安庆城下,安庆危在旦夕。
8月,陈玉成、杨辅清等部约四五万人陆续进抵集贤关,陈玉成亲临前线,十路挺进,对安庆进行最后的一次救援。交战中,太平*将士每人背负一束茅草,冲到清*的壕沟前,一面砍杀,一面用茅草填平壕沟。在太平*冲击下,曾一度突破清*第一层壕,但清*凭垒阻击,并有水师大炮助战,太平*反复攻夺皆以失败告终。
9月5月,曾国荃指挥水陆并进,向安庆城猛攻,并在安庆马山脚下挖掘地道,暗通城下,装上大量火药,用火炮炸破城门,之后大量湘*攻入城内,会同长江水师,南北夹击,双方激战,最终太平*全*覆没。
安庆之战行*路线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庆保卫战。经过此战,太平天国形式急转直下,在此不表。但因为此役,不经意间就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化之路。
年,湘*攻克安庆后,曾国藩在此招募技术人才,在华蘅芳、徐寿、容闳等人到来之后,老曾说干就干,于是就设立了安庆内*械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事工业,而这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正式开始。
我们的历史教材上只说了洋务运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械所,至于这*械所是干什么的,发挥了什么作用都没有提及,造成了大家对此印象不深。
其实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清*府用的船炮火器都是购买自外国的,身在战场一线的曾国藩尤其能认识到这些火器的重要性,所以他提出“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因此在攻克安庆后,就广募人才,开始了筹备工作。
《清稗类钞》中说“文正尝愤西人专揽制机之利,谋所以抵制之,遂檄委雪村创建机器局于安庆。”在一切准备完成后,安庆内*械所就正式开工了。*械所以制造蒸汽机、炮船、火枪火炮等产品。
在*府的支持下,*械所一开始也不负众望。年7月,安庆*械所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同年底,试制成一艘小火轮,成为后来“*鹄”号的雏形。到年,开始生产各种劈山炮和开花炮弹。
虽然从现代眼光来看,安庆内*械所采用的依然是手工生产方式,不能算是工业化,但其能够自主研发生产,为之后的江南等机器制造局提供经验借鉴,并且也确实生产出了第一艘蒸汽机和轮船,诞生了机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开了我国近代工业的先河。
近代风云——省会的衰败落后
5
清朝末年,在社会大动荡局面下,光复会成员徐锡麟于年率先在安庆发动起义,之后熊成基受到鼓舞,于次年发动起义。虽然两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徐锡麟、熊成基慷慨赴义,但是这两次起义也加速了满清统治的灭亡。
民国初期,废除府州制,县直属省,此时省会仍为安庆。到年,抗日战争爆发,安庆沦陷,省会移出安庆,解放后正式定于合肥,一直持续至今。至此,安庆完成了其作为省会一百多年的历史使命。
曾经作为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昔日城市经济领头羊的地位早已不复存在,在与之齐名的五虎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高速发展下,安庆渐渐地走向了的衰落。
失去了省会城市的*策照顾、资源倾斜等外部因素外,其本身地理位置的偏远,城市外围交通发展滞后以及城市文化、教育的落后等内部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安庆这座千年古城、百年省会在发展中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而走向衰落。
现如今,安庆正在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接连打出安徽之源、禅宗圣地、戏曲之乡等文化牌,希望在落后中把握时机,迎头赶上,“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不负几千年前“此地宜城”之美称。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