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襄阳鹿门山之伏虎亭息波和尚伏虎处逍
TUhjnbcbe - 2023/2/8 0:31:00

伏虎亭位于鹿门山鹿门牌坊和鹿门寺庙的中间位置,东边隔路与竹林相邻。

伏虎亭(网络图片)

相传伏虎亭是鹿门寺高僧息波制伏老虎的地方。

息波禅师,大约生活在康熙六十年()前后,生平不详。鹿门山有“鹿门息波法师伏虎偈”灵塔。立碑者系息波禅师之徒“寂”字辈的约10余人,徒孙“昭”字辈的约30多人。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鹿门山上有一只“扁担花”老虎经常出没,人们谈虎色变,提心吊胆。远方的信众也不敢到鹿门寺烧香敬佛了。

息波和尚就带领僧人巡山防虎。一天夜里,他们正在巡山,忽然听到吆喝声起:“打虎——”。乡亲们拿着火铳、刀矛、扁担、铁锨,把老虎追赶到鹿门山上一个山洞里。

息波和尚带的巡山队举着火来到了洞口,一个僧人惊叫:“虎,在这儿!”霎时,棍棒刀枪一齐对准石洞里老虎。眼看棍起刀落,不料,息波猛地横出禅铲,“当、当、当”,挡住了那些落下的刀棒,大喝:“住手!”原来这位佛门弟子严守“不杀生”的戒律,想把老虎赶走算了。

老虎赶忙跪到息波面前连连磕头,眼泪象断了线的珍珠往下掉。息波见这老虎饿得前胸贴后心,肋骨一根一根,还通人性,不禁同情起来,连念“阿弥陀怫”。

他跟老虎说:“畜牲,佛门以慈悲为怀,只要你改恶从善,从此不再伤害人畜,我留你一条性命。有啥难处,贫憎自然有法为你排解。”老虎听后,眨眨眼,慢慢张开簸箕嘴巴,“啊,啊”地要息波看。息波借助火把凑近一看,呵,好大一只铁蒺藜卡在喉咙里。

息波想,这畜牲多日不能吃不能喝,怎不叫它瘦成这样,哪会有力气奔跑?善哉,善哉,见死不救一场大罪。于是他对一个小和尚说:“你把手伸进,把那铁东西拿出来。”小和尚听明白了意思,惊叫一声“妈呀”,爬地上直给息波磕头,说:“师傅,任你赶我下山,徒儿也不敢往它嘴里伸呀。”

息波不再说啥,他卷起袖子,对老虎说:“你别动,我来给你拔。”于是将手伸进虎口,慢慢地顺茬拔掉卡在老虎喉咙里的铁蒺藜。然后说:“这下没事了,你走吧,记住我的话,改恶从善,不要再伤害生灵。”

可是老虎噙着眼泪,直是摇头不走。原来.他受了息波救命之恩,想跟在息波身边报答他。息波想,它不走也好,畜牲本性难改,我交待它改恶从善,它未必听得进去,不如随我每日禅堂听经.慢慢识清规守戒律,皈依佛门,岂不既除害又行善,两全其美?便对老虎说:“你不走也行,但要时刻听我召唤,不得乱窜乱跑!”老虎连连点头。

从那儿以后,老虎就在这个山洞住下。好心的息波叫小和尚弄些豆浆油条加残粥剩馍给它充饥。息波给徒儿们讲经,让老虎在门外听,老虎有时好像听懂了经文,不断点头。这样,听经文,伴木鱼,熏香火,吃素食。时间一长,那老虎竟变得像绵羊一样温顺。晚上,回老虎洞里睡它的觉,白天来寺院跟和尚们共处无扰,倒像是寺院喂的一头家畜。

伏虎(李滨声/画)

“虎行千里吃肉”。这老虎几个月没见荤腥,熬得难受,只是平时不四处窜,见不到肉腥,不见不想罢了。一天夜里老虎醒来,突然听到山下小猪咬架的嗷嗷声,听着听着,涎水就顺嘴角流了出来。

瞅瞅寺院,山门紧闭,一时本性发作,蹑手蹑脚摸到山下,跳进猪圈,衔起一头猪就跑。主人发现了,敲锣打鼓高喊:“撵虎啊!”村民猎户闻声起来,打着灯笼火把,吆喝着把老虎撵上山。息波和僧众听到动静,赶紧跑出山门,看到老虎正大口撕着血淋淋的猪仔,好不残忍。

息波顿时火冒三丈,骂到:“孽畜,你忘了‘不杀生’的戒条?”举起禅铲,照老虎屁股“啪啪啪”责打。禅铲拍在老虎屁股上,它也不跑,也不犟,跪在地上服服贴贴。息波见它这么听话,又发起慈悲,收起禅铲,念起经来。他相信佛法无边,一定能把老虎教化成佛。

老虎虽然忍着疼痛卧那儿受责打,口中猪肉香味却经久不散,咂咂嘴,涎水又流了出来。它眨眨眼,思忖道:“我祖祖辈辈就是一张吃肉的嘴,干吗要一个劲儿地跟这和尚受罪?瞧,今儿才沾一点荤气,就遭这番*打,莫非真要我当个斋公,那可馋死我啦。”息波咕咕叨叨念些啥,老虎一句也没听不进去。

一头猪仔使老虎又想起了肉味,白天的素食它闻都不闻,到夜里,悄悄跑下山去解馋。人们发现了它,又吆喝连天地撵。这回不同的是,老虎上山躲进山洞,人们还是紧追不放,一直追上山来,到处都是灯笼火把。息波听到动静,带众僧到虎洞一看,顿时吓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原来老虎嘴里咬着一个戴红兜肚的小娃子。

息波念声“阿弥陀佛”,也顾不得许多了,一边骂着“孽畜”,一边上前去夺老虎嘴里那个娃子。老虎本想跑回山洞,慢慢把这娃子撕开,美美地饱餐一顿。

老虎见息波来抢口中食,心中就不高兴了,眯着眼睛瞅着他,想:你这个和尚真是狗逮老鼠——爱管闲事。我吃我的东西,碍你啥事啦?昨天吃一头猪,你恶狠狠地揍我一顿,我忍了;今儿好不容易弄到一个胖娃娃,你又来夺,今儿可不依你的了。

老虎头一摆,前爪按住那娃子,呲牙咧嘴就要撕咬。说时迟、那时快,息波高喊着:“不要杀生!”一步上前,两手扳住老虎的上下颌,要它放下口中的娃娃。

老虎嘴的美食,干着急咽不到肚里,早就要发怒了,又见息波来掰它的嘴巴,一时忘了眼前是谁,想道:我兽中之王怕过谁?你这秃驴竟敢如此大胆来虎口夺食。罢罢罢,正好这一个小娃子不够我一顿吃,干脆先拿你这光头肥和尚打个底。

于是,老虎丢下小娃子,长啸一声,张开血盆大口向息波扑来。息波闪身躲开老虎,煞时气得浑身打颤,骂声:“孽畜,我为佛祖惩罚你!”巴掌一扬,只见劳宫穴(经穴名,位在手掌心)冒出道道金光,“刻嚓嚓”如雷公闪电,不消片刻功夫,“扁担花”化作一堆灰烬。

从此,人们安居乐业,鹿门寺的香火又兴旺起来了。可是,息波却因犯了佛门“杀戒”,不能在寺内存身。他一个“旱地拔葱”飞上鹿门山顶,从望江亭出走,云游四方去了。

老百姓不忘息波为民除害的功德,就在他制伏老虎的地方,树立了一幢碑,叫“伏虎碑”,后来又盖了一个亭子,就叫“伏虎亭”。

伏虎亭附近景物

在伏虎亭周围,有不少的奇异怪石,传说与息波伏虎有关。

伏虎亭西5米处,有状似奔牛的奇石,相传此石是老虎在追捕一头*牛时,*牛躲避不及,化身为石。

绕过石化*牛,有酷似人体的盆骨石,相传是息波制伏老虎后,他席地而坐,起身后此石衍化成盆骨状。

为绝虎患,息波提笔书写了一段佛家经文,打入虎穴。今笔架山石,相传就是息波写经文放笔的地方。

笔架山石旁边是一只老鹰石,相传息波放笔时,墨汁抖落在地,闪耀金光,老鹰从天而降啄食此墨,化为石鹰。

笔架山前行数十步,有一处洞穴。洞穴由一块完整的巨石向内凹进两米而成,是老虎栖息之处。洞穴不大,洞口怪石嶙峋,洞内石壁光滑,洞底平坦如磨,整个洞石从远处看去形似一只奔跑的老虎。

鹿门息波和尚塔,高3.3米,上圆下方,共分七级。底座由八位金刚托顶而立,方形塔身四面刻有莲花、祥云、如意和佛像的浮雕图案。

三级之上是一块六角形塔身,塔身上详细记载了息波和尚在鹿门寺修炼的全过程。再往上,塔中心轴变成圆柱体,意寓莲花主干,其中串有形态逼真的莲叶。至顶端,则是一枝硕大的即将开放的莲苞,意为功德修成、圆融成佛。

相传诸葛亮拜庞德公为师,庞德公倾囊而授,诸葛亮虚心而学,常以单石为兵,集众石为阵演练阵法,就有了八阵石林。后来诸葛亮进步很快,处处高人一筹,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去。

诗星阁是为纪念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所建。“诗星”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的《吊孟浩然》:“高据襄阳播盛名,问人人道是诗星。”后人著述中也把孟浩然称为“诗星”。

诗星阁所处的地方溪流潺潺,景色宜人。据传,当年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常到此赏景、吟诗。

诗星阁建于年,阁名字由时任鹿门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郑同文先生所题。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襄阳诗人张子容、王迥,经常与孟浩然在鹿门山吟诗作对。到了晚唐,诗人皮日休追逐孟浩然足迹,在鹿门山隐居五年,创作了《鹿门夏日》《鹿门隐书》等诗文。

晚唐诗人唐彦谦,因仰慕孟浩然,自号鹿门先生,名其作品集为《鹿门集》。鹿门山成了诗人们或隐居、或相聚、或游览、或敬拜、或向往、或追思的地方。

相传,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从这里走过,因有溪流阻挡,很不方便。于是,就和他的诗友们搬石运料,建起了月牙桥。

月牙桥(网络图片)

另有传说,在很久以前,鹿门溪水里有个妖怪经常在此作恶多端,经常吃掉行船人。于是人们四处求仙拜神,但无济于事。有一天,来了个道士,对大家说:“俺可以降除此妖。”见大家不相信,道士用手在空中一划,眼前出现一块月牙状的石头,恰巧落在十几米宽的后河上,成了一座桥。

人们急忙跪下拜谢道士,可人已不在了。只听空中有人说道:“我已把此妖变作石桥,供你们行走”。那位道士一手挥出的石头因为像月牙,此桥便被后人称为“月牙桥”。

月牙桥形似月牙,亭亭玉立在鹿门。晴朗的夜晚,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一桥一月,如梦如幻,宛若天宫。月牙桥已是此地一道亮丽的景观。

(杨立武朱家红辑录)

1
查看完整版本: 襄阳鹿门山之伏虎亭息波和尚伏虎处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