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对对联要掌握一些技巧否则就会贻笑大方了
TUhjnbcbe - 2023/3/27 20:11:00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m.39.net/news/a_6169081.html

对联,又称对子、春联、楹联、对偶、门对等,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文化瑰宝。它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它始于后蜀主孟昶,盛于明清时期,历史上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对。比如: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将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颜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以上是人们常见的一些名联,可谓对仗工整妙到毫巅。现今人们无论是书面文字或是口头表达主要以白话文为主,相对于古人我们的的文言文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加之对于律诗知识的欠缺,因而一般人时常在对对子方面难免会流于肤浅,以至于牛头不对马嘴。那么如何使对联立意新颖、对仗工整又避免落入晦涩难懂的窠臼呢,应该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求立意新颖。就是要有尽可能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上联起一个引导和抛砖引玉作用,如上联中出现“绿帽扣青山”、“红杏出墙”等字眼,就会诱导人们浮想联翩,在对下联时难免往“出轨”方向对。但如果用“红顶映绿水”对“绿帽扣青山”那么就有扭转乾坤柳暗花明的效果了。

二、格式化和相对性。一定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这个一般人都知道的。一般来说词义相对(相反)是对联基本要义,要做到上下联相互对应是不太容易的,但这也正是对联的精妙所在。简单讲就是根据上下联字、词所对应位置,使汉语不同的14种词性“介对介”、“副对副”、“名对名”、“动对动”等,或是“成语对成语”、“情对情”、“景对景”等等。此外上下联尽量避免使用重复字,特别是名词、动词不能重复,否则就失去了对联的韵味和意义了。但是在量词、介词、副词等还是可以重的,此外“之”字的重复往往也是可以的。

三、平仄结合,音调和谐。总的来说对联还是以对仗工整、平仄为主流,就是要让人读起来有阴阳顿挫、朗朗上口之感。如:“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现在一般把汉语的一声、二声归于平部,把三声、四声归于仄部。一般来说,对联大多以平收尾,但也并非一定局限上联结尾为仄韵。比如,“青山笑我头已白,泉水照人心自清。”上下皆平韵。其实,主要是对联以平入韵,给人以回味悠长的感觉。

四、上下联要有关联,不能词不达意南辕北辙。避免凑字数堆词语为对对联而对对联。要根据上联的问题、情景在下联中对出答案和情景才是佳联。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要具有哲理性和通俗性。如“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方是清”通俗易懂还富有哲理性。拟一副好的对联,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掌握丰富的语言词汇,然后才是词语组织搭配。能起到教育人、点化人的作用是为佳联。平时运用中尽量浅显易懂,切忌对联晦涩难懂曲高和寡而无人以对。另外,无论是出上联还是接下联,不可自己造生僻词,也就是避免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字词组合。

六、如何区分上下联。区分上下联,实际上也是对如何对对联提出了一些概念性的要求。以仄结尾是上联,平结尾为下联,如“窗外月”、“水中天”;时间在先的是上联,在后的是下联,如“辞旧岁”、“迎新春”;问是上联,答是下联,如“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范围小是上联,范围大是下联,如上面的“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等。

总之,对对联要具备较高的文字语言功底的,做到语言优美、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等非是一日之功。再者,说得好也未必能做的好,我们只有在平时多学多练才会共同提高日臻化境的。

注:以上系个人见解,欢迎交流指正!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对联要掌握一些技巧否则就会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