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代大诗人与扬州结缘,留下了精彩的诗词。昨天,“扬图讲堂”邀请扬州市育才小学的李治芳老师,开讲《诗词里的扬州》。
扬州名字的由来及历史
扬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扬州是西抵淮水、东达大海的一个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一个模糊的概念。
扬州的得名,也有几种说法。一说沿用古州名,比如“淮海惟扬州”,尽管当时的扬州包含的地域很广,但扬州这一地名一直为后世所用;二说与地气有关,东汉李巡《尔雅注》称“江南其气燥劲,厥性轻扬,故曰杨。杨,扬也。”;三说与杨树有关,扬州地多赤杨,因取名焉。在扬州,你处处能领略到杨柳的风采,杨柳也是扬州的市树之一;四说“扬州”实为“越州”,近代学者顾颉刚论证,战国时期扬州属越,按“扬”与“越”为双声,两字可以通用,“扬州”实为“越州”;五说与水有关,《释名》云:“州界多水,水波扬也。”《诗经》释文曰:“扬,如字,激扬也。”
唐诗宋词里的扬州
繁华富庶的唐代扬州,不仅吸引商贾富豪,更吸引文人墨客。据《扬州历代诗词》所载,仅唐代便有位诗人写下咏吟扬州的优美诗篇共计四百余首,其中著名诗人有骆宾王、张若虚、孟浩然、王昌龄、李白、高适、刘长卿、韦应物、孟郊、卢仝、张籍、刘禹锡、白居易、李绅、徐凝、张祜、杜牧、温庭筠、皮日休、韦庄等几十位。
这些诗篇,或吟唱扬州市肆的繁华,或吟忆扬州的历史往事,或吟咏与友人的友谊等等。
在诗人眼中,扬州金碧辉煌,市肆美丽,人们生活富足欢乐。
扬州特别值得诗人们依恋而又难于忘怀的,是它的夜色,中唐诗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中是这样描写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从中可以看到那时的夜市已十分热闹,以至于营业时间出现通宵达旦的繁荣景象。
张祜的《纵游淮南》为扬州吟唱:“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扬州城的街道上,家家户户比肩而居,天上的朗朗明月和人间的华彩灯光珠联璧合、交相辉映。诗人已舍不得离开这里了,生的时候可以选择长居扬州,死了之后甚至为自己选择好了墓地,就在那禅智山上。
文人墨客与扬州的故事
古往今来,曾在扬州驻足流连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
刘禹锡写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在诗中流露的是对刘禹锡被贬巴楚之地的同情与惋惜之情。听了白居易的肺腑之言,刘禹锡百感交集,大笔如椽,和诗一首。和诗里讲述了自己被贬巴楚之地的不幸遭遇,但在诗的结尾,他鼓励自己振作精神、昂扬乐观地面对即将到来的崭新生活。
说到扬州,不得不说到晚唐诗人杜牧,据缪铖《杜牧传》载,杜牧一生中曾先后两次来扬州。第一次是大和七年(年)四月至大和九年(年)年初或年中,两年左右。第二次是开成二年(年),从初夏到秋末,大约半年。杜牧是咏吟扬州最多的唐代诗人,他至少为扬州写下《扬州三首》《题扬州禅智寺》《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智寺》《寄扬州韩绰判官》《赠别二首》《遣怀》《隋苑》《隋宫春》等十多首诗作。
诗词里的扬州风物风情
扬州有很多美景,也在诗词中有记载。比如瘦西湖,就有汪沆的一首《瘦西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还有五亭桥,就有*惺庵的诗作:《望江南五亭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乾隆二十二年,扬州盐商为了迎奉乾隆皇帝,建造了五亭桥。从空中往下看,五亭桥像是一座盛开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所以又名莲花桥。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这个充满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沉淀的美丽城市,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们在这里留下了痕迹。记者王鑫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