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宋海明
徐桥古镇,座落安徽省太湖县西南,与望江、宿松三县相邻,境内湖泊水系连接长江,是万里长江昔时一个最繁华的水陆码头货物集散之地。现如今交通便捷,古镇虽不再是过去长江水上货运商贸重地。但这里留下的古镇风貌,历史传承的水系古河道,却是长江边上一个绝佳寻梦养生的旅游宝地。真可谓不来不知道,来了好奇妙!
行走古行走古镇忆时光
古镇徐桥,史载建于年(清道光十四年),古镇三面环绕湖水,背面依山而建,两条古街连接,长约三华里,分上街、中街、下街,街道宽约5米,一色的石板路面,26条巷道相连,两边房屋石条基脚,青砖木柱墙体,二层木楼挑窗,小瓦盖顶,上立防火墙,一色徽派建筑,前店后宅深庭院,宅内小巷紧连饭厅、卧室、楼梯及厨房。
古街饭馆、旅店、百货店、土产店、理发店、布行等等数百座商铺排列,铁匠、篾匠、木匠各行各业齐聚,白天街上人头拥挤,做买做卖的穿流不息,南来北往的货物应有尽有,晚上灯火阑珊不夜城,鼓书艺人彻夜论古谈今讲故事、街头剧社歌舞连台唱大戏,更有那烧烤夜宵喝酒客,划拳猜数闹通宵。
旧时古镇商家三五成群组织商队,修造木船从西河或船河扬帆起航,过华阳河入长江,东南往南京、上海行,西北往武汉、成都方向去,商船将本地木榨菜子油、桐油、棉花、花生、手工精织布匹等土特产品运往大都市,换回盐巴、煤油、丝绸、肥皂等等日用生活品,回古镇徐桥销售,顺带将大都市人群运来古镇观光旅游。至50年代中期,因长江洪水内涝,*府治理长江洪涝灾害,修建华阳河闸,泊湖码头不再承载航运,船队解散。从此所有进出货物必须陆运至长江岸边码头,再转运至徐桥古镇。
据古镇老者们回忆,徐桥古镇旧时走出了不少历史上有影响的名人志士英雄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桥古镇的一些爱囯商人及群众因捐款捐物积极支援共产*领导的新四*、游击队抗击日寇,因而遭到日宼飞机大炮疯狂性的报复,商家及群众伤亡惨重。解放战争时期,为支援人民解放*渡江战役,徐桥古镇的商家及群众又纷纷捐献大批渔船及商货船只支持大*渡江参战。
由于徐桥古镇是太湖、宿松、望江三县交界处的商贸中心重镇,昔日方圆百里数十万民众须到古镇进行商贸交易,以至这里的繁华景象时被人称为小上海。的确,那时难卖的东西到古镇好卖,难买的东西到古镇能买到。当年太湖县供应全县的糖、酒、烟、盐、日杂百货几大公司都设在徐桥古镇,后水路货运码头停航才搬至太湖老县城。徐桥古镇直至90年代未,商业贸易乃然红红火火,特别是春节办年货时,街上人来我往人挤人,只见人头难见路。
自年代后,由于交通经济不断发达,邻县乡镇的商业贸易突飞猛进,人们可以就近交易购物,不再需要几十里外赶赴徐桥古镇。这个历经战火沧桑的古镇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大部份青壮年居民基本上搬走它乡,留守的都是些银丝白发老人,街上行人稀少,使人行走在数千米的街头上倍感苍凉。
与古镇老者交流,追忆古镇徐桥昔时风光,言谈中,古镇昔时最热闹的是街上的一些茶馆、饭店,旧时信息闭塞,茶馆里聚着四村八畈的乡民,喝着茶水,吸着旱烟,吞云吐雾,将乡村地头左邻右舍来个东家长西家短评头品足,一人传百口添油又加醋。所以茶馆里的消息听听可以,不能当真,十句话里九句空,如果当成真,小心灾祸惹上身。
小饭店里落脚的更是南来北往商家旅客,吃着鱼肉鸡鸭,喝得面红耳赤,酒杯桌上一歇,不管它东西南北,捕风捉影,满嘴跑火车。为了显摆,吹牛皮,上知天文东西南北事,下知地理四海人。酒壮怂人胆,三句话不好便会大打出手。
还有街头的古戏台,红男绿女,演尽人间悲欢离合,唱遍世间真情假意。解放后,从古镇徐桥戏台走出了不少京剧、*梅戏戏剧名家,唱红了大江南北。置身古镇街头,虽感叹旧时繁景不再,但古镇徐桥确留下了不少古景古物历史传说,留下了不少古代著名诗人绝句及近代名家词赋文章。特别是古镇四周的青山湖泊可供四方游客探访休闲养生。
巧借优势抓发展
古镇徐桥依山傍水,临近泊湖,水通长江,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田地肥沃。富含多种人体矿物元素,是皖西南无化学物质污染的绿色大米、菜子油粮仓产地,更是安徽纺织基地特种棉花主供地。徐桥古镇辖区天然湖泊河流交纵,淡水鱼、虾、蟹、鳖等水产品,是邻近数省市场抢手货,这里的胖头鱼头肉质鲜美,久煮汤似奶色,青混、草鱼更是一些品牌连锁火锅店内鱼片主料。*尾、白丝青蒸上桌,已成酒宴待客上等美味佳肴,虾米、银鱼是走亲会客的上等礼物,古镇徐桥的淡水鳖更是养生保健的佳品,特别是金秋季节,徐桥湖泊淡水螃蟹更是四方来客抢购的稀罕物,蟹*味美肉鲜营养丰富,过去,有一些大品牌螃蟹产地所销螃蟹,一部份是从古镇徐桥拉回去“镀金”后张冠李戴充实市场的。
古镇徐桥农家养殖的本地纯种六白猪抗猪瘟病*,主食萝卜、青菜、红薯、糠皮,其肉质鲜美养生,甚至可与牛羊肉那样切片在火锅中涮着吃。每到逢年过节成了抢手货。乡村山野散养的鸡、鸭、鹅、豚等畜牧产品,保持了绿色品味供不应求。
近年来,徐桥镇*委、镇人民*府根据徐桥古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古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养殖种植经济外,重点狠抓招商引资,使一大批环保智能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古镇工业园区。给一度沉寂的古镇经济建设增添了繁荣的气息。
依靠山水搞旅游
古镇徐桥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辖区历史名胜古迹众多,冬暖夏凉、水土绿植富含硒元素及人体所需矿物元素。现如今的徐桥古镇水上陆地空中交通便利。机场临近,省道、高速、高铁穿境而过,镇村道路已互成网络,车辆行走四通八达。
中共太湖县委书记朱小兵为此提出:徐桥镇要利用好本地优势资源,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借助古镇及周边风光景观打造康养休闲文化旅游。
因而,徐桥古镇在维修护理好古街及老戏台、杨泗寺等老景点的基础上,开发水系,在湖泊岛屿上做好文章,并将古镇徐桥境内古老的水系黑洋河、牯牛河、汪洋河、青龙河等河流打造分成两支文旅休闲水系,一支从虎豹岭下牯牛河游经黑洋河、白石滩入泊湖。另一支从荒塘岭游经大安山、狮子山入汪洋河、青龙河、东湖,创业圩入泊湖。两支水系沿途青山绿水,春季鲜花盛开、畈野千亩油菜金*灿烂,夏秋季万亩稻香,千亩棉花似白云。冬季雪花飘飘四野洁白美如画。
徐桥古镇北边与望江县雅滩镇相邻的香茗山,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香茗山主峰海拔米,据传,此山因古时盛产香茶而得名。山上药材丰富,民间盛传“香茗山上百药全,只缺甘草和*莲”。其中“九死还阳草”更是驰名。香茗山主要以特殊的山貌、奇形的山石、神韵的景点而吸引着游人留连忘返。
该山地理风貌山峰形状特别,几座山峰中中峰最为突出,势若莲花,故称莲花尖。左边为小香茗峰,右为大香茗峰。小香茗峰曾是西汉南昌人梅福筑室炼丹处。山上有井,井侧有庙,据附近村民介绍,相传天旱祈雨辄应,明代庙毁,今存残碑,字迹磨损不可读,仅额镌“曹公道场”四字可见。大香茗峰顶尤为高峻,上有朱砂,险不可取。元朝末年有罗姓人召集人马在两峰之间搭建山寨,取名夹英寨,山寨遗迹已毁。
香茗山峰有着许多形象的山石而突出一个奇字,一种石灰岩地貌形成的陡峭石峰,由水流沿石灰岩的垂直裂隙溶蚀形成姿态万千神韵无穷的形象石林,特别是洞佛庙东北的山上山下最多。有象植物的,有蘑菇形的上大下小,有象树干似的修长挺直,有类似如动物的。
据徐桥古镇一些老者介绍:安庆、太湖等地地方史志记载着西汉南昌府人梅福曾隐居此山炼丹,至今留有遗迹;唐朝李白、罗隐,明朝解缙,清朝翁傅等均在香茗山驻足留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师刘伯温,明朝末年史可法,清代太平*石达开曾在此征战驻*扎营。香茗山上过去曾有许多古寺和古塔,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后期列入文保进行维修,相传香茗山是地藏王金乔觉至中国的首个落脚之地,至今留下了洞穴遗迹。据悉,徐桥古镇早于年7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徐桥古镇,它厚重的人文历史景观,是四方游客寻梦的一块旅游宝地。
作者简介:宋海明资深媒体人、著名影视戏剧作家、导演、社会活动家、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庆市作协顾问,(曾先后供职于省级及中央主流大媒体)
已编剧在全国院线、电视台、网络平台播放院线、网大电影《三年》、《荒岛求生Ⅱ背后杀机》、《春归》、《调查》、《双解锁》等10余部。编剧发表电影剧本《奇衣少年侯宝璋》、《芍花》、《女子便衣队》、《展翅青春》、《欠债大爷讨债孙》。编剧发表3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铁血*梅》、12期电视纪录片《即将失去的乡村技艺》。编剧发表大小戏剧剧本(含舞台演出)《布衣状元赵文楷》、《红色经义堂》、《烽火程家岭》、《北浴烽火》、《风雨龙潭寨》、《浴血罗汉尖》、《星火铁林寨》、《民族村里姐妹花》、《账本》,《春归》、《乡愁》、《送年画》、《得与失》、《得失》、《都是不文明惹的祸》、《双解锁》、《招商》、《相亲》等20余部。另发表长篇小说《铁血*梅》及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民间故事、戏剧文史研究及其它文学作品余篇,新闻、摄影图片作品余篇(幅)。
创作成果曾受到过中宣部及省、市级以上多次表彰。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世界日报》、中国戏剧网等等全国及海外近百家媒体宣传报道。